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遠紅外纖維
遠紅外纖維紡織品是指在常溫下具有吸收和發射遠紅外線功能的紡織品。遠紅外纖維是近年來受到廣泛關注并已投入生產使用的新型纖維,它是在纖維加工過程中添加了遠紅外吸收劑(陶瓷粉)而制得的,是一種積極高效的保溫材料,同時輻射的遠紅外線還具有活化細胞組織、促進血液循環及抑菌防臭的功效。20世紀80年代中期,日本率先研制出并向市場推出遠紅外織物。目前,遠紅外纖維與磁療等手段的結合,正成為復合型保健織物。
遠紅外纖維素纖維含有直徑小于5μm的TiO2及MgO遠紅外輻射性粉末(即陶瓷粉),成紗以后所織制的醫用床單、被套、枕套、靠墊等床上織物在人體體溫作用下可放射出遠紅外線。遠紅外纖維強力為3~3.5cN/dtex,斷裂伸長約為65%,相對密度為1.45,近似于棉纖維。采用這種纖維紗織制能發射遠紅外輻射波的醫用床單,必須使用適當的織造工藝參數和織物組織。
一、遠紅外纖維的保健原理
關于遠紅外纖維的保健原理大致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遠紅外纖維吸收太陽向宇宙輻射的能量,99%集中在波長為0.2~3μm的區域內,其中紅外部分(>0.76μm)占48.3%,遠紅外纖維中陶瓷顆粒使得纖維能充分吸收太陽光中的短波能量(遠紅外部分能量)并以潛能的形式(遠紅外形式)釋放出來,進而達到保暖、保健的功能;另一種觀點認為,由于陶瓷傳導率極低而輻射率高,因此遠紅外纖維可以將人體散發的熱量積蓄起來,再以遠紅外的形式放出,以增加織物的保暖性。研究表明,遠紅外作用于皮膚被吸收轉化成熱能,引起溫度升高,刺激皮膚內熱感受器,使血管平滑松弛、血管擴張、血液循環特別是微循環加速,增加組織營養,改善供氧狀態,加強了細胞再生能力,加速了有害物質的排泄,減輕了神經末梢的化學刺激和機械刺激。
二、遠紅外纖維的加工方法
1.涂層法 化學纖維通過一種含有遠紅外陶瓷粉黏合劑和分散劑的混合液的噴涂,在纖維表面涂覆一層遠紅外陶瓷粉,也就制成了遠紅外纖維。由于摩擦牢度的問題,采用這種加工方法的較少。
2.溶液紡絲法 把遠紅外陶瓷粉末直接加入聚丙烯腈紡絲液中,也可以先把遠紅外陶瓷粉末分散到有機溶劑中,再加入聚丙烯腈紡絲液中。
遠紅外添加劑可在聚合、紡絲工序中加入,具體可分為全造粒法、母粒法、復合紡絲法。在聚合過程中加入遠紅外添加劑可直接制得遠紅外切片,稱為全造粒法;將較高比例的遠紅外添加劑與成纖聚合物切片一起混合、干燥,經雙螺桿擠出生成遠紅外母粒,然后將制得的母粒再與常規切片混合均勻后,經紡絲制成遠紅外纖維,此法稱為母粒法;復合紡絲法是以含遠紅外添加劑的纖維為芯層或皮層,用復合紡絲機紡制皮芯結構的遠紅外纖維,該工藝紡制的纖維性能較好,但技術難度高,設備復雜,投資較大,生產成本高。
采用遠紅外纖維加工出的產品與采用后整理加工的產品相比,其遠紅外發射率沒有大的差異,但涂層法加工產品只有一側具有發射遠紅外線的功能。另外,采用遠紅外纖維加工出的產品在手感、產品外觀、透氣性和耐用性方面明顯優于后整理法加工的產品。
三、遠紅外纖維的應用
遠紅外纖維可以制備如仿羽絨踏花被、非織造布、襪子、針織內衣褲等家用生活品。這些產品除了滿足基本應用外,主要凸顯它們的保健功能,表3-3反映了遠紅外纖維的應用范疇及適應病癥。
表3-3 遠紅外織物種類及適應病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