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語言政策研究(第三輯)
- 李宇明
- 995字
- 2020-08-27 15:00:50
三、語言保護的主體
在語言保護行動中,發揮主體作用的,主要是政府、語言群體和學者。一般說來,政府是主導,語言群體是主角,學者是主力。
(一)政府
我國的語言保護工作,無論是語言資源保護、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搶救和保護,還是語言文化遺產保護,均以政府為主導。政府以權力為依托,以其強勢地位,自上而下,統轄全局,發揮決策、組織、統籌的作用。居于高層的中央及省部級政府,制定法規政策,主管宏觀調控;但越往下,政府參與的程度會越高;到基層,甚至具體組織,直接介入。
目前“語言資源保護工程”由教育部相關部門和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主管,“少數民族瀕危語言搶救和保護工程”由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相關部門主管,語言文化遺產保護附加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之中,由文化部相關部門主管。
政府的適當參與是必要的,但不宜進行不適當的干預,特別是如果在認識及措施上出現偏失,則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甚至造成大面積損害。不可不高度重視。
(二)語言群體
語言群體又稱語言共同體或語言社區,是指某一地區以某種語言或方言為母語的群體。
語言是一種社會現象,為社會群體共有,而非個人獨有。被保護的語言是當地群體使用的語言。當地語言群體在語言保護的大舞臺中唱主角。在許多地方,語言群體內部對母語使用的心態,存在差異。有些人對自己的母語充滿依戀,感情深厚,但為了改變自己的現實生活境遇,正在放棄或很少使用母語,轉而使用一種更實用更通用的語言;有些人更期盼兩全其美,既能改變生活,又能傳承母語;有些人則對母語使用人數的減少憂心忡忡,全身心投入母語保護的行動當中。
無論如何,在實施語言保護的過程中,要遵循“以人為本”“以語言群體為主”的精神,充分尊重語言群體的意愿和情感,發揮語言群體的主人作用,多搞民主協商,不搞強制執行。
(三)專家
專家主要指語言學家、教師和熱心人,是語言保護工作中的主力。專家參與語言保護涉及兩大事項,一是記錄保存語言,具體任務是:培訓調查員的語言記錄技能、語言讀寫技能和語言教學技能;編寫調查表和調查規范,包括語音、詞匯、語法調查項目表,話語錄音使用的故事文本以及指定話題,調查中使用的儀器設備、記錄規范、技術標準等;擬定瀕危語言和方言名錄,標注、存儲、分析語言數據材料。再就是為國家語言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建言獻策。
另外,在實施語言保護的過程中,還應該調動非政府組織、民間社會團體、個體贊助者的積極性,鼓勵他們參與語言保護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