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一、前言

從語言的“內化”可以聯想到語言的“外化”。“外化”正式一點的說法是“外部化”,其定義是:“將某事物放置到它本來的界域之外來處理”。例如,“語言”本來是指人類語言。讓人學語言,是內部處理的正常現象,而嘗試讓黑猩猩學習人類語言的活動就是一個“語言外部化”現象。如果說黑猩猩學人話并不成功,而試圖教它們學人話的努力也不過是個別現象,那么目前讓機器學人話的努力卻是更加普遍和更加值得注意的現象。

人類的語言習得曾經被認為是一個“內化”現象(Emerson,1983;Negueruela-Azarola,2012)。從社會語言學角度看,這是一個受歡迎的觀點:也就是說,語言對于個體來說是外在的,盡管人類個體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習得裝置”,要獲得語言能力還需要一個將外在的語言“內化”的過程。那么,與此相對應的“語言外化”,除了讓非人類掌握語言的努力之外,還包括哪些內容呢?

從理論上討論語言的外部化,首先需要確定語言的“本來的界域”,然后就可以發現人們是怎樣將其“外部化”的。要確定語言的界域自然要先明確語言的定義,也就是說,先搞清楚“語言是什么”的問題。不然,不但說不清楚“語言外部化”,還可能產生更多的混淆。關于語言的定義,一個普遍接受的觀點是“語言是人類的交際工具”。與此相關的還有一系列細化的定義,如,“語言是人類特有的聲音—意義符號系統,用于思維和思想交流”,“語言是人類社會歷史文化的積淀,具有社會交際、社會黏合等功能”,等等。上述定義各有側重,但核心觀點相同,特別是包含幾個特征性概念如“人類”“社會”“文化”等等。所以,我們可以先從這些特征開始分析:例如,促使語言習得和語言使用超越人類范疇,就是一個語言外部化現象。又如,使語言超越或脫離社會范疇,也是一個語言外部化現象。再如,如果說語言本來是一個文化現象,那么語言的“去文化”發展也成為一個語言外部化現象。

下面我們先從幾個大的方面來討論語言外部化現象,暫擬“語言的超人類發展”“語言的超社會發展”和“語言的超文化發展”這樣幾個題目。在每個題目下面,我們盡可能廣泛地列舉有關現象,并且分析和認定它們的“外部化”性質。在此基礎上,我們討論“語言外部化”現象產生和發展的原因,再討論這些現象對理論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的挑戰和啟示。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农安县| 嘉善县| 荔浦县| 滕州市| 台南市| 建平县| 霍州市| 仙居县| 佳木斯市| 莲花县| 崇仁县| 孝义市| 汉中市| 天门市| 阿拉善右旗| 承德市| 荆州市| 南开区| 资源县| 东乡| 贵州省| 洮南市| 云南省| 抚松县| 铜梁县| 淳安县| 华宁县| 汽车| 蒲江县| 兰坪| 二连浩特市| 安国市| 灵川县| 石家庄市| 北海市| 防城港市| 峨山| 元氏县| 牡丹江市| 南陵县| 江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