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節 深層含義:轉化思維很關鍵

我們讀文章、讀故事、讀小說,讀各種各樣的材料,也許每個人的目的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為學習,有的人為消遣,有的人為興趣,但不管哪一種出發點,從文本中得到意義,其閱讀才有價值。尤其是隨著年紀的增長,人們不再滿足于單純的得到情節——這固然是一大看點,然而成熟的讀者總是渴望得到故事背后的東西——深刻的寓意、內在的哲理、無窮的意味,等等。這些東西都可稱之為深層含義。對深層含義的思考、追問和探尋,是我們擺脫淺閱讀、擺脫消遣性讀書的一種更高的追求。

一篇故事、一篇文章就像枝繁葉茂的古樹一樣令人著迷,而小說等大部頭作品更像一片森林。大樹的枝繁葉茂不是一天造成的,它們是在豐富的養料、陽光、雨水等條件下逐漸生長、逐漸繁殖的一個結果。我們要探尋其內在的奧秘,必須透過枝枝葉葉,去認識它的虬枝;同時去探究它扎在底下深處的根。

體會深層含義才能更好讀懂原文

一篇文章、一部作品最大的深層含義是它的主題。即使如《小紅帽》這樣的童話故事,也蘊含著十分深刻的主題思想。小紅帽作為一個還不具備善惡等分辨意識的小女孩,大灰狼在他的眼中也沒有邪惡的一面,她甚至會平靜地和它交談,混然不覺它心中渴望吃掉她和奶奶的惡意。然而故事的情節是作者安排的,獵人的及時出現不僅令大灰狼的企圖最終化作泡影,還讓它喪失了生命。作者的用意是深遠的,富含啟示、意味和智慧的,令讀者在教育孩子時會說:決不能跟陌生人說話。并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反復叮嚀,促使他逐漸形成了辨別的意識和能力。在這樣的閱讀過程中,我們不僅得到許多的啟示,還能明白如何以善制惡,從而保護自己的安全。

一篇散文常常寄寓著作者某種思想感情,體現出特定的主題。朱自清的《背影》給人留下父子情深的感觸;楊絳的《老王》一文,通過對在底層生活中的老王的日常生活的敘述,表達出一個普通勞動者待人忠厚、任勞任怨、舍己為人的思想品格,體現出作者對普通勞動者的充分關注、同情和敬佩。不管是《背影》還是《老王》,我們能在文章的字里行間感受到作者獨特的思想感情,并深入到文本創造的語境當中,深深體味到和作者一樣的思想感情——即使有時我們在概括這種感情時不能脫口而出。

任何文章,不必是優秀的文章、傳世的佳作,在文字的背后都有作者的內在含義,這是文本本身特有的屬性,即使作者的手段不甚高明,也是可以被分析者分析出來的。一個初學寫作的兒童,當他寫道:我們蹦著、跳著時,我們也能看出他內心的快樂,而“快樂”便是他們蹦著、跳著的內在含義;當一個作者寫到自己淚流滿面、潸然淚下時,我們能體會到作者的悲傷、無助、無力等精神狀態,而這也是表面文字的內在含義。

充分理解作者的行文技巧、表現方式等,有助于我們讀懂文字背后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在常見的技巧方面,有幾個較為特殊的手法是值得我們高度重視的。

 

一、形象化表達背后的抽象內涵。

青少年寫作當然也應在文學的范疇之內,我們每天所學的“語文”,其中的“語”是語言,“文”便是文學。不論是文言文、古詩詞還是各種白話文章,其實都在文學范圍內。如果我們留意語文書的目錄,你會發現,他們的作者不論中外、不論古今,大部分都有一個共同的身份——作家。魯迅、老舍、蕭紅、托爾斯泰以及中國古代的詩人們,當然都是作家,他們一生的主要成就是在文學作品中體現的。

而在文學的范疇內,其主要的語言表達都是形象化的表達,抽象的東西到了文學家的手中,都會以形象的語言寫出來。但作為讀者,我們須讀懂其背后的抽象內涵。海明威的《老人與海》寫的是一個形象而生動的故事,一個老人堅持出海80多天,在長久的一無所獲的情況下依然堅持,最后終于帶回一條大魚——只不過在和它搏斗的過程中,這條大魚最終成了一堆魚骨,然而在這形象的故事背后,老人圣地亞哥不能被打敗的硬漢精神卻得以深入人心。如果海明威不是一個作家,不具備創作故事的才華,那么這樣的故事便只能以一句話說出來——然而抽象。

所以,當我們在讀文學作品時,我們的收獲來自于透過形象化寫作背后的東西,就是我們在字里行間中讀到的抽象內涵。故而,閱讀過程中需要我們進行一番思維的轉化,海明威不肯直接告訴讀者:我們要堅強地面對人生——雖然他說了“一個人可以被打倒,但不能被打敗”這樣的話,但這也是非常形象的話,不是抽象的語言。同時,更主要的是:他會把這樣的內涵體現在老人出海的整個故事當中,融入作品人物的心理和行為——情節當中,從而創造出令人沉思的主題和意義。

 

二、象征。

好的文學作品,自然伴隨著好的寫作手法。作者在寫作時未必是首先想到作品中的故事、句子、段落的內在含義再動筆的,作者會在一個整體構思的基礎上,施展文學的魔法,有意無意地把很多東西融入都故事中。而其中的幾種常見的手法是值得我們格外認識和學習的,這就是象征、隱喻、暗示等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對我們領略全文、整個故事有非凡的價值。

象征是以物示意,隱喻是以一事物暗喻另一事物,暗示是含蓄而不明說,需要讀者的參悟。這些手法的存在和使用,既有含蓄行文的考量,也有不便直說的情況,但歸根結底它們都是文學技巧的高揚。過于直白的東西,其分量會顯得輕薄,難以給讀者“言有盡意無窮”的韻味。一塊手表可以成為時間的象征,一顆紅豆可以作為友誼的象征,一棵白楊可以成為北方農民挺拔不屈的精神象征,一顆松柏矗立在嚴冬中可以成為精神不倒的象征——時間、友誼、精神都是抽象的東西,直接刻畫它們會令文章淺白無深度,無妨拿具體的東西來賦予其中。

 

三、結構中的深層含義

讀懂文章的一大關鍵,是摸清各種結構范式的作用。當你明白了一種結構手法的基本作用時,便能結合著具體內容而找出其內在的含義。這意味著:結構中的深層含義,須聯系到具體的內容才可以。比如一條題記的存在,作者有什么深層次的思考?首先,題記是非常簡單的一種結構手法,它出現在文章正文之前,其作用常常能引發讀者的思考。它不僅可以創設情境,給讀者強烈的代入感,還能令讀者明白文章何以緣起;然而有時,它因為和正文內容的高度呼應,而在暗示點什么,唯有當我們讀過全文,才能對題記的存在得出確定性的認識。

再者,承上啟下的過渡句子。有些段落之間說的不是同一話題,就像運動員在彎道出現的急速轉彎一樣,這時需要一個平滑一點的轉彎,對文章而言造成段落之間的很好連接。倘若不這樣做,一篇文章便不像一個完整的整體,而是兩段、多段不同的內容拼合,給人的感覺是割裂的。——當你意識到承上啟下的句子的存在時,對你理解上下文之間的轉換,具有很強的閱讀價值,你懂得了作者的思路在這里發生了“彎道超車”,他的話題轉到了另一個上去,或者對原有話題的縱向延伸,而在這種過渡當中作者的思想也時常進入另一重境界。

鋪墊性文字也是如此,是作者在結構上的一種考量,往往能令作者在后文當中更好地發力。文章的線索、伏筆和照應等都是常見的結構手法,在我們閱讀過程中,這些典型的結構標志,隨著我們閱讀經驗的增加,我們會變得一目了然,以更輕松地讀懂作者的用意。

關于結構,下一節我們將細說。

主站蜘蛛池模板: 铜梁县| 常宁市| 武鸣县| 五大连池市| 西城区| 高阳县| 铁岭市| 德惠市| 灵丘县| 怀来县| 云阳县| 寿阳县| 大方县| 肇州县| 肃宁县| 桓仁| 安义县| 永城市| 凉城县| 越西县| 响水县| 志丹县| 扶余县| 华坪县| 健康| 渑池县| 尖扎县| 黑龙江省| 油尖旺区| 霸州市| 汽车| 林甸县| 康乐县| 酉阳| 视频| 汪清县| 怀远县| 安达市| 博湖县| 景谷| 酉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