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近代小說觀念研究
- 吳澤泉
- 688字
- 2019-08-16 18:57:23
第一章 民族國家話語中的民族國家文學
近代小說理論與批評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小說總是與“國家”、“民族”等概念相聯系,小說被認為與國家、民族的命運前途有莫大干系。“小說足以轉移一國社會之風氣”,“欲新一國之民,必先新一國之小說”,[1]小說可以“影響世界普通之好尚,變遷民族運動之方針”,“學術固賴以進步”,“國家亦賴以發達”,[2]諸如此類的論調在晚清小說界極為流行。由于與至高無上的國家、民族的聯系,小說擺脫了過去無關緊要的“小道”的地位,一躍成為“文壇盟主”、“文學之最上乘”。可以這樣說,國家、民族是近代知識分子討論小說性質、地位、功能時的一個基本出發點,也是支配近代小說觀念論爭的最重要關鍵詞。不了解國家、民族概念之于近代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就不能從根本上把握整個近代小說觀念變革運動的樞紐。
學術界有一種比較流行的觀點認為,近代知識分子對小說與民族國家關系的強調,是傳統文學觀仍然統治近代文學界的結果。近代知識分子從“文以載道”的傳統觀念出發,在新的社會條件下審視小說,發現古人“以文治國”理論遺漏了小說,實在是一大遺憾,于是提倡以小說改良群治,拯救國家。小說救國論是儒家“以文治國”、“文章經國”論的變種,小說取代了詩文,成為知識分子心目中治國平天下的利器。[3]這種觀點的潛在假設是,“小說救國”的“國”,與古代“以文治國”的“國”之間,不存在任何實質性的差別。這一思路有欠穩妥。不詳細追問“國”或“國家”概念不同時代內涵的變遷,將小說救國論與文章經國論簡單相提并論的做法是輕率的。要判斷國家、民族之于近代小說理論的意義,必須先弄清楚“國家”、“民族”這兩個概念在近代究竟意味著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