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國企業文化概論
- 陳巍
- 2463字
- 2019-12-06 15:54:49
第六節 會展業的佼佼者——德國展覽股份公司
一、公司簡介
位于德國展會名城漢諾威的德國展覽股份公司(Deutsche Messe AG)(公司基本數據見表1-29)系德國最大的展覽公司,成立于1947年8月16日。德國展覽股份公司在漢諾威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展會場地,凈可展出面積為46.61萬平方米,同時在上海、伊斯坦布爾和印度的班加羅爾擁有會展中心。所有展會的重點集中在資本貨物,每年在德國和國際上舉辦的會展數量達150多個。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消費電子、信息及通信博覽會(CeBIT)和漢諾威工業博覽會(Hannover Messe),兩者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博覽會。
表1-29 德國展覽股份公司基本數據

二、投資中國
(一)漢諾威米蘭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
早在20世紀80年代,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又稱德國展覽股份公司)就在北京設立了代表處。20多年來,公司取得了驕人的業績。其每年組織1200多家中國企業前往德國漢諾威參加五大世界著名的專業展覽會;隨著中國業務的日益發展,已在中國成功舉辦了10多項國際專業展覽會。
2008年1月,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和意大利米蘭展覽公司正式簽署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漢諾威米蘭國際展覽有限公司。其成員公司漢諾威米蘭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成為海外市場拓展戰略的重要平臺,使雙方充分利用各自豐富的海外市場開拓經驗和成功的辦展理念,為展商打造更高標準的國際專業展會。
漢諾威米蘭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的商業活動包括:
——組織國內外企業參加在中國、德國及其他國家舉行的漢諾威貿易展覽會
——負責策劃和組織展覽會期間的論壇、研討會及商業會議
——提供展臺設計搭建、會議安排等咨詢服務
——向企業提供發展境內外業務的咨詢服務
——與媒體建立良好關系,組織召開新聞發布會
漢諾威米蘭展覽會(中國)有限公司組織的展覽會:
——廣州國際旅游展覽會
——上海國際名牌鞋業皮具展覽會
——中國國際鑄造博覽會
——中國國際冶金工業展覽會
——中國國際工業爐展覽會
——中國國際耐火材料及工業陶瓷展覽會
——北京國際工業智能及自動化展覽會
——上海國際航空航天技術與設備展覽會
——華南國際工業自動化展
——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
——武漢國際汽車展覽會
——亞洲國際動力傳動與控制技術展覽會
——亞洲國際物流技術與運輸系統展覽會
——上海國際壓縮機及設備展覽會
——上海國際工業零部件及分承包展覽會
——上海國際電池展覽會
——中國國際重型機械裝備展覽會
——中國國際商用車展覽會
——新能源展與電力電工展
——工業自動化展
——數控機床與金屬加工展
(二)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SNIEC)
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由上海陸家嘴展覽發展有限公司與德國展覽集團國際有限公司(成員包括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德國杜塞爾多夫博覽會有限公司和德國慕尼黑國際展覽中心有限公司)聯合投資建造。作為中外合資合營的第一家展覽中心,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已建設成為中國最成功的展覽中心之一。
SNIEC擁有17個單層無柱式展廳,室內展覽面積達20萬平方米,室外展覽面積達10萬平方米。自2001年開業以來,SNIEC每年舉辦80余場知名展覽會,吸引了300余萬名海內外客商。SNIEC的成功運營凸顯了展會經濟在中國及東亞其他經濟區迅猛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SNIEC位于上海浦東,憑借其獨特的區位優勢、先進而實用的展館設施和專業的服務品質成為了促進國內外經濟往來的重大國際展會平臺。作為一個多功能的場館,SNIEC也是舉辦各種社會、公司活動的理想場地。
三、德國會展業一覽
德國會展業舉世聞名,世界五大會展中心德國占據了4個(漢諾威、法蘭克福、科隆、紐倫堡展覽中心)。每年舉辦的國際展銷會有150多個,參展商達17萬家,觀眾有1000多萬人次。每年參加國際展會的17萬商家有一半來自國外,約五分之一的觀眾為外國人。專業博覽會的觀眾中、國外觀眾的比例甚至高達30%。不斷提高的展會質量是德國吸引國外參展商并贏得海內外參展商青睞的法寶。世界頂級的專業博覽會有三分之二在德國舉辦,像德國制造的產品一樣,德國也精心培育了許多聞名遐邇的國際展會。
此類展會包括:每年3月在漢諾威舉辦的消費電子、信息與通信技術博覽會(Cebit),每年4月舉辦的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法蘭克福車展,每年10月舉辦的法蘭克福書展,柏林每年1月舉辦的綠色食品周,每年3月舉辦的國際旅游交易會,每年8月舉辦的國際無線電和娛樂家電展,科隆每年1月舉辦的國際家具博覽會,每年10月舉辦的國際食品展,以及每年2月舉辦的紐倫堡國際玩具博覽會,等等。這些世界頂級展會就像巨大的磁場吸引了全球的生產廠家和客商。以會展業為龍頭的服務業不但拉動了德國旅游業、物流業的全面發展,也拉近了德國制造業與全球客戶和買家的距離,同時亦為德國為數眾多的中小企業搭建了展示產品與解決方案的技術與交易平臺,使之與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與市場對接,從而為德國中小企業競爭力的提高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德國各大博覽會展會地點、時間參見本書附錄六“德國制造專業博覽會名錄”)
研究與思考
本章擷取了業務領域完全不同的六家德國大型企業作為介紹對象、盡管這些企業的知名度相對來說沒有大眾、奔馳、寶馬、西門子那么高,但是這些企業大多有近百年歷史,是德國工業化、現代化的縮影,也是德國產品卓越品質的代表。其中舍弗勒、蔡司、海瑞克都是以公司創始者的名字命名,舍弗勒、奧托博克、海瑞克還是典型的家族企業,而衛生潔具品牌的代表杜拉維特背后則是一大批高質量的德國衛生潔具品牌。
六家企業的另外一個顯著特征就是始終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耕耘勞作,在自己的本行做精做強。在保證產品與服務高質量的同時,始終致力于技術創新與理念創新,最終成為全球同行業的領導者。
六家企業同樣非常注重國際市場的開拓以及國際營銷網絡的建立、除了在全球各地投資之外,特別注重在中國市場的投資與業務渠道的開拓,利用本土化人才,拓展其品牌在投資對象國的知名度,這些方面正是準備“走出去”的中國民營企業需要努力借鑒的地方。
思考題
1.德國大中型企業中的技術型企業是如何通過研發,把握市場機遇,占領國際市場,取得驕人業績的?以德國隧道設備制造商海瑞克為例論證與說明。
2.在德國眾多的家族企業之中,以德國汽車零部件制造供應商舍弗勒為例分析其企業文化特征對企業發展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