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圍資本主義
- (阿根廷)勞爾普雷維什
- 766字
- 2020-08-19 16:39:58
第三章 分配差別及其擴散
對于從社會結構及其變動所產生的權力關系在對更高生產率的成果的初步占有及其后的分享方面的作用,我們已經做了說明。
這種分享所體現的巨大差別首先是在企業領域。但是,緊接著就在對私人服務與國家服務的需求中表現出來,把分配不均擴散到這些方面。這種情況又反作用于企業。在整個這個過程中,市場具有一種極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市場的背后,以及在國家的發展中,確定分配的主要原則的權力關系無所不在。
這并不意味著無視個人的能力與活力差別的影響。這些差別導致人們在這種或那種意義上越過結構性權力關系。因此,需要把結構性權力關系和功能差別區別開來。
在做進一步的論述之前,需要簡單地回顧一下這類權力關系在分配方面的作用。
剩余是更高生產率的成果以不平等的形式分配的明顯體現。在市場規律的作用下,能夠適應越來越高的技術要求的那一部分為數有限的勞動力只是自發地參與這種成果的分配。相反,大量的勞動力不能隨著生產率的增加而相應地增加其收入。沒有轉移的那部分成果留在了生產資料所有者的手中。這種人主要集中于社會結構的上層。
這就是經濟權力在收入分配中的決定性影響。社會權力由于在形成適應不同的技術要求的專業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也會在收入分配中發生影響。
隨著結構變動的深入,以及主要是在中層的勞動力的工會與政治權力的發展,勞動力會逐步獲得一種分享生產力成果的能力,從而不斷加強在市場規律作用中的那種弱小的自發能力。
隨著民主化進程的進展,工會與政治權力便和上層的經濟與社會權力相對峙。
這種情況關系到在企業中形成的生產率成果的分配。在占勞動力比例越來越大的其他經濟領域中這種成果怎樣傳播呢?此外,在并不增加生產率而只促進產品與勞務的多樣化的那一類技術擴散的情況下,這種成果又如何傳播呢?
我們準備逐一來回答這兩個問題,以便更好地理解分配現象的復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