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語言政策研究(第三輯)
- 李宇明
- 569字
- 2020-08-27 15:00:45
三、單語主義之不合時宜
總體來看,人類以往的語言觀念基本上是單語主義的。早在現代國家出現之時,人們就相信“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種語言”,追求單語主義。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亞洲、非洲出現了很多新興國家,這些新興國家一開始追求的也是單語主義。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蘇聯地區和南斯拉夫地區的劇變,又誕生了很多新國家,這些新國家仍有許多是有單語主義追求的。
傳統的“單語主義”,已經不適合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不管是單一語言國家,還是多語言國家,乃至“語言馬賽克”國家,凡堅持單語主義者,國內都有不小的語言矛盾,乃至語言沖突,甚至爆發語言戰爭。烏克蘭、格魯吉亞、摩爾多瓦等國家,其國內的矛盾和戰爭,與單語主義的語言政策是有一定關系的。大量的理論和實踐表明,多語主義才能適應今天的世界。雖然多語主義并不見得能夠完全解決目前國際上的語言矛盾、語言沖突和語言戰爭,但是它對于緩解這些矛盾和沖突是有幫助的。
漢語和法語,都是國際組織和國際會議的重要語言,也是地區性最重要的通用語言;中國和法國,都有濃厚的多元文化意識,也面臨國內和國際上相似的語言問題。所以,中法兩國除了討論語言教育之外,在語言政策、語言規劃等方面,還應該有更多的討論。同時,還應討論國際上關心的語言問題,為國際社會的語言生活做出應有的貢獻。
要關注多語主義,研究多語主義,提倡多語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