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先定規矩后立項:“菜鳥”也能掌舵大項目
- 項目有了,看你怎么去執行
- 張俊杰
- 7320字
- 2019-04-16 15:24:21
“三分靠魅力,七分靠規矩”,這是項目管理的精華。哪怕你是新入職的菜鳥,根本不知道怎么運作大項目,也不要太著急。只要在組建團隊前立好規矩,定好規章制度,自然能輕松變身項目管理“達人”。
1.項目成員要有“規則意識”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項目組是一個團隊,如果每一個項目成員都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還有什么“戰斗力”可言?要想避免項目團隊變成一盤散沙,就必須要先定規矩再立項。怎樣才能讓所有項目成員都養成遵循規則的意識呢?
(1)規則不是一紙空文
事實上,制度和規則簡直是無處不在,但其中有不少都是“空頭文件”,它們表面看起來唬人,但實際上卻是紙老虎。要想強化項目成員的規則意識,就必須打破這種“表面化”的規則現狀,只有讓制度和規則在不斷落實中發揮作用,才能讓每個項目成員都意識到規則的存在。
(2)賞罰要分明
違反規定和制度的人不罰,遵循規則的人也不賞,長此以往規則與制度的影響力勢必會越來越弱。作為項目管理人員,一定要做到賞罰分明,遇到違反規定者絕不能心慈手軟,同樣對于那些遵守規定和制度者也要適當激勵和表揚。
(3)束人先束己
最好的管理就是以身作則,如果項目經理本人都常常不遵守制度和規定,卻要求其他項目組成員遵守制度和規定,那么毫無疑問,這樣的管理是毫無威信和說服力可言的,唯有言傳身教,甘當“規則標兵”,才能幫助所有項目成員樹立規則意識。
【項目管理法】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同樣,一個項目團隊也必須要有規矩,這是實現有效管理的最基本前提。規則面前人人平等,要想讓每一個項目成員都能樹立起超強的規則意識,就必須摒棄“特權”等不公平做法。
2.制度管理讓項目執行更規范
有些項目經理在管理項目團隊的時候,往往喜歡采取個別勸說的領導方式。實事求是地說,這并不是什么明智之舉,有時候你說了一大堆對方卻并不一定能聽進去,反倒不如依靠制度來進行規范化管理。
(1)制度可以避免混亂
如果沒有嚴格規范的管理制度,整個項目團隊很容易陷入混亂,畢竟項目經理不可能時時刻刻緊盯每個項目成員,因此要想讓整個團隊按部就班地開展工作,就必須要實行制度化管理。
(2)制度一定要經過大家認可
一般來說,在項目實施之前就需要設計并制定相關“游戲規則”。值得注意的是,在確定制度時一定要征求所有項目成員的意見,只有制度得到了大家的共同認可,他們才愿意在工作的過程中按照制度辦事。
(3)制度管理要嚴格
從某種程度來說,企業發展的水平越高,制度就越詳細,管理就越嚴格。要成為一名出色的項目經理,就必須學會“一切按制度辦事”,這是促使自身管理規范化和標準化的關鍵所在。
【項目管理法】作為項目管理人員,我們要學會通過各種制度來規范項目成員的工作和行動,從而使得他們依據制度來執行具體的項目工作,并最終提高項目管理的效率。
3.讓成員理解制度和規則
如果項目成員根本就不知道制度和規則的具體內容是什么,那么所謂的制度管理必然會浮于表面,也難以起到什么實質性的作用。因此,實行制度管理的第一步就是要讓項目成員理解制度和規則。那么,作為項目管理人員,怎樣才能有效避免項目成員對制度的理解出現錯誤或歧義呢?
(1)在設計制度和規則時不能太過于寬泛
有時候過于寬泛的制度內容往往等于沒有制度,比如“不能透露項目機密信息”這一規定,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很容易產生諸如“哪些信息算機密”“項目成員之間進行工作銜接時的機密信息交流是否屬于這一范圍”等疑問,如果規定能夠相對細致些,則完全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的產生。
(2)要統一對制度的理解和解釋
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的規章制度,在不同的項目成員眼中,其意義和內容也存在理解角度上的差別,如果項目管理人員沒有對制度的理解和解釋進行統一,那么很可能會出現“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爭執,從而影響項目團隊的內部團結,甚至造成項目經理與項目成員之間的矛盾和糾紛等。
(3)制度越具體、細致越不容易出現歧義
項目管理人員在制訂規則和制度時,一定要遵循明確、具體、細致的基本原則,只有明確了什么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什么樣的行為是錯誤的,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制度理解上的歧義。
【項目管理法】項目成員對制度和規則的理解不到位,又怎能在項目執行的過程中正確執行呢?不知道怎么做、不知道做到什么程度才算正確,那么就等于沒有規則,唯有詳細具體的制度才能很好地避免這一問題。
4.明確崗位說明書
項目經理完成項目分工以后,必須明確每個人的崗位職責。否則,一旦項目出現了問題,項目成員就會互相推卸責任,管理起來會很麻煩。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由于沒有明確規定項目成員的具體工作和責任,一些項目成員就有理由給自己的工作失誤尋找理由。可見,明確崗位職責對明確項目成員的責任十分重要。
(1)責任人
根據工作的需求設置崗位,明確崗位負責人的權責,確保職責的清晰。保證項目團隊成員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同時,能夠在追究責任時,迅速找到相關負責人。
(2)工作內容
對工作內容的透徹了解,是衡量是否明確工作責任的指標之一。工作內容包括員工在日常工作中的主要工作事宜和相應崗位所應承擔的主要責任。
(3)工作方法
明確工作方法,是明確責任的一個重要方面。擁有正確的方法會使工作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工作標準
制定明晰的工作標準,就是對任務成果的時間、數目、質量方面有所控制與限定,針對項目成員責任制定量化標準。
(5)考核細則
明晰相應的考核細則是責任清晰的重要指標。考核細則的制定,可以確保責任的清晰與到位,不僅是對項目成員日常工作責任的要求,更是項目經理對成員進行監督與考核的依據。
【項目管理法】項目經理可以通過崗位說明書實現追溯管理。一旦項目工作的某個環節出現了差錯,項目經理就可以通過崗位說明書,快速地找到責任人,這就讓項目管理工作輕松、便捷了許多。
5.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
在項目的管理過程中,如果項目成員不能各盡其職,各負其責,而是常常出現越俎代庖或玩忽職守的失誤,那么整個項目的實施和執行勢必會陷入混亂之中,更遑論項目管理的效率和結果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項目管理人員必須要建立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度。
(1)劃定職權范圍
孟德斯鳩曾經說過:“一切有權力的人都容易濫用權力,這是萬古不變的一條經驗。”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要想避免“權力濫用”的現象,就必須要給“有權力的人”劃定使用權力的界限,也就是為每一個項目成員劃定明確清晰的職權范圍。
(2)責任與人要一一對應
在給每一位項目成員分配工作任務和落實崗位責任的過程中,一定要堅持“落實到人,一一對應”的原則,不管是出現責任中空地帶,還是出現責任重疊都會產生相互推諉等現象,從而影響整個項目的管理效率。
(3)崗位與責任一定要對等
俗話說“在其位,謀其政”,讓一個普通項目成員承擔整個項目成敗的大任顯然是不適合的。也就是說,什么樣的崗位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項目管理人員在建立崗位責任制時,一定要做到崗位與責任對等。
【項目管理法】科學合理的崗位責任制度是項目團隊內部權力制衡和有效運行的重要保證,更是項目團隊靈活應對各類突發情況的有力工具。因此,作為一名合格的項目管理人員,必須要懂得如何建立嚴格、科學、合理的崗位責任制度。
6.項目負責人必須以身作則
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超過90%的破壞規則行為來自項目管理者,而普通項目成員則不足10%。那些最容易違規的人,往往不是數量眾多的項目成員,而是那些設計和制定規則的人,即團隊管理者。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一方面因為項目管理者的職業化素質參差不齊,其中有相當一部分項目經理習慣在日常工作中搞“特殊”。在他們看來,不管是項目規章還是工作制度都是給項目成員制定的,自己是領導,所以完全不用受到各類規則和制度的約束,因此常常會無意識地帶頭犯規,甚至是不惜以“違反規定”來顯示自己的“高人一等”。
另一方面,很多項目管理者并沒有意識到自身違規的后果究竟有多嚴重。要知道,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每一個項目成員都將項目經理的行為作為自己的行動準繩,如果項目經理都不遵守規定,那么,項目成員勢必會有樣學樣,并對項目經理的行為進行效仿,久而久之整個項目團隊就會逐漸變得風氣不正、效率低下、錯誤百出……
千萬不要以為“只準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的特殊化管理做法無傷大雅,要知道規則和制度并不是為某一個人或某一個群體制定的,在規則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即便是項目管理者依然不能置身事外。
如果不想讓規章制度“形同虛設”,身為項目管理者,必須帶頭遵守各種規章制度,必須身體力行、以身作則、從我做起,只有這樣規則和制度才會奏效,項目管理者才能得到所有項目成員的尊重、忠誠和擁護。
【項目管理法】如果連制定規章制度的項目經理都不愿意遵守這些條條框框,還有誰會理會這些規則呢?身為項目經理,唯有嚴格遵守各類規章制度,以身作則,才能讓普通項目成員切切實實成為制度的忠誠踐行者。
7.原則性問題不允許探討
為了彰顯項目管理的“人性化”,不少項目經理都喜歡采取“民主”式的管理方式。誠然,這種“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更親民,也更容易與普通項目成員打成一片,但沒有原則的“人性化”管理則是萬萬不可取的。杰出的項目經理絕不會允許大家在原則性問題上討價還價,他們懂得哪些應該是“剛性”的,哪些可以采取“柔性”手段,這種軟硬結合的項目管理手段正是其脫穎而出的關鍵因素之一。
在項目管理的過程中,每一位項目管理人員都會遇上人情與制度的矛盾,與自己私交很好的項目成員犯了錯,不罰會損傷制度的威嚴,罰則勢必會影響兩人之間的感情。遇到這種情況究竟該怎么辦呢?
有時候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只有公私分明,以身作則才不會落人話柄。對于犯錯情節不嚴重的項目成員,懲罰要學會點到為止,如此一來,不僅能維護制度的“至上”地位,也不至于因過分苛責而令對方產生怨恨心理,可謂一舉兩得。
在適當的時候采取“柔性”化管理措施,這本無可厚非,但千萬不能丟掉“從嚴管理”的意識。如果連“原則性問題”都會向現實情況、項目成員等做出妥協和讓步,那么到最后很有可能會禍及自己。原則性問題千萬不能妥協,妥協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久而久之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個被他人牽著鼻子走的傀儡,甚至徹底失去自己的項目管理權和領導權。
【項目管理法】在現實生活中,有一部分項目經理太過缺乏主見,他們做事缺乏明確的原則和底線,甚至為了方便與他人討價還價而主動選擇妥協,這種做法是非常危險的。原則性問題是剛性的,決不能允許項目成員就此自由探討。
8.別用感情代替原則
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時至今日依然十分講究“人情”。項目經理每天都要與項目成員進行頻繁的工作交流,日久生情是在所難免的,但千萬別用感情替代原則。對于項目管理人員來說,規則才是擺在第一位的管理原則,人情次之。但在現實生活中,講原則的領導往往更容易得罪人,這就要求項目經理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既要講原則,又要講究處事方法。
(1)不要投入太多感情
項目經理可以與項目成員建立感情,但千萬不要投入過多感情,要懂得保持適當的疏離,這樣不僅能避免講原則時對項目成員造成的情感傷害,還有利于幫助我們樹立威信,畢竟一個只講感情不講原則的項目經理很難令人信服并衷心追隨。
(2)對事不對人
絕大部分項目成員都是明事理的,犯錯后他們自己也會意識到這一點,身為項目經理,只要秉承對事不對人的管理原則,在處罰項目成員時能夠做到態度友好、誠懇,那么不僅不會因此而得罪人,反而會讓對方為我們的大公無私而折服。
(3)學會情理兼顧,法外開恩
不講人情的鐵血政策只會讓項目管理者成為人人懼怕的“暴君”,雖然可以在項目團隊中樹立威嚴,但卻很難讓大家誠心“歸順”。一個聰明的項目管理人,要懂得情理兼顧,特殊情況下的法外開恩不僅不會損害制度的威嚴,反而可以幫你贏得忠誠與威信。
【項目管理法】不管是只講感情不講原則,還是只講原則不講感情,都很難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經理。作為項目管理人員,既要嚴格執行公司制度,又要適當地講講人情,但千萬不能用感情代替原則。
9.改變隨意性習慣,堅守制度化底線
盡管項目經理對于規章制度等常常三令五申,但很多項目成員依然我行我素,按照自己的想法隨意而為。在現實社會中,這種情況隨處可見,幾乎已經成為所有公司的管理通病。為什么項目經理反復強調的制度化,到了項目成員那里就會“變味”?為什么項目成員總會保留著隨意性習慣,很難堅守制度化的要求與規定?具體來說,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逆反心理
人人都有逆反心理,項目成員也不例外。“憑什么項目經理說什么,我就要聽什么,就要怎么做呢?”這是很多人的真實心聲,在他們看來,完全聽從項目經理的吩咐是一件很沒面子的事情,為了保全自己的面子,自然會做出適當的“反抗”。因此,對于可遵守可不遵守的規矩,他們往往會選擇繼續保留自己的隨意性習慣。
(2)自身利益
從項目成員的角度來講,制度化的管理意味著諸多的束縛、各方面的不自由,甚至是工作上的繁文縟節。為了自身工作的舒適度和利益等,每一個項目成員都會有意識或無意識地抵抗制度化,這也是項目成員難以改變隨意性習慣的一個重要原因。
(3)行為慣性
如果項目成員早已經在長期的工作中形成了隨意性的行為習慣,那么即便是項目經理下大力度整改,也是相當困難的。習慣的養成與改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就要求項目經理必須有耐心,要懂得營造新的工作氛圍,以幫助項目成員改變舊習慣,養成新習慣。
【項目管理法】優秀的項目管理人員,應該事事表現出制度化、專業化和嚴謹化,對于項目成員的隨意性習慣等絕不能采取忽略、漠視的態度,而是應當積極主動地幫助大家共同堅守制度化底線。
10.團隊內部不搞特殊化
做好項目經理,最關鍵的就是在制度面前要做到“一碗水端平”,這一點說起來很容易,但真正做起來卻并不簡單。在項目團隊中,任何一個項目成員都可能會成為“違規者”:連領導都敬重三分的“元老”,高薪特聘的技術“大佬”,投資方空降的“特派員”……對于項目經理來說,項目團隊內部的關系網可謂錯綜復雜,盡管不少項目成員都有著令人忌憚的身份,但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項目經理絕不能因為他們的身份、職位或背景等就搞特殊化,否則很容易造成團隊內部的人心渙散。
(1)不患多寡患不均
絕大多數時候,團隊的矛盾往往不是來源于外部,而是內部的“親疏有別”。一旦項目經理開始搞特殊化,其錯誤的管理行為就會迅速成為項目成員爭相效仿的負面榜樣,從而形成拉幫結派的混亂格局。
(2)公平、公正才有威信
項目經理的威信并非來源于權力本身,也并非來源于仁慈或鐵血的管理制度,而是來源于公平、公正。要想讓項目成員心服口服,要想肅清團隊紀律,打破內斗嚴重的混亂格局,就必須要堅持一視同仁,不管違反規章制度的是誰,都一律按照既定的原則進行處理。
(3)特殊化是假受益
也許有人會說,特殊化并非一無是處,它同樣可以讓項目成員受益,但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搞特殊化只能讓很少一部分人受益,并且這種受益是建立在絕大多數項目成員利益受損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特殊化是假受益,因此必須摒棄這種劣根性的項目管理辦法。
【項目管理法】項目經理如果無法做到制度面前一視同仁,那么在管理項目的過程中,就很難贏得項目成員的信服和擁護。因此,在團隊內部搞特殊化,是短視行為。
11.“做人”,還是“管人”
項目管理者很少獲得項目成員對自己的真實評價,這使得他們常常犯認識上的錯誤。在現實生活中,不少項目經理都認為所謂的“項目管理”,其本質上就是指揮項目成員做適當的工作,但從項目成員的角度來講,誰愿意“被指揮”“被指使”“被奴役”呢?因此,上下級之間的矛盾就不知不覺滋生出來,并影響著整個項目的實施進度。
(1)由來已久的官本位思想
學而優則仕,千百年來這種官本位思想一直扎根在中國人的思想深處,盡管企業不同于政府,但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他們一旦擁有一點小權利,就會耀武揚威地指揮人,殊不知這種認識上的錯誤,不僅不能讓管理者在項目成員面前樹立威信,反而會喪失“民心”、引起“民憤”。
(2)學做教練型領導
對整個項目團隊而言,項目經理并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分配者角色,而是扮演著集指揮、決策、命令、指導、培訓等為一體的復合型角色。項目經理不僅要負責指揮項目成員的前進方向,還要傳授他們具體的“工作技巧”以及專業技能等。也就是說,項目經理要學會做“教練”,要學會把項目成員培養成為項目團隊所需要的人。
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把項目管理工作定義為“管人”,那么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名優秀的項目管理人員,唯有用“做人”代替“管人”,用“領導魅力”代替“生硬命令”,才能獲得項目成員的熱烈支持和擁戴。
【項目管理法】端架子、擺官腔只會讓我們與項目成員的心離得越來越遠,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項目經理,必須具備這樣一種心態:既能與下屬同甘共苦、打成一片,又能在項目團隊中樹立“說一不二”的威嚴。
12.拒絕項目成員的非分要求
對于項目管理者來說,并不是處處順從項目成員之意就能獲得大家的擁護和愛戴,相反,過多的順從反而會給人留下“毫無原則”的印象。作為項目經理,既要充當項目成員的保護傘,在必要的時候對項目成員的工作和生活予以關心和幫助,又要學會拒絕項目成員的非分要求,以免被下屬牽著鼻子走。
人人都有懈怠和僥幸心理,如果項目經理不懂得拒絕,項目成員一求助就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那么久而久之就會使項目成員形成依賴心理,從而大大降低工作效率,甚至嚴重影響項目的執行效率。要知道,項目經理不是萬能的,更不是項目成員的工作替補,只有合理拒絕項目成員的要求,把行動權和主動權交給他們自己,才能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
適當滿足項目成員的要求有利于與他們建立友好的關系,但如果頻率過高則往往會給大家留下“沒原則、好欺負”的印象,如此一來,項目經理的威信又從何而來?一個沒有威信的項目經理是根本無法統御下屬的,對項目成員有求必應不僅不能息事寧人,反而會導致項目團隊的管理混亂。因此,我們必須學會拒絕項目成員的非分要求,學會用說“不”來維護團隊的制度和身為項目經理的權威。
【項目管理法】拒絕項目成員的要求并不困難,只要嚴格按照項目團隊的制度和規矩辦事,用制度來約束每一個項目成員的私欲,那么既能對項目成員的非分要求說“不”,又能避免因此而得罪人,可謂一舉兩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