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DI技術溢出與產業發展:中國汽車產業中FDI技術溢出效應的測度研究
- 張建勇
- 2112字
- 2019-06-19 15:32:03
前言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汽車產業長期處于高速發展態勢,在產業規模擴大的同時,其技術水平也不斷提高。當前,中國汽車產業的開放程度使之成為最成熟的行業之一,尤其是外資的進入對汽車產業技術進步產生了重大影響,這也決定了中國汽車產業內部存在內資和外資兩種不同屬性資本的競爭,這兩種資本在運行過程中相互影響,彼此作用。對于外資來講,追逐最大利潤的本性決定了它必須通過封鎖核心技術,防止技術擴散,通過保持與內資企業之間的技術差距,達到擠壓內資、搶占市場的目的,以便攫取高額的壟斷利潤。對于汽車產業來講,抓住外資進入的機遇來進一步求得發展,提升企業技術水平,是長期以來該行業關注的焦點。因此,在當前條件下,討論中國汽車產業外資技術溢出效應,并對這種效應進行測度,特別是通過實證方法考察技術溢出的影響因素,對汽車產業充分利用外資帶來的技術機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書共分7章,總體思路如下:首先,追蹤國內外研究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的文獻,并對國內研究汽車產業技術溢出效應的成果進行系統分析,為本書奠定理論基礎;其次,從國際、國內的角度出發,對外資的流動和布局加以系統分析,并對中國汽車產業的外資發展進行深入研究,將汽車產業的外資與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加以聯系;再次,研究測度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的理論模型與經驗模型,并用中國汽車產業數據加以驗證,在此基礎上分析影響汽車產業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的主要因素;最后,針對這些因素進行專門研究,深入剖析它們對汽車產業外資技術溢出效應的影響程度,并提出對策與建議。
本書的創新點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第一是建立了較為完整的分析框架。在系統分析國內外有關FDI技術溢出效應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對汽車產業外資技術溢出的測度建立了比較完整的分析框架,并在測度的基礎上加以分解,最終分離出本土汽車產業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汽車產業政策這兩個影響外資技術溢出的主要因素,然后分別采用實證方法研究其影響程度。采用這種研究思路對汽車產業外資技術溢出開展比較系統的研究,在國內相關研究領域屬于前沿。
第二是構造了一套新的測度方法。在相關研究中,目前主要使用經濟產出作為被解釋變量來測度外資技術溢出效應,部分學者使用內資企業的生產率來實現測度目標。本書除采用汽車產業的經濟產出作為被解釋變量以外,還建立了以專利授權成果作為被解釋對象的記錄模型,測度影響科技產出的主要因素。將科技產出納入計量模型的相關研究成果較少。因此,本書在建立測度汽車產業技術外溢的方法上,有一定創新。
第三是建立了政策量化分析模型。在以往的研究中,分析政策一般采用簡單綜述或單變量分析方法。本書另辟蹊徑,通過建立量化模型并采用復合變量對政策實施分析,定量研究汽車產業的政策變化對外資技術溢出的影響程度,這在該領域的研究中具有一定程度的創新。
第四是給出了較有意義的政策建議。在定量研究的基礎上,提出要重新審視中國汽車產業的外資政策,尤其要注重不同地區政策的差異性,而不是對全國所有地區汽車產業實施統一的外資政策。其主要依據就是不同地區汽車產業的外資對內資企業技術的影響具有差異性。
本書得到的主要結論包含以下4個方面。
第一,汽車產業外商直接投資的功能在不斷演化。改革開放以來,汽車產業在外商直接投資的帶動下,無論資本規模、汽車產量還是相關技術均取得了長足進步。這種進步,部分直接來自外商直接投資的貢獻。例如,20世紀80年代,外商直接投資的主要功能在于緩解國內汽車產業資金不足的困難,這時的外商直接投資主要發揮資金功能;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外商直接投資除發揮資金功能以外,還具有促進國內汽車產業技術進步的功能。這時汽車產業的外商直接投資主要發揮資金功能和技術功能,雙重功能比較突出。2000年以后,隨著中國汽車產業實力的壯大,外商直接投資的資金功能逐漸減弱,主要借助其先進技術來發展汽車產業。因此,這時的外商直接投資主要扮演技術補充角色。在技術獲取方面,除跨國汽車公司直接轉讓其技術進步的子公司以外,還通過技術溢出效應來促進本土企業技術進步,推動汽車產業快速發展。
第二,汽車產業的外商直接投資確實對本土企業產生了技術溢出效應。得出這個結論的主要證據在于,無論是采用生產率模型還是產出模型,均能證明外商直接投資與本土企業的技術進步之間保持正相關關系,而且這種關系十分顯著。此外,汽車產業的外商直接投資所產生的技術溢出效應具有階段性特征,主要表現為 2000 年以前的技術溢出效應程度較高,而此后的10余年間,技術溢出效應有減弱的趨勢。
第三,采用分階段檢驗、科研經費投入等解釋變量的實證結果表明,汽車行業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的影響因素主要有本土企業的技術吸收能力和外貿政策兩類。在單獨研究這兩類因素的影響后發現,本土企業對外資技術的吸收能力越強,則外商直接投資發生技術溢出效應的程度就越高,且效果越明顯。而汽車行業的外貿政策開放度越高,則外商直接投資發生技術溢出效應的程度就越高,效果也越顯著。
第四,到目前為止,國內外關于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的研究成果,主要建立在經驗研究基礎之上,并沒有形成主流理論對其加以解釋。因此,如何建立解釋外商直接投資技術溢出效應的理論,應成為該領域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