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劉師傅
- 蔣子龍散文集:紅豆樹下
- 蔣子龍
- 1475字
- 2019-03-28 11:05:11
曾擁有一萬多名職工的天津重機廠,在許多年前開始賣的賣、轉(zhuǎn)的轉(zhuǎn)、破產(chǎn)的破產(chǎn),幾經(jīng)折騰被大卸八塊后徹底的吹燈拔蠟。原生產(chǎn)處一調(diào)度員,與《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同名,常有一種“戀廠情結(jié)”,2014年春節(jié)期間約了幾個老同事吃飯,席間相談甚歡,其他天重人聞訊紛紛要求他再操辦一次,大家都懷念老天重、老同事,再不抓緊時間見個面,有些人以后想見也見不到了。于是曲波確定了日子,包下一家酒樓的整個大廳,采用AA制每人繳75元,人傳人到聚會那天竟來了200多人!
大家都很快樂,握手拍肩,歡聲笑語,相互間有了以前不曾有過的親近感。看上去發(fā)胖的多,滿面紅光的多。我目前身高還有1.78米,體重77公斤上下,應該說在正常范圍內(nèi),但跟大家一比卻顯得消瘦,即便不是最瘦的,也瘦得比較扎眼,有人一見面就直呼:“怎這么瘦啊?”。這卻令我欣慰,工廠黃了,大家都還活得不錯,至少在這種場合大家都展現(xiàn)了生活中好的一面。在座的有些人曾見證過天重剛建廠時打第一根樁,如今偌大的一個企業(yè)垮了,人卻健在,好像人比一個單位更強大。大廳成歡樂之海,已經(jīng)不存在的天重廠則是這場大歡樂的背景和基礎(chǔ),每個人心里都懷著相同的“工廠情結(jié)”。我甚至覺得工廠破產(chǎn)的唯一好處,就是成全了今天的聚會。不然大家未必會對重聚的時光這么珍惜、對自己的企業(yè)這么懷戀。
更令我高興的是見到了天重廠的元老劉延寧師傅。1958年我考入天津鑄鍛技術(shù)學校,分配到太原重機廠實習,得以結(jié)識劉師傅。他不到30歲已經(jīng)是四級鉗工,屬于那個年代工廠里才華橫溢的人物,每天跟捷克專家一起維護和修理水壓機(太重的那臺6000噸水壓機是捷克制造的)。他的兩個拇指短而粗,前端發(fā)達得像個小榔頭,干活時極端靈巧有力,十分顯眼。后來他成了天重廠水壓機的守護神,是人人艷羨的技術(shù)權(quán)威。我雖然學的不是鉗工,卻像所有徒工一樣崇拜他,時間一長我倆走得比較近了,或許因為都住單身宿舍,又有點興趣相投,都愛看閑書、愛看京劇……梅蘭芳到天津演出全本《霸王別姬》,他提前買好票,下班后約上我騎一個半小時的自行車,到中國大戲院看戲,散了戲再到勸業(yè)場旁邊全市最好的華清池洗澡,邊泡澡邊聊戲,然后就在澡堂子里舒舒服服地睡一大覺,第二天早晨再回廠上班。這樣一整套享受下來,令我感動和興奮得有點發(fā)傻,不僅以前從未經(jīng)歷過,甚至無法想象世上竟然會有這樣的美事!當時像劉師傅這樣的年輕大工匠就算是富翁了,因此才敢這么消費。但不是所有大工匠都懂得這樣消費。
1960年我當兵走了,后來劉師傅還專門到部隊看我。由于全國“度荒”,按部隊規(guī)定我不能留劉師傅到食堂吃飯,去大街上下飯館我又沒錢沒糧票,兩個人聊了大半天后讓他空著肚子上了火車,為此心里一直愧疚不安。當五年后我復員,第一次登門去看他時就買了一只燒雞、一盒糕點,算是補償虧欠的那頓飯。那時我才知道他已經(jīng)和漂亮的天車工宋惠敏結(jié)婚了,天造地設(shè)一般,真為他們高興,卻又隱隱地有點擔心。劉師傅骨子里有股清傲之氣,極有個性,那個時候工廠里拔尖的人物似乎都很有個性,不知小宋能不能受得了?這次一見,由衷地為他們慶幸,不僅白頭偕老,還活得非常幸福。劉師傅80歲了,除去身體有點發(fā)福沒有太大變化,只是性情變得馴順了,整個聚會他只管跟同事們聊天,至于吃什么、不吃什么、吃多少,全由老伴給他夾到眼前的小盤子里,他再負責送進自己的嘴里。席間他去洗手間,老伴也要送他到門口,然后在外面候著……老兩口子配合默契,讓人看著很舒服。結(jié)婚前小宋崇拜劉師傅,兩人共同生活了半個多世紀,小宋依然維持著這種崇拜,令人驚羨。他們育有兩女一男,散席時小女兒開車來接他們,與母親一邊一個挎著劉師傅的胳膊下樓,劉師傅威風凜凜,一臉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