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18章 章:崇仁歷史是為謎,文化歷史相得宜

崇仁古鎮城鎮建設結構體系完整,堪稱浙江傳統村落建設的典范。崇仁的傳統村落從選址到建設,從建筑到街道格局,從功能結構到空間結構,從基礎設施到防御體系布局合理,結構完備。崇仁曾經還有完善的安全防御和管理體系,根據當地人的回憶和家譜記載,在古鎮東西南北四個入口處原來各有一“柵門”,分別有“古杏花村”“吾道南行”“義門理路”和“北道管鑰”四塊匾額,實際上相當于進鎮的四個城門,柵門關閉后外人無法進入鎮內。在鎮內又有若干個小柵門,將全鎮劃分為若干個街坊,夜晚關閉互不干擾。崇仁古鎮內還有古井51口,加上幾處布局均衡的池塘,形成了完備、合理的消防系統。

崇仁古建筑群保存數量眾多,類型豐富,是兼有居住、祭祀、公共服務和商業功能的古鎮,它因裘氏家族聚族而居而發展、繁榮,其歷史文化內涵融合了裘氏義門“分戶合族、聚只一家”和“耕讀傳家”的傳統家族文化,同時這塊古老的土地也孕育和發展了越劇、圍棋等特色文化,在全國同時代、同類型的歷史遺存中特色突出,彌足珍貴。

裘氏家族“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準則由來已久,根據《裘氏宗譜》記載:“先祖裘睿(西晉大司馬),于建興四年隨晉元帝南渡,隱居婺州。子裘尚于義熙中徙會稽云門,世耕桑,守以仁義,幾十九代,歷十三朝,六百余年,聚族六百,人不異居,家不分炊,循規蹈矩,盡繩家法。大中祥符四年宋真宗皇帝敕旌表其號義門,以勵風俗。”

裘氏定居崇仁后,這一治家準則一直得以延續和發展。現存崇仁最有特色的臺門建筑群——五聯臺門就是崇仁義門“分戶合族、聚只一家”的治家準則的體現。五聯臺門系明晚期開始建造,至清代中期全部完工,以敬承書屋為中心,大夫第臺門、樵溪臺門、老屋臺門、靜軒臺門、云和臺門、翰平臺門環列四周,總面積達6600平方米,各建筑既獨立成院,底層又有邊門、樓上有過街樓與鄰院相通。每家人雖分居分炊,卻往來方便密切,仍如一家,因此稱為“五聯臺門”。反映了孝義睦族的義門精神,是崇仁義門裘氏特有的宗族血緣關系的物化。

耕作是農業社會許多家族的持家之本,在裘氏家族,除了耕作,讀書入仕被看作是光宗耀祖的一件大事。以敬承書屋為中心構筑五聯臺門建筑群,同時也是裘氏義門“耕讀傳家”傳統家族文化的鮮明印證。在這種“耕讀傳家”傳統家族文化的熏陶下,裘氏后裔人才輩出,科第不絕。自宋至清,有敕命、敕書、誥命等三十余道,仕官132人,其中宋代鄉員2人、明清兩代進士4人、文武舉人37人、秀才476人。

由于深厚的歷史底蘊,崇仁古鎮還孕育和發展了越劇、圍棋等特色文化。提起越劇的發展史,不能不提及位于崇仁古鎮的玉山公祠。玉山公祠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是崇仁規模最大、建筑最精、保存最好的宗祠建筑。玉山公祠整組建筑雕刻精美,尤其是戲臺,造型獨特,工藝精湛,是古戲臺建筑中的典范之作。民國時期,玉山公祠戲臺曾沖破幾千年來女子不得登臺演戲的封建禁忌,上演了由傅全香主演的《夜半鐘聲》,推動了女子越劇在民間的發展步伐。后來,越劇表演藝術家袁雪芬、著名越劇藝人周寶奎、筱丹桂、張茵等都曾在此登臺演出。1930年,鄉人裘光賢還在崇仁戒德寺創辦女子越劇科班,培養出筱丹桂、賈靈風等一大批名伶。崇仁還是著名的圍棋之鄉,清末有“崇仁五虎”,近代有“新五虎”,建國后又冒出“小五虎”,可謂高手輩出,戰績顯赫。著名棋手馬曉春祖籍崇仁,其啟蒙老師亦是崇仁人。

縱觀崇仁歷史,文化與歷史的完美記憶。

主站蜘蛛池模板: 璧山县| 淳化县| 阳朔县| 泊头市| 乌鲁木齐县| 普兰店市| 祁连县| 唐河县| 彩票| 雅江县| 富阳市| 河北省| 犍为县| 抚宁县| 会理县| 百色市| 昌黎县| 青田县| 罗江县| 永春县| 达州市| 胶南市| 桑日县| 大宁县| 新民市| 宝山区| 蛟河市| 平阴县| 建阳市| 高密市| 南雄市| 邛崃市| 阳山县| 化州市| 睢宁县| 望都县| 蒙山县| 江源县| 专栏| 澄江县| 句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