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懷念大山
- 蔣子龍散文集:紅豆樹下
- 蔣子龍
- 1612字
- 2019-03-28 11:05:11
最近讀到鐵凝為《賈大山小說精選集》所寫的序言,心里似出了一口氣。其實這本書早在17年前就該出。當時大山病重,朋友們策劃要為他出一本小說集,一位名動全國的小說家,怎可還沒有結集出版過一本書?但幾次跟他商量都被拒絕:你們難道覺得我快不行了,出本書安慰我?由他這么一說,出書的事只好先擱下。寫書的人能經得住出書的誘惑,何況還自知得了絕癥,足見大山是老實人,更是明白人。
1979年他以短篇小說《取經》成名。次年早春,一個國家級的權威刊物請他進京改稿,同時受到邀請的還有《小鎮上的將軍》作者陳世旭等四位當年轟動文壇的作家,他們還被告知獲得了全國短篇小說獎,稿子改好后被留下來等著參加發獎會。可真正到了發獎的日子,其他人榜上有名,唯獨沒有賈大山的《取經》。大家都覺得有些尷尬,也是對大山不負責任,甚至沒人出面向他解釋一下,以前關于他獲獎的消息是怎么散出來的?那個時候的文壇水很深,這種事又只能胳膊斷了往襖袖里吞。大山客客氣氣地跟大家告別,提著兜子直奔永定門火車站。我至今腦子里還印著他離去的那一幕,心里有同情,卻也不能不贊他是條漢子,大山如山,兀自不動誰人能欺?
幾個月后,中國作協開辦文學講習所,我又和賈大山相聚,他依舊是短平頭,紫紅臉,線條硬朗,神情隨和,平時話不多,卻常有妙語,大家都很喜歡他。時間一長同學們還發現他有一絕活,自己寫的小說,竟篇篇都能背誦下來。有時晚上沒事,我們就坐在操場的籃球架下,攛掇他背小說,他的故事精到,總有耐人尋味的東西。我問他是不是每寫完一篇小說還要下功夫背熟?他說還用得著特意去背嗎?自己用心寫的東西怎么會記不住呢?這有點像特異功能,講習所里再沒有第二個作家能做到這一點。他喜歡唱戲,尤愛京劇《失空斬》里諸葛亮的唱段,百唱不厭。我也喜歡京劇,但一張嘴就是唱歌的味道,大山說我是“京劇交響樂”。他合群合人,經常要給同學們唱兩口,便拉上我給他幫腔,作為角色轉換之間的過渡。
講習所結業后組織大家去北戴河休息兩天,那時候能去一趟這個久負盛名的“夏都”是難得的機會,到臨出發時大山突然說不去了:“趁你們都走了,宿舍空著,我把老娘和妻兒接到北京來玩兩天。”男人顧家不算新鮮,像大山這樣一個據說在家里有“絕對權威”的大丈夫,心竟如此細致體貼,一下子讓大家的心里都有所觸動。車開動后還有兩位外地的作家叨咕,后悔早沒聽說賈大山有這一招,不然也可以學他把自己的家人叫來游覽北京。那時講習所每間宿舍住四個作家,正好能住得下一家人。
一年后,我跟著車間的幾個人去涉縣鐵廠出差回來,過正定時突然很想念賈大山,就一個人下車去看他。在正定縣城里他有一個獨門獨院,院內花木扶疏,整潔幽靜,北側一拉溜四間正房,我眼饞地對他說:這簡直就是神仙洞府!難怪你身上有股仙氣,平時還真是過著神仙般的日子。他趕緊支使兒子:去喊你娘回來做飯!很快,大山的愛人小梅就一溜小跑地回來了,滿面帶笑,清爽大方,不大會兒的工夫就擺上炕桌,像變魔術一樣弄了一桌子菜。此后不久他擔任了正定縣文化局長,修復古跡,保護文物,尊重藝術規律,扶持文藝團體,干得有板有眼,贏得良好口碑。
到1996年夏天,我借去石家莊參加一個討論會,跟著鐵凝再去看他。正定縣已變成石家莊的一個區,樓群林立,賈大山那可愛的院子已無跡可尋,給他換成了公寓樓三層的兩個單元,倒也干干凈凈,寬敞明亮。房子變人也變了,由于剛做完手術,大山身體瘦弱,所幸精神不錯,談吐依然風趣,還給我們清唱了一段《空城計》。我陪著他說說笑笑,心內卻不無憂慮,他腹部經常劇痛,是切除的食道癌轉移到肝臟上了。過了沒多久,接到石家莊市委一個干部的電話,希望我能通過柯云路找個氣功師為賈大山調理一下。這才叫“有病亂投醫”。陰差陽錯我未能聯系上柯云路,就從河北傳來消息,大山病況告急。
但大山仁義,讓家人和親戚朋友高高興興地過了春節,1997年2月20日,鄧小平逝世的第二天,大山走了。我接到這一消息時,半天沒有回過神來,心里攪動著許多沉重而復雜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