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幻的窗口:夢窗詞選
- 陶爾夫
- 2266字
- 2020-08-19 14:31:25
三部樂
黃鐘商,俗名大石調 賦姜石帚漁隱①
江初飛②,蕩萬里素云,際空如沐。詠情吟思,不在秦箏金屋③。夜潮上、明月蘆花④,傍釣蓑夢遠⑤,句清敲玉。翠罌汲曉⑥,欸乃一聲秋曲⑦。 越裝片篷障雨⑧,瘦半竿渭水⑨,鷺汀幽宿⑩。那知暖袍挾錦?,低簾籠燭。鼓春波、載花萬斛?。帆鬣轉?、銀河可掬?。風定浪息,蒼茫外、天浸寒綠。
[箋 注]
①姜石帚:曾疑為姜夔,非。夏承燾《夢窗詞集后箋》(以下簡稱夏《箋》):“前人以夢窗《惜紅衣》懷石帚詞,即用白石自度曲,且有苕霅從游之語,遂以石帚當白石。晚近易順鼎、王國維始以為疑,顧未詳其說。梁啟超考夢窗與白石年代不相及,定石帚非白石,其說是,而征據多不可盡信(予另有詳說)。今按:白石無石帚之號;白石紹熙間客苕霅,猶在夢窗生前;白石集中,與夢窗無酬贈;《隨隱漫錄》此條外,別出姜白石數條;皆足證石帚非即白石。又夢窗贈石帚《三姝媚》詞,明著在西湖作;考夢窗杭州行跡,以《柳梢春》淳祐三年癸卯為最早;時白石已前卒矣(白石約卒嘉定十余年,詳于予作《白石遺事考》),亦二姜非一人之佐證也。”楊鐵夫《吳夢窗詞箋釋》(以下簡稱楊《箋》)也以姜夔與夢窗年齡相差懸殊以及其他數證,堅信二姜實非一人(見《惜紅衣》詞序箋)。漁隱:楊《箋》:“漁隱,蓋石帚游艇名。觀下片換頭‘越裝片篷障雨,瘦半竿渭水’句知之。況標題曰‘賦’,固詠物體也。”周輝《清波雜志》:“頃年,西湖上好事者所置船舫,隨大小皆立嘉名。如泛星槎、凌風舸、雪篷、煙艇,匾額不一,夷猶閑曠,可想一時風致。”
②(yì):即“鹢”,水鳥名。《谷梁傳·僖公十六年》:“六
退飛過宋都。”鹢,善飛,不懼風。古時畫在船頭以示吉利。王融《齊明王歌辭·采菱曲》:“金華妝翠羽,鹢首畫飛舟。”柳永《夜半樂》:“片帆高舉。泛畫鹢、翩翩過南浦。”
③秦箏:古撥弦樂器。戰國時即流行于秦地,故又名“秦箏”。形與琴瑟近似。最早為五弦,傳秦蒙恬增為十二弦。“秦箏”亦緣此。隋唐之際,復增一弦,凡十三弦。岑參《秦箏歌送外甥蕭正歸京》:“汝不聞秦箏聲最苦,五色纏弦十三柱。”秦觀《木蘭花》:“玉纖慵整銀箏雁。”金屋:即“金屋藏嬌”故事。漢陳嬰曾孫女名阿嬌,其母為武帝姑館陶長公主。武帝幼時,長公主“抱置膝上,問曰:‘兒欲得婦否?’膠東王曰:‘欲得婦。’長主指左右長御百余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問曰:‘阿嬌好否?’于是乃笑對曰:‘好。若得阿嬌作婦,當作金屋貯之也。’長主大悅,乃苦要上,遂成婚焉。”(《漢武故事》)
④蘆花:蘆葦的花。蘆葦,多年生大草本,根莖橫走泥中。夏秋間莖端生大型圓錐花序,色白。此指漁釣隱居之處。杜牧《贈漁父》:“蘆花深澤靜垂綸,月夕煙朝幾十春。自說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獨醒人。”
⑤蓑:指漁人所著之蓑衣,用草或棕櫚葉編織而成。張志和《漁歌子》:“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唐宋諸賢絕妙詞選》卷一:張志和“居江湖,自稱煙波釣徒。”《新唐書·張志和傳》:“志和曰:‘愿為浮家泛宅,往來苕霅間。’”
⑥罌(yīng):小口大腹盛水器。翠罌為罌之美稱。汲曉:即曉汲。柳宗元《漁翁》:“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
⑦欸(ǎi)乃:櫓槳劃動的響聲。柳宗元《漁翁》:“欸乃一聲山水綠。”
⑧“越裝”句:指古越地船上用竹篷遮雨的風習。
⑨渭水:用呂尚姜子牙事。《藝文類聚》引《說苑》:“呂望年七十,釣于渭渚。”《戰國策·秦策三》:“臣聞始時呂尚之遇文王也,身為漁父而釣于渭陽之濱耳。”
⑩鷺:水鳥名,翼大尾短,頸與腿很長,善捕魚,棲水濱。
?暖袍挾錦:用李白事。《新唐書·李白傳》:“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斛(hú):量器名。古以十斗為斛,后又改為五斗。
?鬣(liè):馬頸上的長毛。形容船艇之劈風斬浪。
?銀河:又有天河、星河、天漢、河漢等多種稱呼。掬:彎曲手掌以取物。
[譯 詩]
江上的鹢鳥
剛剛在展示
善飛的神技
萬里長空
潔白的云絲
被滌蕩得杳無形跡
直到無邊無際的盡頭
整個天宇都像是
一次淋浴的洗禮
詩意歌情
全不在
秦箏的音域
也不在
金屋里的
嬌聲媚語
入夜
潮水無聲上漲
涌上了河堤
明月
映照著蘆花
更顯得白皙
夢境
緊繞著釣竿、綠蓑
已悠然遠去
詩句的清麗
聽起來
仿佛是美玉的撞擊
翠綠的罌壺
從水中汲上來
玫瑰色的晨曦
搖船的聲音
奏響的是
秋天的樂曲
越地獨特的裝扮
一爿竹篷
把風雨驕陽遮蔽
是渭河的兩岸嗎
不然,河水怎么
瘦得只剩半竿的距離
白鷺棲宿在
幽僻的水灣
緊緊依偎在一起
它們哪里知曉
李白身著錦袍
在舟中笑傲的神氣
竹簾低垂
燭光迷蒙
全都被罩在艙里
春水的柔波
鼓蕩起漣漪
把兩岸拍擊
船上滿載
春天的花朵
萬斛之金也難尋覓
高掛的白帆
似駿馬的鬣毛
迎風進襲
是在天上航行嗎
連銀色的流水
都似乎唾手可掬
風,停止吹拂
浪,不再涌起
莽莽蒼蒼,無涯無際
是蒼天跌入湖中了嗎
連整個天宇,仿佛
都浸透了寒秋的翠綠
[說 明]
詞用艇名“漁隱”二字組織全篇。上片側重于“漁”字。起三句從游艇前端所繪之“江鹢”展開想象,極富動感、力感。此鳥雖只是“初飛”,卻已將萬里際空蕩滌凈盡,整個天宇都似乎經歷了一次洗禮。接三句寫姜石帚思高韻雅,襟懷不俗。“夜潮”以下六句緊扣艇名,連用杜牧《贈漁父》、張志和《漁歌子》以及柳宗元《漁翁》詩意,燃竹汲曉,欸乃聲聲,水搖山應,令人神遠。下片側重于“隱”字,連用姜子牙、李白相關事典,暗含石帚姓氏,并喻姜石帚既有姜子牙之卓識遠見和政治才能,又兼具李白笑傲王侯與天馬行空的神來之筆。“鼓春波、載花萬斛”實乃狀其詩作之多、之精、之美也。“帆鬣轉”至篇終,與起拍遙相呼應,水天一色,寥廓蒼茫,味之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