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童情緒心理學
- 李群鋒
- 1031字
- 2019-06-25 18:36:28
缺愛的孩子脾氣大
“喬老師,王家瑞又打人了!”
小朋友跑過來告狀,喬老師眉頭緊皺,叫來王家瑞,問:“開學兩周,你已經是第十一次動手打人了,說說為什么?”
“我要看那本書,他不肯!”王家瑞滿不在乎地說。
“那你可以好好說,為什么要打人呢?還有,你不是說馬彥是你最好的朋友嗎?”喬老師有些奇怪,“這就是你對待好朋友的方式嗎?”
“打是親,罵是愛!”王家瑞振振有詞地說。
喬老師哭笑不得:“你這是聽誰說的?”
“我爸爸說的!”
“你爸爸經常罵你嗎?”
“對!他罵我‘小兔崽子’。”
“但是馬彥被你打哭了,以后不愿意跟你做好朋友了,怎么辦?”
王家瑞的小臉上顯出不耐煩的神情,他咬了咬嘴唇說:“那我就再打他!誰讓他不理我!”
“武力不能解決一切問題,如果你再動手打人,小朋友們都會不喜歡你,不愿意跟你交朋友,老師也會不喜歡你了?!眴汤蠋熢噲D讓王家瑞明白“打人是不對的”這個道理,“難道你會喜歡和一個經常打你的人做好朋友嗎?”
“那我怎么辦?”王家瑞焦躁地說,臉上露出迷茫的表情。
王家瑞喜歡動手打人是有“家庭淵源”的,因為他的爸爸給他做了一個壞榜樣,在大人的“熏陶”下,孩子也學會了用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一言不合就動手。同時也說明,王家瑞的成長環境是一個缺乏愛的家庭,而在缺乏愛的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大多脾氣暴躁、喜歡動手。因此,該怎樣做才能使孩子遠離壞脾氣呢?
首先,家長要讓孩子在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大人之間要和睦友愛,尤其是夫妻雙方,遇到問題切忌通過暴力的手段解決。因為在暴力的家庭中生活,孩子也會像父母一樣,遇到事情首先選擇用暴力解決。
其次,教會孩子正確表達愛。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他是特別渴望關愛和安全感的,但是很多時候不知道怎樣表達自己的感情,于是即便是在表示喜歡時,他也會采取錯誤的方式,就如王家瑞所說的“打是親,罵是愛”。研究顯示,缺乏關愛的孩子,與人交流溝通的能力也比較弱。比如:明明想向小朋友示好,卻采用打人的方法;明明想表達喜悅之情,卻采用高聲尖叫的方式;明明想對大人表示親昵,卻使用了咬人的方式……研究同時也指出:具有攻擊性的孩子,其實內心并不一定強大,個性也并不強悍,他們只是用攻擊性行為來掩飾和保護自己。這樣的孩子,往往內心更加脆弱,情緒也更容易產生波動,因此就會變得敏感、易怒、暴躁、焦慮。
因此,要想讓孩子遠離壞脾氣,首先要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境,其次要給他更多的關愛,并教會他正確表達愛。讓孩子在平和、充滿愛和陽光的環境中長大,這樣孩子的情緒才能平和、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