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節節高升的鋼材產量

中國鋼材產量突飛猛進

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國家的鋼鐵行業像中國這樣高速增長、后來居上,令全世界刮目相看。

1950年,中國鋼材產量為67萬噸,而美國鋼材產量為8785萬噸,英國為1655萬噸,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逐漸復蘇,鋼材產量為484萬噸。相差何等懸殊。中國鋼鐵產量遠遠落后于世界主要工業國家。

1958年,中國提出在鋼材和主要工業產品上“超英趕美”的口號,掀起了群眾性大煉鋼鐵的高潮。當年,中國粗鋼產量為800萬噸,英國為1988萬噸,美國為7734萬噸;中國的鋼產量是英國的40.2%,是美國的10.3%。在當時提出這樣的口號是需要很大的勇氣和自信的。

“大躍進”的結果很不理想,損兵折將,浪費極大,得不償失。1959年,中國粗鋼產量急劇下跌,與西方各國的差距更大了。可以想象,在那個時候,英國和美國的媒體在談及中國人的趕超時是何等的譏諷和不屑。

1966年,爆發了“文化大革命”,粗鋼產量從1966年的1532萬噸下跌至1967年的1029萬噸,下降了32.8%。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時,中國粗鋼產量只有2046萬噸。在錯誤的發展戰略指導下,中國鋼鐵工業像扭秧歌一樣,進一步、退一步,欲速而不達。

改革開放初期,鋼材嚴重供不應求,只能由國家統一調配,不允許在市場上自由交易、流通,有錢也買不到。

改革開放之后,再也沒有強調“以鋼為綱”的口號,也沒有動員群眾大煉鋼鐵;可是,市場經濟像一陣春風,給鋼鐵行業帶來了繁榮。大、中、小鋼鐵企業遍地開花,鋼材產量以兩位數高速增長。

全國鋼材產量在1998年突破1億噸,2002年將近2億噸,2004年突破3億噸,2006年突破4億噸,2007年突破5億噸,2008年突破6億噸,2009年將近7億噸,2010年突破8億噸,2011年將近9億噸,2013年突破10億噸,2014年超過11億噸。中國鋼材產量從改革開放初始1979年的2497萬噸到2014年增長44倍;人均鋼材產量從1979年的25.77千克上升為2014年的822.89千克,增長31.9倍(見表2-1)。26西方媒體在談到中國鋼鐵工業的時候除了震驚,就是不解。

表2-1 全國鋼材產量、增長速度、人均鋼材產量

資料來源:1949—2007年數據來自《新中國六十年統計資料匯編》;2008—2014年數據來自《中國統計摘要2015》,第114頁。

后來居上,遙遙領先

回顧鋼鐵行業的歷史,西方工業強國曾經各領風騷幾十年。

工業革命的發源地(英國)曾經一馬當先,在1879年成為第一個鋼鐵生產達到百萬噸級別的國家。

美國的鋼鐵工業從1867年開始飆升,在33年內鋼鐵生產量增加了516倍,年均增速超過20%。美國在1886年超過英國,成為世界第一大鋼鐵生產國,并且于1899年成為第一個鋼鐵產量超過千萬噸級別的國家。

德國在1893年超越英國,緊隨美國,占據世界第二位。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國的鋼鐵工業幾乎被徹底摧毀。

蘇聯的鋼產量超過德國,緊追美國。1971年,蘇聯的鋼產量(1.21億噸)超過了美國(1.09億噸),登上世界第一的寶座。可是,在兩個超級大國的爭霸中,俄羅斯沒能保持優勢,蘇聯解體之后,在1994年被美國反超。

日本鋼鐵工業是后起之秀。日本鋼產量在1961年超過英國,在1964年超過德國,在1980年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但是,好景不長,日本在1990年遭遇金融危機之后一蹶不振,在1998年被美國反超。

世界主要工業國的粗鋼產量如表2-2所示,粗鋼產量排名前10的生產國如表2-3所示。

表2-3 粗鋼產量排名前10的生產國 單位:千噸

資料來源:2001年以前的數據來自http://www.worldsteel.org/;2001年以后的數據根據世界銀行數據庫(http://minerals.usgs.gov/minerals/pubs/commodity/stell/)整理。

中國鋼產量的起點非常低;可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鋼鐵行業突飛猛進,迅速趕上并超過了一個又一個工業強國。

1975年,中國粗鋼產量2390萬噸,超過了英國的2009.8萬噸。

1982年,中國粗鋼產量3716萬噸,超過了德國的3588萬噸。

1993年,中國粗鋼產量8953.9萬噸,超過了美國的8879.3萬噸。

1994年,中國粗鋼產量9261.3萬噸,超過了從頂峰跌落的俄羅斯的7792.1萬噸。

1996年,中國粗鋼產量10123.7萬噸,超過了鋼產量不斷下滑的日本的9880.1萬噸。

中國人的趕超歷程非常精彩,不僅實現了當年“超英趕美”的口號,而且把世界各工業大國遠遠拋在身后(見圖2-1)。中國粗鋼總產量不斷刷新紀錄,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2013年,中國的鋼產量7.8億噸,是美國的9.0倍,英國的65.7倍,日本的7.0倍,德國的18.3倍,俄羅斯的7.2倍。

圖2-1 中國鋼產量的趕超過程

中國鋼材產量占世界的份額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除了美國、加拿大外,各工業大國生靈涂炭、滿目瘡痍,經濟莫不遭到重創。英國、法國的鋼鐵產量較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大幅度下降;德國、日本戰敗之后,鋼鐵產量幾乎歸零;唯獨美國鋼鐵行業持續增長。1947年,美國粗鋼產量7700萬噸,遙遙領先,占全球鋼產量的61%。可是,隨著世界經濟逐漸恢復,美國粗鋼產量占全球的比例逐年下降,在1954年只占41%左右。272013年,全球粗鋼產量16.5億噸,美國產量8687.8萬噸,占比為5.27%。28

中國鋼材產量在世界的占比與美國形成鮮明對照。中國鋼產量在1980年僅占全球的5.18%,1992年突破10%,2002年突破20%,2005年突破30%,2009年突破40%,2013年接近50%(見表2-4)。

表2-4 中國粗鋼產量占世界份額

資料來源:http://www.worldsteel.org/。

2003年,中國鋼產量超過了世界排名第2(日本)和第3(美國)鋼產量的總和。2009年,中國鋼產量超過美國、日本、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等排名世界第2到第10的總和。2014年,中國鋼產量占據了全球鋼鐵行業的半壁江山,或者說中國鋼產量接近了其他所有國家鋼產量的總和。

全球鋼材增量集中在中國

2000—2013年,全球鋼產量增加79914萬噸,而中國在這段時間鋼產量增加69349萬噸,中國的鋼增加量占全球的86.7%。毫不夸張地說,近20年來,全球鋼產量的增量集中在中國。有些年份,除中國以外的其他國家的鋼總產量非但沒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多虧中國鋼產量劇增才讓全球鋼產量略有增加(見表2-5)。

表2-5 中國粗鋼增量在世界的占比 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http://www.worldsteel.org/。

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鋼產量下降485萬噸,而中國增加了2263萬噸。如果不包括中國,則其他國家的鋼總量下降2748萬噸。中國鋼產量的增加量還不足以填補其他國家鋼產量下降的缺口。

2012年,全球鋼產量增加2227萬噸,中國鋼產量增加2907萬噸。也就是說,如果不計中國在內,其他國家的鋼產量下降了680萬噸。

2013年,全球鋼產量上升8983萬噸,中國鋼產量上升9095萬噸。也就是說,中國之外的其他國家的鋼產量下降112萬噸。

在世界各國鋼鐵行業踟躕不前的狀況下,中國鋼鐵總產量持續攀升,一枝獨秀。

人均鋼材消費量的橫向比較

盡管中國鋼產量在世界上位居榜首,可是,中國人口眾多,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人均鋼產量就不是那么顯眼了。

1998年,中國的人均鋼產量只有92千克,遠遠落后于世界主要工業國家。進入21世紀之后,中國人均鋼產量開始起飛,先后超過南非、英國、德國、俄羅斯、美國等。292013年,中國大陸人均鋼產量(574千克)尚且低于韓國(1315千克),中國臺灣地區(904千克)和日本(868千克)。

1998—2012年,中國人均鋼產量增長了4.23倍,德國和日本基本上保持不變,印度增長了1.87倍,俄羅斯增長了1.73倍。美國人均鋼產量不僅沒有增加反而大幅度下降,2012年美國人均鋼產量是1998年的60%。英國人均鋼產量下降得更為嚴重,2012年英國人均鋼產量僅僅是1998年的23%。世界主要工業國家人均鋼產量及其增速如表2-6、表2-7所示。

1998年,中國人均鋼產量92千克,排名世界第46。1999年,中國人均鋼產量增加到99千克,可是由于增速不如別人,在世界上的排名反而被擠到第47。2002年,中國人均鋼產量排名第42。從2003年開始,中國人均鋼產量的趕超開始加速,在2008年進入前20名,在2009年進入前15名,2010年排名第14,2012年排名第11,2013年進入前10名。中國的人均鋼材擁有量在世界上居于中上水平(見表2-8)。

表2-7 人均鋼產量增速(以1998年為基年) 單位:%

資料來源:根據表2-6計算。

表2-8 人均鋼材產量排名 單位:千克/人

資料來源:根據各國家或地區鋼鐵生產與鋼鐵貿易及人口數據折算。其中,各國家或地區鋼鐵生產數據來自http://www.worldsteel.org/;各國家或地區鋼鐵進出口數據來自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庫各類型鋼材進出口交易匯總;各國家或地區人口數據來自世界銀行數據庫。

總的來說,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老牌工業國家(地區)的人均鋼產量反而下降。經濟增長速度較快的國家或地區(如韓國、印度),人均鋼產量在持續增加。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最快,人均鋼產量的增速也最高。

從世界各國(地區)人均鋼產量的排名來看,一些鋼鐵工業發達小國的人均鋼產量特別高,例如盧森堡、卡塔爾、芬蘭、比利時等。近年來,這類國家的人均鋼材產量呈下降趨勢。

鋼材進出口

2005年以前,中國屬于鋼材凈進口國。2003年凈進口鋼材占全國總產量的12.5%。有些跨國公司進口了一些特種鋼材。例如,美國通用在上海生產別克品牌汽車,為了保證質量,所用的鋼板從美國進口。在很大程度上,進口鋼材是為了調劑鋼材品種,互補余缺。

2005年以后,中國生產的鋼材不僅在數量上大幅度上升而且在產品質量上也有所提高,基本上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出口競爭能力逐步加強。鋼材進口量逐年下降,中國成為鋼材凈出口國。

2012年,中國出口鋼材5573萬噸,同比增長14%,進口鋼材1366萬噸,同比下降12.3%。如果把出口機械設備、車輛、船舶等稱為間接出口鋼材,2012年直接和間接出口的鋼材總量約9000萬噸。302014年,全國出口鋼材數量急劇增加,總計出口鋼材9378萬噸,進口鋼材1443萬噸,凈出口量相當于總產量的7%左右。31盡管中國進出口鋼材的數量都不少,但是鋼材凈出口量僅僅占總產量的2.9%。鋼材庫存量的占比也不高。鋼材產量和消費量之間的差距并不大(見表2-9)。

表2-9 中國鋼材進出口量 單位:萬噸

資料來源:鋼材產量數據來自歷年《中國統計年鑒》,鋼材進出口數據來自《中國鋼鐵工業統計年鑒20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义县| 陆良县| 蒙城县| 社旗县| 葫芦岛市| 额尔古纳市| 黄骅市| 弥渡县| 资溪县| 财经| 黔西县| 凌源市| 台江县| 南京市| 青川县| 饶河县| 蒲江县| 花莲市| 芜湖市| 綦江县| 江孜县| 读书| 新民市| 漳州市| 遂溪县| 叶城县| 沁源县| 平潭县| 大埔县| 呼伦贝尔市| 西华县| 宜城市| 天台县| 海宁市| 潞城市| 科技| 永年县| 大城县| 庆阳市| 商洛市| 习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