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章:水光粼粼綠意盎然,肅穆之間亦柔情。
- 碧海心約之古越靈劍
- 沐瑾如
- 3645字
- 2019-07-14 15:07:50
扼定東南十四州,五王并不事兜鍪;英雄球馬朝天子,帶礪山河擁冕旒。大樹千株被錦紱,錢塘萬弩射潮頭;五胡紛擾中華地,歌舞西湖近百秋。
錢王祠在杭州西湖涌金池南,與岳廟隔西湖相望,它的前身是表彰五代吳越國王錢氏的表忠觀,始建于北宋元豐二年,清代以后稱錢王祠,康熙、乾隆二帝在此留有“保障江山”和“忠順遺庥”等御題。
“此處倚城面湖,借景“柳浪聞鶯”,風(fēng)景極佳。史籍記載錢王祠舊名表忠觀,供奉錢氏三世五代國王祠,在宋代初名表忠觀,清代通稱為錢王祠。祠內(nèi)有蘇軾撰書的《表忠觀碑記》,是中國書法史上的名碑。碑記敘述了吳越國三代錢王在天下大亂、民不聊生的五代時期,奉行中原正朔,不失臣節(jié),消弭兵戈,安居人民,最終納土歸宋的事跡,褒揚(yáng)了歷代錢王的功績,認(rèn)為有德于斯民甚厚,有功于朝廷甚大。景名錢祠表忠,既寫出了杭州百姓對于錢王功德的永世不忘,更表現(xiàn)出西湖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yùn)。”
“明嘉靖年間,浙江督撫胡宗憲,將在柳浪聞鶯的錢王故苑舊址建造的靈芝寺改建為表忠觀,塑三世五王像,祠前表以石楔,上題“功德坊”三個大字。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清圣祖御書“保障江山”一額。清雍正五年(1727),清世宗敕封錢镠為“誠應(yīng)武肅王”。乾隆皇帝六次游江南,每對錢氏鐵券及表忠觀(嗣改為錢武肅王祠)均有題詠,并御書“忠順遺庥”匾額。走進(jìn)錢王祠,首先看到的是獻(xiàn)殿,它全銅鑄造,建造大氣又不失精巧。在它的左右兩邊分別有兩個碑亭,右邊碑文是乾隆帝為該觀題寫的“忠順貽麻”四個大字;左邊是重建碑記。獻(xiàn)殿兩側(cè)還有功臣堂,左側(cè)表武功,右側(cè)表文治。堂內(nèi)的碑文雖已模糊不清,但從那斑駁的碑跡中也依然可以感到這位歷史上吳越國王的雄才大略及造福百姓的賢明之舉。”
穿過大殿,攬遠(yuǎn)堂、懷鎮(zhèn)堂一左一右,遙遙相對。堂內(nèi)墻上畫有青龍、自虎、朱雀、玄武。與這莊嚴(yán)殿堂相映成趣的是祠內(nèi)的一座古戲臺,它位于閱禮堂內(nèi),每天有越劇、昆劇、評彈等演出。在享受高雅藝術(shù)的同時,了解杭州歷史,品味吳越文化。依光堂運(yùn)用聲、光、電等高科技,為我們呈現(xiàn)了一幅幅歷史畫面:修筑海塘、射潮等。畫面形象生動,身臨其境,令人遐想萬千。堂外院子里有一口“婆留井”。相傳,錢镠出生時面相怪異,十分不祥,他的父親欲將他投入井中,位好心的婆婆相勸才挽留了這個小生命,故錢镠小名婆留。
“在唐朝和北宋之間有一段軍閥混戰(zhàn)的時期,歷史上稱之為五代十國。當(dāng)時占領(lǐng)浙江、福州兩地的有一個小國家,叫做吳越國。吳越國是唐朝末年軍閥(當(dāng)時叫做刺史)錢镠所創(chuàng)立的。當(dāng)時唐朝的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統(tǒng)治力下降,所以,各地有實(shí)力的軍閥紛紛自立為王,而錢镠只是其中之一。錢镠生逢晚唐,當(dāng)時藩鎮(zhèn)割據(jù),戰(zhàn)亂相續(xù),災(zāi)荒頻仍,北方十室九空。“浙東大疫,死者大半”,“江南大旱,饑人相食”。錢镠長在農(nóng)村,七歲修文,為了糊口養(yǎng)親,曾販鹽謀生,深知農(nóng)村疾苦。他目睹亂世,深知習(xí)武才有出路,販鹽之余,練弩戟、讀兵法。在販鹽途中,他廣識民情,熟悉地形,為以后行軍作戰(zhàn)準(zhǔn)備了有利條件。他二十一歲投身行伍,“驍勇絕倫”,以馬上得天下,身經(jīng)數(shù)百戰(zhàn),由副史遷至國王。錢镠“事奉中原,終不失臣節(jié)”的策略,迫使四周鄰國不敢貿(mào)然進(jìn)攻吳越,從而得以在吳越國實(shí)現(xiàn)跨越式的經(jīng)濟(jì)發(fā)展。這時江浙一帶因?yàn)椤氨>嘲裁瘛钡恼撸?jīng)濟(jì)飛速發(fā)展,成為了“魚米之鄉(xiāng)”。又因?yàn)椤凹{土歸宋”而沒有經(jīng)受戰(zhàn)爭的洗劫。得以保全了數(shù)十年來的發(fā)展成果。而這一堅(jiān)實(shí)的經(jīng)濟(jì)基礎(chǔ),間接促成了“宋室南遷”將首都定在了杭州,這一切,都和吳越國三世五王的不懈努力分不開的。”
一方石頭冷無情,鐫刻公德方有聲;留下西湖一腔血,化做碧玉三堤橫。踢開寶石半座山,射穿錢塘海水城;不以私利護(hù)天下,納土歸宋濟(jì)蒼生。
“表忠觀的原名叫妙音觀。銘曰:天目之山,苕水出焉。龍飛鳳舞,萃于臨安。篤生異人,絕類離群。奮挺大呼,從者如云。仰天誓江,月星晦蒙。強(qiáng)弩射潮,江海為東。殺宏誅昌,奄在吳越。金券玉冊,虎符龍節(jié)。大城其居,包絡(luò)山川。左江右湖,控引島蠻。”
“很好地概括此地……”
原處有人在隱隱誦詩:“歲時歸休,以燕父老。曄如神人,玉帶球馬。四十一年,寅畏小心。厥篚相望,大貝南金。五胡昏亂,罔堪托國。三王相承,以符有德。既獲所歸,弗謀弗咨。先王之志,我維行之。天祚忠孝,世有爵邑。允文允武,子孫千億。帝謂守臣,治其祠墳。毋俾樵牧,愧其后昆。龍山之陽,巋焉斯宮。匪私于錢,惟以勸忠。非忠無君,非孝無親。凡百有位,視此刻文。”
留下西湖一腔血,化做碧玉三堤橫。在若隱若現(xiàn)的詩歌聲中,眾人講起了一個優(yōu)美的傳說:
“錢塘江的潮水從來就是很大的,潮頭既高,潮水沖擊的力量又猛,因此錢塘江兩岸的堤壩,總是這邊才修好,那邊又被沖坍了。黃河日修一斗金,錢江日修一斗銀。那時候,潮水給人民帶來的災(zāi)害,從這句話里就可以想見了。到唐朝末年,有個吳越王叫做錢鎦的,勇猛無比,當(dāng)時一般人都稱他為“錢王”。錢王治理杭州的時候,各種事情都感到還容易辦,就是這道錢塘江的海堤修不好。因?yàn)閯倓傄藓茫彼惶煲灰挂獊韮纱危喼苯腥藳]有法子能把海堤修筑起來。因此,錢王手下的人很著急,都怕錢王發(fā)脾氣,只好報(bào)告錢王道:大王,這海堤還是不修吧,總不會修好的。因?yàn)殄X塘江里面有個潮神在跟我們作對,只等到我們把海堤修得差不多的時候,他就興風(fēng)作浪,鼓起潮頭,把我們的海堤給沖坍了。錢王聽了滿肚火,氣得胡子一根根都直豎起來,眼睛瞪得像銅鈴,厲聲喝道:“吠!你們這批沒用場的家伙!為什么不把那個潮神拖上來給宰了?”手下人慌忙說道:“這不能夠,這不能夠,他是個潮神,在海水里面,跟海龍王住在一起的哩!我們沒法去找他。何況他來的時候,是隨著潮水翻滾,都在潮頭的海水里面;我們凡人,既看不到,更沒法子捉拿他。人們就是趁著鐵打的船去尋找,只要一碰到潮頭,也會給吞沒了的。”錢王聽了,兩眼火星直冒,大吼道:“呸!難道就讓這個小小的潮神來胡作非為嗎?不行!”錢王想了一想,說道:“好,讓我自己去降伏他。到八月十八這一天,給我聚集上一萬名弓箭手到江邊,我倒要去見見這個潮神!”你道錢王為什么一定選八月十八這一天呢?原來八月十八是潮神生日,這一天潮頭最高,水勢更是排山倒海兇猛無比;而且潮神會在這一天,騎著白馬跑在潮頭上面的。八月十八日到了,錢塘江邊搭起了一座大王臺,錢王一早就到臺上觀看動靜,等待潮神到來。可是從當(dāng)?shù)靥暨x出來的一萬名精銳的弓箭手,卻陸陸續(xù)續(xù)地一下到不齊,錢王見了嫌慢,就喝令他們必須立即聚齊到江邊,排列好陣勢。這時有個將官,上前跪下稟道:“大王!弓箭手跑向江邊來時,要經(jīng)過一座寶石山,這個地方山路狹窄,只能容一人走過,何況過山又得爬上爬下的,因此來得慢了。”錢王聽了,喝道:“呀呸,這樣豈不要耽誤了消滅潮神的大事!”他立刻跳上千里駒,飛也似的來到了寶石山前,一看,果然如此。他連忙跑到山巔上面向四下瞭望,只見這山的南半邊有條裂縫。于是他坐了下來,把兩只腳踩在山的裂縫處,用力一蹬,哈!這山竟然給他一下蹬了開來,中間出現(xiàn)了一條寬寬的道路。那些將士見了,人人喝彩,個個歡呼!沒多久,全部弓箭手就通過這條大路,到江邊聚齊了。——從此,這里就叫作“蹬開嶺”,那錢王的一雙其大無比的大腳印子,直到如今,還深深地陷在石墻上面哩。錢王又飛快地騎著馬到處巡視了一番,等他再到江邊大王臺上的時候,一萬名精兵早就排好陣勢,個個雄赳赳、氣昂昂地拿著弓箭,望著江水。錢江沿岸的百姓,受盡了潮水災(zāi)害,修堤治水,哪個不歡喜,誰人不盡力!如今聽說錢王射潮神,都爭著觀戰(zhàn)助威,真是家家閉戶,人人出動,幾十里路長的江岸,黑壓壓地?cái)D滿了人。錢王見了這般聲勢,更加膽壯起來,忙叫人拿來了筆墨,寫了兩句詩道:“為報(bào)潮神并水府,錢塘且借與錢城。”馬上把詩丟進(jìn)江水里去,大聲叱道:“喂,潮神聽了!如果你答應(yīng)了,就不許把潮水涌來!假如你潮水仍然要來,那就不要怪我手下無情了!”岸上的百姓以及弓箭手聽到,都?xì)g呼起來,那聲音就像雷吼一樣。大家神色緊張地對著江水,觀看動靜。可是潮神并沒有理睬錢王的告誡,一會兒,但見遠(yuǎn)遠(yuǎn)一條白線,飛疾滾來,愈來愈快,愈來愈猛,等到近時,就像爆炸了的冰山,傾覆了的雪堆似的奔騰翻卷,直向大王臺沖來。錢王見了,大吼一聲,喝令:“放箭!”話音一落,他搶先就“叟”的一箭射了出去。這時,只見萬名精兵,萬箭齊發(fā),直射潮頭。百姓們都跺腳拍掌,大聲吶喊助威。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一萬支箭射了,又是一萬支箭;“叟叟叟”,霎時射出了三萬支箭,竟逼得那潮頭不敢向岸邊沖擊過來。錢王又下令:“追射!”那潮頭只好彎彎曲曲地向西南逸去,最后消失得無影無蹤了。因此,直到今天,潮水一到六和塔邊就快沒有了;而在六和塔前面,江水彎彎曲曲地向前流去,像個“之”字,因此人家又叫這個地方為“之江”。從這個時候起,海堤才得造成。百姓們?yōu)榱思o(jì)念錢王這次射潮的功績,就把江邊的海堤,叫做“錢塘”。
力能分土,提鄉(xiāng)兵殺宏誅昌;一十四州,雞犬桑麻,撐住東南半壁。志在順天,求真主迎周歸宋;九十八年,象犀筐篚,混同吳越一家。不以私利護(hù)天下,納土歸宋濟(jì)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