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皇帝”又發(fā)脾氣了
“吃飯啦!”
奶奶把飯菜擺在桌上,大家團團坐下,西西看看桌上的菜,突然發(fā)現(xiàn)有自己最愛吃的獅子頭,開心地大叫起來:“我要吃獅子頭!”西西一邊叫,一邊用手去抓盤子,想把這道菜擺到自己面前。
“西西,別那么沒禮貌!今天還有客人在呢!”媽媽制止了他。
“我不管!我不管!我就要吃獅子頭!”西西一邊踢桌腳,一邊大叫。
客人在一旁勸說:“沒事,孩子喜歡吃就讓他吃!”媽媽試圖用道理說服西西:“好東西要大家分享,對不對?”可西西根本不聽,一邊叫,一邊用手去拖盤子。媽媽用手摁住盤子,西西小臉憋得通紅,接著用力一拽,盤子打翻了,獅子頭滾了一桌子,有的還滾到了地上,湯水灑得到處都是。
“這孩子,太不像話了!今天非教訓教訓他!”爸爸生氣地說。沒等爸爸手抬起來,西西就發(fā)出驚天動地的嚎叫聲:“奶奶救命!爺爺救命!媽媽救命!……”
奶奶趕緊將西西摟在懷里,抱回房間。爸爸無奈地說:“都是被你們寵壞了!都寵成‘小皇帝’了!”

“脾氣暴躁”“動不動就發(fā)火”是很多獨生子女的通病,除去先天氣質上的差異,父母以及其他長輩的過分溺愛是主要原因。
孩子的獨占性在兩歲左右就顯現(xiàn)出來了,這是每個人成長中必須要經(jīng)歷的一個過程。在這一時期,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形成,他們開始喜歡用“這是我的”來宣告對事物的所有權,并且用此來區(qū)分和“你的”“他的”的不同。兒童心理學家將這一時期稱為“自我意識的敏感期”,而在這一時期,孩子幾乎將所有的激情和精力都用在自我意識的構建上。只有順利、健康地度過這一敏感期,孩子才能形成自我,最后走出自我,擁有健康、獨立的人格。所以作為父母,必須尊重孩子表達自我的意愿和方式,幫助孩子順利地完成自我意識的構建。
首先,家長要正視孩子的錯誤行為。在這一階段中,假如家長對孩子的某些錯誤做法置之不管,就很有可能會導致孩子形成自私、狹隘、唯我獨尊的錯誤思想。
其次,不能過度溺愛孩子。父母無條件地滿足孩子,容易使孩子養(yǎng)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壞習慣,進而提出更多不合理的要求,這會讓孩子失去規(guī)矩,從而形成嚴重的自我中心意識。
最后,不能無原則地遷就孩子。遇到原則性問題,家長不可因為孩子哭鬧就選擇遷就他,這只會導致孩子越發(fā)蠻橫,這也是很多“小皇帝”“小公主”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鬧、亂發(fā)脾氣的原因。
因此,要想讓“小皇帝”“小公主”改變暴躁蠻橫的性格,關鍵在于大人要改變對孩子的教養(yǎng)方式。愛孩子沒有錯,但絕不能過分寵溺,也不要無原則地遷就。道德和品格上的原則一定要堅守,否則就會助長孩子為所欲為的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