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法語言政策研究(第三輯)
- 李宇明
- 859字
- 2020-08-27 15:00:49
新時期“多元一體”語言政策的變化與發展
—— 基于國家語言文字工作規劃的文本研究
趙蓉暉
上海外國語大學
摘 要:中國的語言政策兼顧“一體”與“多元”。1992年以來發布的5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規劃綱要,是了解我國官方語言政策及其發展最直接、可靠的依據。對這些規劃綱要進行文本分析后發現,新時期的語言政策保持總體穩定,但在對語言本質、語言文字的社會價值、語言多樣性、語言文字工作內容的認識和實施方面均有變化,對語言多樣性的包容不斷增強。本文還根據對歷史親歷者的訪談和歷史背景考察,揭示影響我國官方語言政策的多方面因素。
關鍵詞:中國語言政策;多元一體;顯性語言政策;新時期語言政策
語言政策是國家公共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語言生活的發展和社會治理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國法律清楚地表明了國家官方語言政策的基本原則。分別于1954、1975、1978、1982年頒布的不同版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都強調民族平等的基本國策,賦予各民族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在1982年的版本中增加了一條新的內容:“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42001年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在充分保障少數民族語言在民族自治地方使用的同時,還有鼓勵各民族干部相互學習語言文字、推廣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的要求。2001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通用語言文字法》中也規定:“國家推廣普通話,推行規范漢字。”“各民族都有使用和發展自己的語言文字的自由。”
如上所述,1982年之前的語言政策主要強調尊重民族語言平等,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期以后又增加了推廣普通話的內容。因此可以說,“尊重各民族及其語言”是我國語言政策的基本前提,“推廣普通話”是我國官方語言政策的一條主線。對此,有學者將其總結為“主體多樣”的語言政策(周慶生,2013)。由于費孝通先生提出的“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理論是認識和解決我國多民族問題的基本理論(費孝通,1989,1999),影響深遠,我們因此將中國的語言政策相應地總結為“多元一體”的語言政策。本文旨在探討“多元一體”的語言政策在最近二十多年的發展,尤其關注“一體”部分的變化,并揭示這些變化背后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