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孩子不講道理,多是情緒暴怒引起的

“媽媽,我餓了,晚飯做好沒有?”

一放學,6歲的琳茜就跑進廚房,大聲問,但她一不小心將洗菜盆打翻了,媽媽剛洗好的蔬菜掉了一地。

“叫你別進廚房,說了多少次了,你都不聽!”媽媽沒好氣地說,“這才幾點啊?難道在幼兒園沒吃飯嗎?”

“幼兒園的飯不好吃!”琳茜大聲回答,然后跑出了廚房。

過了一會兒,媽媽聽見琳茜沒動靜,結果發現琳茜正在吃薯片。媽媽大吃一驚,問:“哪里來的薯片?”

“上次奶奶來的時候買的。”

“不是和你說過嗎?薯片是垃圾食品,不許吃!”媽媽走過去,把薯片拿走,嘴里嘀咕著,“孩子不懂事,大人也不懂事,凈給孩子買垃圾食品。”

“不許你說奶奶壞話!”琳茜大叫。媽媽把餅干遞給她:“餓的話就吃點餅干。”

“我不要吃餅干!”琳茜一把將餅干打翻。媽媽生氣地說:“不吃就餓著!晚飯前什么都不許吃!”說完,走進廚房繼續做飯。

客廳里電視機的聲音太大,媽媽實在受不了,走到客廳,對琳茜說:“把電視機聲音關小點!”

“我不!我就不!”琳茜一邊叫,一邊在沙發上蹦跳。

媽媽走過去,試圖把琳茜拉下來,琳茜一腳踢在媽媽肚子上。媽媽生氣了,強行將琳茜抱下來:“乖乖地坐著看電視。”

“壞媽媽!你是世界上最壞、最壞的媽媽!我恨你!你是個大巫婆!”琳茜一邊哭,一邊大聲叫著。正好爸爸開門進來,驚訝地問:“世界大戰嗎?”

“這孩子,越來越不講道理了!”媽媽又生氣又傷心。

當孩子大哭大鬧,和大人作對的時候,我們總習慣性地指責孩子不講道理、胡攪蠻纏,卻很少去探究孩子行為背后的原因。事實證明,孩子的身心發展有其特點,不講道理,多半是情緒暴怒所引起的。

孩子在身體不適時,脾氣容易變壞。琳茜肚子餓了,沒有得到媽媽的理解,反而受到斥責,于是便做出了一系列和媽媽作對的行為。在媽媽看來,這是極其不講道理的行為;但對于孩子來說,她只是通過這些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不愉快。大人在盛怒之下,尚且聽不進任何道理,何況年幼的孩子?因此,媽媽試圖通過講道理讓琳茜安靜下來,結果只能是適得其反。

其實,很早就有專家指出:不要指望6歲之前的孩子能明白你所講的道理。講道理是大人世界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因為它最快捷、最有效;但是對于3歲之前的孩子來說,講道理幾乎起不到任何作用,6歲之前,孩子對于大人的說教也基本是似懂非懂的。在0~6歲這一年齡段,決定孩子心理和行為的主要因素是情感,并非理智,因此,在孩子憤怒的時候,試圖與他們講道理是行不通的。那是不是就任由孩子亂發脾氣、蠻橫無理呢?當然不是。只不過我們可以改變方式方法,避免簡單的斥責和強迫孩子接受大道理。

首先,要在情感上給予理解,讓孩子明白父母了解并同情他們的感受,這是安撫孩子激烈情緒的好方法。

其次,可以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法讓孩子忘記不愉快的事。事實證明,這一種方法比講道理更加快捷、有效。事后,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方式讓孩子明白亂發脾氣和蠻不講理是不對的,比如通過讀繪本、講故事、做游戲等方式,這些都比直白地給孩子講道理更加容易讓孩子接受。故事和游戲中所包含的道理,即便無法在當時就產生效果,潛移默化之中也會對孩子日后的行為產生正向影響。

再次,寵愛有度,賞罰分明。當孩子想通過蠻橫無理的行為達到他的目的時,家長要正面制止,對孩子進行批評,必要時還可以通過一些懲罰措施來教育他。但當孩子有進步時也要及時表揚,從而強化孩子的正面行為。

最后,營造一個平等的環境。家長應主動與孩子進行溝通,讓他知道哪些行為是自私的、蠻橫的、不利于平等交往的。同時,家長也要以身作則,為孩子創造一個平等的成長環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安县| 盐山县| 集贤县| 施秉县| 大竹县| 延吉市| 滦平县| 武鸣县| 丹棱县| 抚顺市| 泸水县| 泰来县| 富顺县| 二连浩特市| 游戏| 蕉岭县| 大丰市| 易门县| 锡林浩特市| 平顶山市| 长宁县| 蓬安县| 广河县| 万山特区| 宁乡县| 贵州省| 普格县| 孝感市| 阿瓦提县| 赫章县| 全椒县| 贡觉县| 海口市| 临澧县| 同德县| 榆林市| 乌什县| 泽普县| 英山县| 平山县| 吉木萨尔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