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四、多語制政策實施中的問題

從學界及民眾關于多語制的認識問題可以看出,多語制在理論與實踐上難以做到一致。貫穿歐盟當前政策的多語制在實施過程中存在相當多的問題,包括多語制與交際效率產生矛盾,多語要求與學習意愿不相吻合,大語種與小族語言處于不平等地位等。

首先,多語制影響工作效率,尤其是機構的工作效率。以歐盟后里斯本時代的法律領域為例,我們不難看到多語制給其帶來諸多問題。多語制要求法律文本翻譯成各官方語言,這一過程面臨以下問題:(1)法律術語由于語際差異很難準確翻譯,往往出現錯譯;(2)由于成員國屬于不同法系(如英美法系、大陸法系)等法律文化因素,法律文本很難做到各語言版本真正對等;(3)由于文本存在源語版本和譯本之差,有的語言明顯處于優勢地位;(4)翻譯成本極高(Ruggieri,2014)。凡此種種,均影響到工作效率。正因為嚴格遵守有關多語制的條約將嚴重降低決策過程的效率,許多歐盟的委員會和官員采用英、德、法三門工作語言,而這一做法得到人們的容忍(Crepaz,2009)。交際效率問題使歐盟機構很難貫徹落實多語制政策。為了方便交流和討論,歐盟機構往往將工作語言縮減為三種(英語、德語和法語),有時甚至完全依靠英語。這一做法不但暴露了語言政策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巨大差異,還導致人們對語言平等原則失去信任(Crepaz,2009)。歐盟機構對待多語制的態度也似乎表里不一。據20世紀90年代的調查報告,歐洲議會贊成多語制,但大多數議員贊成壓縮工作語言數量,他們認為多語制在實踐中行不通。議員開會使用英語或法語,不懂這兩門語言者只得依靠助手翻譯(參見Wright,2000)。多語制在此面臨兩難的處境:淡化某些語言的平等官方地位將招致有關成員國的強烈反對,乃至社會沖突,而保留多語制則降低工作效率。

其次,個人多語能力的發展要求公民學習母語之外的其他歐洲語言,但是公共領域(包括教育和行政部門、經濟貿易往來、科學技術交流等)主流語言的壓倒性優勢影響了人們的語言選擇。原本推崇語言多樣性、保護語言文化多樣性的政策,最終演變為有利于主流語言傳播的所謂個人選擇。

多語制政策雖好,但對大多數母語非英語的歐洲人而言,實際上在母語之外學習英語和另一門語言(往往是西班牙語);而意大利語、波蘭語之類的歐洲語言鮮有人學習(Timmerman,2014)。個人多語能力確實是一個明顯優勢,尤其增加了更多就業窗口。然而,無論從個人角度還是成員國的國家角度,這一政策使不同母語背景者受益不同,不同成員國的需求也不同。例如,英語在地中海島國馬耳他(英聯邦成員國)屬于第二官方語言,當前此地英語的使用猶勝馬耳他語。在擁有三種民族語言(法語、荷蘭語和德語)的比利時,有時候必須使用三種語言之外的語言才能顯示中立,不偏向任何語言社團。法國是歐洲推行“一語、一民、一國”政策相當成功的國家,但境內依然存在四十余種語言,數量遠勝歐盟官方語言數,是歐盟成員國中語言最豐富、同時也是語言最統一的國家之一。雖然法國公民必須掌握法語,但也有使用地方語言表達思想的自由。很顯然,法國境內的多語能力需求與歐盟提倡的多語能力要求存在較大差異。

再者,在歐盟機構等公共領域的語言運用實踐中,小族語言和大語種在多語制的大環境下未能取得平等地位。歐盟有24種官方語言,3種常用工作語言(英語、法語、德語)。各語言的實際地位有很大差異,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英語的霸主地位。英語在公共領域的廣泛使用打破了語言之間的公平競爭。歐盟委員會使用3種工作語言,歐盟理事會的會議雖然采用多語,但是具體情況保密,只有歐洲議會才是真正采用多語言的機構。總體而言,英語在機構會議的語言使用中占80%,法語占15%,德語占5%。在與會者無人為英語母語者的情況下使用英語,本身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因為只有使用母語才能很好地強調自己的意愿和努力,打動聽眾(Timmerman,2014)。根據Phillipson & Skutnabb-Kangas(1997)的分析,總部設在布魯塞爾的歐盟機構實施的多語政策只是形式上體現了官方語言的平等,而實際運用中,某些語言受到了更多的重視,法語和英語的主導地位甚至引起德國政府抗議,因為德語和其他許多官方語言在所謂的語言平等中處于不利地位。

公共領域的語言使用有樣板或導向作用。過多使用英語會造成媒體的偏向。如果新聞發布會、文件首發均為英語,那么最早討論歐洲問題的媒體往往是英國37媒體,而英國媒體對歐盟抱有懷疑的態度。媒體的偏向非常不利于民主。英國媒體首先發聲不能反映歐盟及其成員國的意愿。英語本族語者只占歐洲人口的一小部分,而他們得到了與此不相稱的話語權。2014年歐洲議會選舉第一輪辯論就采用了英語,競選人和主持人在這一歷史時刻都用英語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就是包括法國在內的許多國家不愿意現場直播這一辯論的原因。

更為嚴重的是,歐盟機構有自行決定本機構具體語言使用的權力,這一權力極易被輪值國利用,引起矛盾。例如,歐盟在推行統一專利時就遇到這樣的語言困境,即:使用什么樣的語言頒發專利能有效激發創造力、增強歐盟的競爭力?歐盟委員會在審議這一問題時提出共同體專利條約,在《里斯本條約》中稱為歐盟專利。對于專利的翻譯問題,歐盟委員會有過不同的考慮,只用英語頒發專利曾經一度被視為最有競爭力的選擇,但是,此提議遭到法國和德國的抵制。2010年上半年西班牙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時,試圖擴大語言范圍,把英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和西班牙語作為專利行文語言。而就在西班牙結束輪值主席之職一天后,來自法國的歐盟內部市場專員巴尼爾(Barnier)代表歐盟委員會宣布,歐盟專利的審核和批準只使用三門官方語言之一,即英語、法語或德語。用其中一種語言頒發的專利視為該專利具有法律約束力的文本,專利只需翻譯為另外兩種語言,其他語言版本不作要求,除非專利引起爭議而需要使用其他語言版本(Locatelli,2010)。

這樣的決定必然引起其他國家的不滿。意大利外交部長弗拉蒂尼(Franco Frattini)聯合其他政要堅決反對歐盟委員會的此項提議,歐洲議會的意大利議員組織聽證會,聲稱雖然專利采用所有官方語言的做法沒有可行性,但是意大利作為歐盟創始國之一,意大利語不可排斥在外。意大利歐盟事務部長隆基(Andrea Ronchi)的批評尤為嚴厲,認為歐盟委員會的提議實際上將語言分為三六九等并將其合法化,這樣做嚴重違背了歐盟條約中關于語言尊嚴和平等的相關規定。

面對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反對意見,歐盟做了必要的回應。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José Manuel Barroso)指出,歐委會的決定是降低成本的合理之舉,不是語言選美大賽,與哪門語言重要與否沒有關系;最重要的是根據歐洲的商業利益確定符合成本效益的解決之道。選擇英語、法語和德語作為專利審核與頒發的工作語言,符合歐盟的工作語言規定。當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反對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歐盟委員會修改了過去的規定,允許專利發明人用自己的母語提交申請,報銷必要的專利翻譯費用。巴尼爾認為這一修訂總算在實用主義與語言多元主義之間達成了平衡(Locatelli, 2010)。盡管如此,英語、法語、德語的優勢地位顯而易見;在語言平等和成本效益之間需要做出選擇時,犧牲掉的往往是語言平等。意大利和西班牙利用歐盟法律力保其語言平等地位時,往往忽略其他同樣需要獲得相同地位的弱勢官方語言。從這一角度看,語言平等和語言多樣性為歐盟多語制的具體實施開啟了一個語言競爭窗口,很容易導致無休止的語言地位之爭。

綜上所述,歐盟多語制面臨的諸多問題無不與語言文化多樣性(官方語言數量隨著擴盟在變化)、管理體制復雜性(機構繁多,權力分散,成員國不認真執行歐盟政策)及工作效率等因素相關。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牟县| 溧阳市| 金塔县| 基隆市| 江北区| 玉溪市| 广元市| 双柏县| 彝良县| 衡山县| 界首市| 邢台县| 彭州市| 靖安县| 游戏| 德清县| 贵南县| 武穴市| 镇宁| 昭平县| 石楼县| 天等县| 育儿| 夏津县| 甘肃省| 游戏| 西青区| 虞城县| 牟定县| 个旧市| 湖口县| 雷山县| 新和县| 贺兰县| 黄陵县| 鹿泉市| 鄂伦春自治旗| 新平| 图片| 武定县| 永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