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波又一波的產能過剩輿論
人們對產能過剩并不陌生。自2002年以來,產能嚴重過剩的呼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頻頻見諸各類政府文件和媒體。
2013年5月6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產能過剩將成常態,銷售利潤幾乎為零,鋼鐵業:如何邁過生死線?”“多家權威機構都表示,中國鋼鐵行業的產能過剩將長期持續,國內鋼材市場也將長期供大于求。”文章提出一個尖銳的問題:在產能過剩的大背景下,鋼廠如何才能順利越過盈虧生死線而生存下去?“政府之手”又該如何應對“市場之手”?
2013年5月13日《人民日報》又刊登了一篇文章:“水泥業:產能擴張必須急剎車”。文章聲稱:“2012年全國新型干法水泥實際產能已達30億噸。產能富裕程度超過30%?!薄案屓藫鷳n的是,未來市場消化能力已經不容樂觀。伴隨中國經濟進入中速發展階段,高投資拉動下的水泥需求高增長時代一去不復返了?!?/p>
自2010年以來,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逐年下滑,從2010年的10.4%下降到2015年第一季度的7%。1有人認為,產能過剩是導致經濟增長速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他們的邏輯是,由于產能過剩使得企業經濟效益下降,企業利潤下降,投資不斷減少,拖住了經濟增長的后腿。
國家統計局負責人指出:“目前我國鋼鐵、有色、建材、船舶等多個工業行業均面臨產能嚴重過剩的現象。2012年年末,我國粗鋼的生產能力超過10億噸,水泥的生產能力超過31億噸,電解鋁的生產能力超過2400萬噸,造船能力占世界近50%,而產能利用率均未超過75%?!?span id="ucboalw" class="math-super">2“產能過剩導致工業經濟效益下滑。產能過剩導致企業無序競爭加劇,利潤水平下降、負債率和虧損面上升。2012年規模以上的工業利潤比上年增長5.3%,增速比上年回落20.1個百分點,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的最低增速。2013年,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利潤率分別為2.22%、3.11%,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居倒數第三位、第四位。其中,產能過剩嚴重的煉鋼利潤率僅為0.87%,電解鋁為-0.57%,明顯低于整個工業6.11%的利潤率水平?!?span id="2g9xh1w" class="math-super">3
“嚴重產能過剩行業的投資負增長。2013年10月下發的《國務院關于化解產能嚴重過剩矛盾的指導意見》(國發〔2013〕41號)指出,2012年年底,我國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產能利用率均明顯低于國際通常水平,是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國家要采取各種措施化解產能過剩問題,堅決遏制產能盲目擴張是主要措施之一。受產能嚴重過剩、企業經營困難和國家嚴控新上項目的影響,2013年這五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投資均為負增長。鋼鐵行業投資在2012年增速大幅度回落的基礎上下降2.1%,其中煉鐵行業投資下降22.1%;水泥行業投資下降6.5%,連續3年負增長;電解鋁行業投資下降13.2%;平板玻璃制造業投資下降8.5%;船舶及相關裝置制造業投資下降10.9%,其中金屬船舶制造業投資下降41%?!?span id="yh3m7ro" class="math-super">4
2015年第一季度,國民經濟大幅度下滑,產能過剩顯得越發嚴重。受到建筑業衰退的影響,建筑業上游的水泥、鋼鐵、平板玻璃行業遭遇空前困難。水泥產量從2014年5月的2.34億噸下降為2015年3月的1.61億噸。2015年第一季度,水泥產量同比下降20.5%,平板玻璃同比下降6.6%,生鐵下降2.4%,粗鋼下降1.2%。52015年前4個月,煤炭產量同比下降6.5%,大中型鋼鐵企業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4.48%。62015年1—2月,全國國有企業利潤下降21.5%。大中型鋼鐵企業虧損面已經接近50%,鋼鐵行業銷售利潤率只有0.85%,許多鋼廠虧損累累7;石油、建材、化工和機械等行業的利潤降幅較大;鋼鐵、水泥、平板玻璃、有色、煤炭、石化等行業全行業虧損;建筑業的下游行業也一片蕭條;家用電冰箱產量下降9%,電視機下降2.4%。8
產能過剩的輿論很容易被人們接受。放眼看去,確實有許多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造船、煉鋁企業由于訂單不足而不能開動全部設備,經濟效益不佳,叫苦連天。難怪有些人大聲疾呼,產能過剩已經成為威脅國民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心腹大患。因此,一定要制止鋼鐵、水泥等行業的產能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