第8章 在拉瑪
- 大衛王評傳
- (德)克魯馬徹
- 7540字
- 2019-07-04 17:49:19
(撒上19:18—24)
“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誰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我的肉體和我的心腸衰殘,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遠。”這是亞薩在《詩篇》第七十三篇中的話。他和大衛有同樣的心志,根據《歷代志》的記載,他還是先見和先知,后來又成了大衛在圣所中的首席樂師。借著詩歌壓倒一切的力量,大衛喚醒了以色列國許多人沉睡的詩意。在不忽略圣靈直接影響的前提下,我們可以談談大衛的“詩歌學派”。剛才所引用詩歌的作者達到了令人羨慕的地步。然而,他并不是一帆風順就達到的,他內心深處經歷了掙扎。在詩歌第一部分,他思想自己的愚昧——當他看到他們放蕩卻平安無事,不像其他人那樣遇到災病,他就嫉妒了。他想,他們站得穩固,像宮殿一般,所以他們就驕傲自大,他們口里毀謗天。因此,百姓與他們為伍,褻瀆地說:“神怎能曉得?至高者豈有知識呢?看哪,這就是惡人,他們既是常享安逸,財寶便加增。而洗手表明無辜的人卻災禍不斷。”亞薩承認,他心里幾乎都要給這樣的想法讓步了,哎,他已經說了這樣的話,所以背叛了所有神的兒女。
很長一段日子,他都不知道如何解決這些現實中的黑暗謎團,這些事顯然與神護理之工掌管世界的觀念不協調。直到最后,他進了神的圣所,看到了不敬虔之人的結局。他看到神如何把這些轉背離棄他的人安置在滑地,他們會得到可怕的結局。但是,在他發現這一真相之前,他心里發酸,肺腑被刺。他愚昧無知,在神面前如同畜類。他最后說:“然而我常與你同在,你攙著我的右手。本來,你將我完全驅逐出你的面前,作為對我的懲罰,也是正義之舉?!?
詩人如此經歷了耶和華的信實,心里深深地感動,痛悔,真實地悔改。他如今在神面前是多么謙卑!神在他沉淪之時仍舊信實地攙扶著他。同樣,借著神的慈愛憐憫,他多么興奮,對于主今后會做他的策士,帶他進入榮耀,滿懷圣潔的信心。詩人現在在生命中有了牢固的立足點。從此以后,什么能讓他誤入歧途呢?他深情地呼喊:“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沒有所愛慕的……遠離你的,必要死亡……但我親近神是與我有益,我以主耶和華為我的避難所,好叫我述說你一切的作為。”
亞薩多么幸福!得享他內心經歷的人多么喜樂!有一個人就是如此。在他之前很久,他的主人大衛就懷著更加堅決的心志說出了這樣的金句:“主啊,若我只擁有你,還有什么需要的呢?”在本章中,可以看到他又找到了新的機會來持守他的這一人生金句。
大衛逃避,來到拉瑪見撒母耳,將掃羅向他所行的事述說了一遍。他和撒母耳就往拿約去居住。(撒上19:18)
我們祝愿逃亡的大衛幸福!在基比亞的風暴之后,鎮定又溫柔的平安之語令他重新振作起來。首先,他來到拉瑪;其次,他在拿約享受到了圣徒的團契;第三,他看到謀害他的新計劃奇妙地被挫敗了。這三點就是本章所要談論的歷史事件。
一、前往拉瑪
上一章談到,耶西的兒子在那個危機四伏的夜晚,逃到了神的穹蒼之下。他跋山涉水,就像一個被放逐的人,在哪兒都沒有安全感。如果灌木叢中傳來一陣擾動之聲,他也會以為有埋伏。如果他看到黑暗之中有亮光閃現,他也會以為是打著火把的追兵。他多么容易失去方向,在黑暗之中走進沼澤或者裂谷!他處境危急,但是,他是耶和華特別憐愛的對象,神命定他要做大事。對于輕看今世之王,全心侍奉神的人,不要按肉體來判斷他們是否發達??是髮偈啦_的人,任憑他們留在亞薩所描述的那班人當中吧?!断2畞頃返谑徽乱呀浾f明了天國的子民在地上的日子必定會面臨什么。關于今世暫時的益處,神應許的除了衣食之外就少有了,即使是必須之物,他們也經常先在禱告中敲天上的門。神對他們的整個訓練,都傾向于將他們的肉體連同其邪情私欲釘死在十字架上。保羅代表所有神的兒女說的話沒錯:“我們若靠基督只在今生有指望,就算比眾人更可憐?!保智?5:19)
但是,進入窄門來到基督國度的人,都不會覺得這一經驗是多余的——生命之道又窄又荊棘密布。但是,所有這樣的人比起今世之子來都有優勢,就是當他們還在地上的時候,因為認識到他們不再屬于自己,而是屬于神,萬事都必互相效力,叫他們得益處,神把他們帶入深淵,也會帶他們重新起來,最終萬事本身都會顯得絕妙而榮耀。神的選民以仆人的樣式活在世上,如果一個人知曉如何看透遮蓋仆人樣式的幔子,知曉他們是因為什么而被視為唯一配得憐憫的人,那么就可以稱他為真正蒙福的人。想想大衛的例子吧。他在黑夜中行進,就像一個面臨許多危險的流放者。但是,神的盾牌在他頭上保護。他在屬天的帶領下前進,有看不見的同伴相隨,都是主差來保護、幫助他的。穹蒼之上群星閃耀,向他致敬,好像從蒙福之家發出的燈光,在那家里,已經為他預備好了地方,他的安息在那兒等著他,不會允許他再想起地上短暫旅程的愁苦和不安。還能期待什么呢?什么能阻礙他像使徒那樣告白:“我樣樣都有,并且有余”(腓4:18)?
看不見的衛士忠實地保護著他,最終他抵達了小城拉瑪的城門,很可能在他離開基比亞的時候,心里打算的目的地就是拉瑪。這個小城坐落在以法蓮地的群山之間,周圍都是常綠的檉樹,這里是撒母耳的出生地,也是他現在居住之地。大衛的心渴想這個人。他心里有困惑和難題,希望撒母耳給他解釋,給他鼓勵,又給他指導和建議。他沒有失望。
受過圣靈之洗的人不可能完全喪失自己所得到的新性情。確實,有可能因為意想不到的、完全與神的所有應許相悖的護理之工,他的信心會動搖,完全破碎,亂作一團。但是,他總是具有天父賦予他的“像和號”,可以由此認出他來。也許他只是不停地仰望,或者焦慮地問:“主啊,為何這樣,還要多久?”或者嘆息道:“可憐可憐我?!被蛘呖释c在主里面心意相通的弟兄相交。最后一項特征在試煉和痛苦的時候尤為明顯。當他看見自己周圍盡是今世之子,不理解他,他們的安慰只會增加他心里的苦惱,這會給他帶來怎樣的阻礙和束縛啊!相反,當他遇見正去往天上耶路撒冷路上成熟的同伴,能夠與之交心,聽到安慰的話,他心里會何等振奮!或許成熟的信徒會這樣安慰他:“如果你遭遇了奇怪的事,不要氣餒。有許多次,我遇到了類似的事。但是,現在我想起自己那時的抱怨,就無地自容!主信實地待我,當他的時候到來時,他多么榮耀地幫助我走出所有的困境啊!請耐心等待,你就會知道,‘金子在爐中時,煉金者就在旁邊!’”
這樣弟兄般的言語出于老練信徒自己的經歷,所以語氣完全真摯,有發自內心的共鳴,因此,這話會在受苦之人的心中怎樣回響??!他會大大松一口氣,更加明了地看到神領他走的路!賜下各樣恩典的神在圣徒的交通中存放了何等豐富的鼓勵,言語無法盡述。如果在地上有什么場合能夠呼吸將來天家的空氣,那么必定是在這樣的團契之中。大衛會喜樂地為我們證實此言非虛。我們多么衷心地祝愿他因著為他預備的安慰而喜樂。
到達小城拉瑪之后,他敲響了撒母耳的房門。當這位可敬的神仆親切地問安,接他進屋,他心里是多么喜樂?。『芸赡?,這是大衛成就英雄偉業之后,撒母耳第一次見到這位享有盛譽的得勝者。但是,經文并沒有說,他們在談話中提及了勝過歌利亞的事。他們兩人都知道,勝利的榮耀唯獨屬于誰。歷史書只是說,大衛把掃羅對他做的一切惡事一股腦兒地告訴了這位父親般的朋友。我仿佛聽到了撒母耳如何安慰他,如何勸勉他在任何情況之下都要緊緊抓住神的應許,神不會說謊。然后,他為了讓大衛振作起來,就講述了自己多年來行走主的道路的豐富人生經驗,又告訴他,萬軍之主的計策確實奇妙,并且主知道如何榮耀地使之成就。我靈里看到,這位孤獨的逃亡者眉頭越來越舒緩,眼睛開始放出喜樂的光,仿佛新的屬天能力流遍了他的全身,仿佛此后沒有什么事能夠動搖他信心的勇氣。
有些天路客在侍奉中頭發漸白,并且事實已經證明他們是像撒母耳一樣的神忠實的仆人。如果教會中有這樣的會友,是多么幸福啊。他們對于救恩的經驗十分豐富,有能力讓初信者認識黑暗勢力布設的網羅,就是他們在窄路上會遇見的;同時也能指給他們經過實踐檢驗的屬靈兵器,可以用來打敗那惡者;并且,能夠事先教導他們神護理之工的奧秘,并在他們不知所從的時候,用飽經試煉的智慧給他們做謀士。對于神國度中的這種老將,神奇妙地使用他們的年歲,叫他們好像“返老還童”(詩103:5),對于他們,給再多的尊敬都不為過。他們就像大衛在《詩篇》第九十二篇中所說:“義人要發旺如棕樹,生長如黎巴嫩的香柏樹……他們年老的時候仍要結果子,要滿了汁漿而常發青?!蔽┰肝覀冊诮虝锬苡鲆姼噙@樣的人。經上說,摩西120歲的時候“眼目沒有昏花,精神沒有衰敗”(申34:7)。這話也同樣可以用在年邁的撒母耳身上,也許還是在更高層次的意義上。其實,我傾向于認為大衛在《詩篇》第一篇中描繪的美麗畫面就是在說撒母耳。
二、圣徒相通
大衛在撒母耳好客的款待中度過了一段日子,他們親密靈交,之后,撒母耳請他心愛的客人隨他一同去拿約。這里是源于撒母耳的智慧而興建的蒙福定居點之一,以“先知學?!倍Q,盡管這個稱呼不完全恰當。拿約坐落在寧靜的鄉間,離小城拉瑪不遠,這里是最先建立的定居點,是后來建立的所有定居點的源頭。我們必須想象一下這些高貴的機構,虔誠而熱心的以色列青年在這里自由聯合,他們在一位或多位先知的帶領下,致力于強化對于神之圣道的認識。此外,他們還要學習其他學科,比如歷史——只是上升到更加屬靈的領域——還有圣樂,尤其是合唱。盡管他們——即使在那時,他們也知道“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提前6:6)——需要親自在果園和田地中勞作,或者在店里做工,為自己謀取日用的飲食,但他們明白如何用最佳的方式省下時間用于學習神圣之事。一時,他們坐在蒙光照、受膏抹的教師腳前聽課受教;另一時,又深入學習啟示的奧秘;又一時,一起禱告、唱詩,或者從事其他相互增強屬天生命的活動。
他們的團體是蒙福的,而后來形成的大多數修會弟兄共同體只是其拙劣的模仿。那時的以色列出現的這些團體是荒蕪曠野中的茂盛果園;全體百姓屬靈的鹽來自他們,百姓能結果子也是因為他們;那里是神國度的苗圃和育嬰室,神的話語字字句句都煥發生命。他們中間有毋庸置疑的證據證明,如果鼓舞這些年輕人的那種精神在各處都能發揚光大,整個世界很快就會改變面貌,變得榮耀,就像天堂的外院一般,公義和平安彼此相親(詩85:10)。無疑,這樣安寧的避難所像沙漠里的綠洲,在曠野一樣的以色列百姓中發旺;圣經中多處經文提到的許多神圣的作品就是從這些地方流傳出來的——盡管這些作品目前都失傳了——比如,“先見迦得的書”(代上29:29),“易多的默示書”(代下9:29),“先見易多的史記”(代下12:15),等等。主可能呼召了這些先知學校中的許多人成為他顯要的器皿,做他的工,讓他們在以色列擔當教師和士師的職分。在選擇先知的時候,他總是不受任何限制,比如,當他選中先知阿摩司作為他的先見時,是直接從田野的牧人中間興起他的。
大衛與撒母耳一起,進入這個平靜的兄弟同盟的所在,發現所有人都真心并至為尊敬地歡迎他,他們都因為有機會見到這位戰勝歌利亞并拯救以色列的勇士而十分歡喜,此時大衛心里是多么振奮啊!他在那里盡情談論自己人生最高、最圣潔的事件,一起唱詩,感謝歌頌神的榮耀,那些時日,他多么快樂,多么大受鼓舞!大衛也許就是回想起了在拿約逗留的日子,而在《詩篇》第二十三篇中說:“在我敵人面前,你為我擺設筵席。你用油膏了我的頭,使我的福杯滿溢?!彼麆倓偺与x了獅子穴,突然就能重新與心志相同的弟兄團契相交,重新享受到振奮人心的圣潔之愛和屬天的平安——他失去這樣的機會已經很久了——定然讓他內心產生喜樂和感恩。在大衛的許多其他詩作中無疑也流露出在拿約的經歷,這讓我們的結論得到了驗證,即大衛內在的生命得到增強,靈里的掙扎得到幫助,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先知學校的團契生活。
但是,也許如他所料,拿約只是裝備他迎接新爭戰的地方。在他意識到這一點之前,他又收到消息,必須離開這可愛的以琳,重新踏上在曠野跋涉的路。
三、陰謀失敗
軍隊的聲音打破了鄉間圣潔、平安、寧靜的兄弟團契。王的馬兵來到了這個角落——這可不常見。掃羅不達目的不罷休,派他們來這里做偵探,怒火中燒地命令他們把逃亡的大衛帶回來,不管死活。王的命令對這些家仆而言就像神諭一般,他們悄然遵行了。當他們發現尋索的目標,而且可以兵不血刃地抓住他,押回去見王,他們是多么高興!但是,突然間,他們的企圖以一種非常奇異的方式,完全失敗了。他們已經知道大衛藏身于拿約,當他們抵達這里時,眾先知的門徒都在這兩位尊貴的客人面前,大家一起操練“受感說話”。正如我們已經知道到的,不應把“受感說話”理解成預言將來的事,而是應該理解為在圣靈的催促下,在贊美神奇妙作為的詩歌中,傾心吐意。他們嘴唇受了膏抹,口若懸河,贊美神自古以來向百姓彰顯他榮耀的那些大作為。琴、笛、鈸和號角發出和諧的旋律,在這樣的伴奏下,他們對唱贊美神的圣詩,迫切禱告呼求全能者的祝福和圣靈的火流降在他們和所有百姓身上。在舊約時代,神不時讓他兒女高尚的生活凸顯出與今世之子的不同,后者被圣靈棄絕,無法觸及塵世之外的事。神使用的方式是那么明白無誤,壓倒一切,以至于即使百姓中最眼瞎的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領會自己從起初蒙召的高處跌落得有多么深。同時,這些蒙神默示的人會在百姓中點亮一盞燈,表明主在何種意義上,借著他們等待的彌賽亞的到來,“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耶31:22),表明彌賽亞讓世界重生、潔凈意味著什么。
在新約之下,圣靈的這種清晰而獨特的彰顯形式十分罕見了。圣靈與之類似、有同樣特點的運行,只出現在五旬節的頭一日、《使徒行傳》中的禱告聚會(徒4:31),以及哥林多教會“說方言”的時候(林前14)。今日有許多這類宗教運動——比如在美洲的那些著名的營會,不能總是歸因于神經過敏的病態行動——也許可以與此時在拿約所發生的比較一番,不過前者往往墮落成狂熱主義。但是,現在圣靈運行的方式總的來說更為隱秘、平靜,也更加根本、持久。圣靈的工作是在人心里面,他創造的活力是要讓里面的人逐漸轉變,成為他可愛的形象——他“比世人更美”(詩45:2)——光明地閃耀著溫柔、謙卑和愛的光輝。
王派出的全副武裝的仆人來到拿約,正在此時,源源不斷的屬天默示正以排山倒海之勢臨到先知們的聚會。王的仆人到底本身就是虔誠的人,不情愿地執行圖謀報復的主人所下達的這一不敬虔的命令,還是說他們屬于成千上萬疏遠神的百姓,只是從祖先的傳統得知一些屬天的事,我們不得而知,但這已經夠了。他們不自覺地因“受感說話”的這班先知圣潔的思想和感情而折服,大受感動,也不由自主地加入了頌唱贊歌的行列。
當王得知使者沒有回來是出于這樣的驚人原因,他很不耐煩,立即派遣第二隊、第三隊人馬過去。但是在他們身上都發生了類似的事。我們無須對此感到特別驚訝。即使是在以色列最粗野、不服管教的人之中,也只有極少數人的宗教知覺完全死去,無法在觸及適宜的火花之后死灰復燃——即便只是一時復燃。即使今日,德國教區也有類似情況。在屬靈大覺醒的時候,甚至是在莊嚴的教會節日,一些靈里遲鈍,性情完全屬世,在人看來無法進入神國的人,進入信徒的團契之后,突然熱心地獻身于侍奉神。這種突然的信仰提升通常不堅定、不持久。但是,他們置身圣徒大會中時,也“受感說話”,也許他們告白信仰的熱度比許多信徒還高。一些只是路過的人,呼吸到該教區的空氣之后,就不自覺地感到自己對宗教和教會的事十分感興趣。這樣的事并不罕見。此外,王派來的人在拿約好似在信仰上心思提升了,也可能部分歸因于年邁的撒母耳的出現——這位神人在以色列全地享有盛譽。此時,他們無法采取暴力手段,沖進這樣莊嚴的聚會里捉拿大衛。這就夠了。他們怎么可能下手傷害撒母耳身邊的這位年輕英雄呢?掃羅出于不義而恨大衛,但明顯大衛在神的保護之下。
掃羅嚴厲地要求捕殺大衛,此時盡管他發現自己是在逼迫全能者保護的人,然而他還是頑固地抗拒神。他甚至決定親自來執行對女婿的血腥計劃。于是,他帶著全副武裝的隨從前往拉瑪。當他到達小城近郊,西沽的大井旁邊——這口井如此命名,是為了紀念拉瑪的建造者,以法蓮人蘇弗——他問打水的人哪兒可以找到撒母耳和大衛。答案是附近的拿約。因此他毫不遲延地親自前往。但是,發生了多么奇妙的事!當他還在路上,就感到了嚴肅的畏懼。他發現自己置身于記憶猶新的早年家鄉的場景之中。年少時的記憶強烈地浮現在他腦海里,折服了他,于是他能夠像約伯一樣說:“那時他的燈照在我頭上,我藉他的光行過黑暗”(伯29:3)。就在這里,拿約附近,撒母耳曾用圣潔的鼓勵之言告訴他關于他尊貴職分的秘密,并給他寶貴的應許,膏他,用尊敬的親吻來抬舉他。噢!那時他的心多么喜樂,又充滿盼望啊!那時,他里面涌出了何等虔誠的情感,和孩子一般的感恩!那時,他滿懷信心,多么蒙福地躺臥在神腳前!所有這些從前的記憶如同生動的圖畫,一下子展現在他眼前。是神的靈又吹拂他,讓他里面殘留的向善之處從長久的麻木中醒過來。他心里這種內在的情感每一刻都變得愈加強烈,當他到達拿約,聽到先知聚會中發出的莊嚴音樂,旋律像波濤一樣涌向他,他就想起了在基列耶琳,神的山上,一班先知迎著他來時,曾經歷的大喜樂。很快,當時整個神秘的場景重新活形活現地出現在他面前。
掃羅下了馬,穿上一件披風,就是拿約的先知們習慣穿的那種,遮住王特有的盔甲,然后他進入敬拜的人中間,舞動雙手,用圣潔的姿態,大聲傾吐贊美神的話。他們以合宜的尊敬態度接待他們的王,不過與其說他們喜樂地得到了造就,不如說受到了干擾。但是,王抽搐一般地陷入一種興奮的狀態,與其說是虔誠的興奮,不如說是瘋癲。他一時大聲歌唱,另一時又念念有詞,又一時俯伏在地上做出禱告的姿態,這景象令眾人看了很是痛苦,而非喚起他們的惻隱之心。對于掃羅,這話又來了:“掃羅也列在先知之中嗎?”后來,這一出于驚訝而說的話成了一句諺語。
這一幕沒有逃過撒母耳的眼睛,王在這一表面的虔誠舉動之后,很快怒火又會發作。所以,撒母耳認為有必要告誡大衛不要在拿約逗留,應該立即逃走。經文沒有提及大衛在拉瑪期間,撒母耳是否更加具體地給他解釋了當初在伯利恒膏他的含義。但是,可以推測,撒母耳應該是這么做了。然而,撒母耳在離開掃羅之前,肯定嚴肅地當面奉主的名責備了他不敬虔的舉動,并極其熱切地勸他悔改得救。同時,大衛不得不再次預備著遭遇新的、更久的苦難。但是,他肯定在離開先知學校之前,對神的信靠,以及獲得信心的力量加強了。后來,只要他回想在拿約和拉瑪同撒母耳團契交通的日子,就會感動而感恩。其實,很可能這段日子是他最寶貴、難以忘懷的經歷,他回想起來就會振奮,給他帶來平安、喜樂和愛,正如《詩篇》第一百三十三篇所說:“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這好比那貴重的油澆在亞倫的頭上,流到胡須,又流到他的衣襟。又好比黑門的甘露降在錫安山,因為在那里有耶和華所命定的福,就是永遠的生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