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夢幻的窗口:夢窗詞選
- 陶爾夫
- 1838字
- 2020-08-19 14:31:29
繞佛閣
黃鐘商 與沈野逸東皋天街盧樓追涼小飲①
夜空似水②,橫漢靜立,銀浪聲杳③。瑤鏡奩小④。素娥乍起⑤、樓心弄孤照⑥。絮云未巧。梧韻露井⑦,偏惜秋早。晴暗多少。怕教徹膽,蟾光見懷抱⑧。 浪跡尚為客⑨,恨滿長安千古道⑩。還記暗螢、穿簾街語悄。嘆步影歸來?,人鬢花老。紫簫天渺?。又露飲風前?,涼墮輕帽。酒杯空、數星橫曉。
[箋 注]
①沈野逸:據《洞霄詩集》,野逸名中行。東皋:王績《野望》:“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東皋,地名,在今山西河津市,王績隱居于此,并自號“東皋子”。后常以“東皋”代指隱居之地。盧樓:按《夢窗詞》中有《醉桃源·贈盧長笛》,疑即盧樓之主人。其詞云:“沙河塘上舊游嬉。盧郎年少時。一聲長笛月中吹。和云和雁飛。”
②“夜空”句:溫庭筠《瑤瑟怨》:“冰簟銀床夢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輕。”
③銀浪:銀河。李賀《天上謠》:“天河夜轉漂回星,銀浦流云學水聲。”蘇軾《中秋月》:“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④瑤鏡:月亮。李白《古朗月行》:“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云端。”
⑤素娥:嫦娥,李商隱《霜月》:“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嬋娟。”
⑥孤照:月光。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應念嶺表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
⑦“露井”句:見前《解連環》(暮檐涼薄)注⑩。
⑧蟾光:指月光。蕭統《錦帶書十二月啟》:“皎潔輕冰,對蟾光而寫鏡。”古人傳說月中有蟾蜍,故常以蟾代月。
⑨浪跡:四處漫游,行蹤無定。李白《竄夜郎于烏江送別琮十六璟》:“浪跡未出世,空名動京師。”柳永《夜半樂》:“到此因念,繡閣輕拋,浪萍難駐。”
⑩長安:多代指漢、唐以后歷代京城。古道:李白《憶秦娥》:“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柳永《少年游》:“長安古道馬遲遲。”
?步影:即步景,神馬名。《洞冥記》二:“東方朔游吉云之地,得神馬一匹,高九尺。帝問朔:‘是何獸也?’曰:‘昔西王母乘靈光輦,以適東王公之舍,稅此馬游于芝田,乃食芝田之草。東王公怒,棄馬于清津天岸。臣至王公之壇,因騎馬返,繞日三匝,然入漢關,關猶未掩。臣于馬上睡,不覺而至。’帝曰:‘其名云何?’朔曰:‘因疾,為名步景。’”
?紫簫:紫玉簫。杜牧《杜秋娘詩》:“金階露新重,閑捻紫簫吹。”原注云:“《晉書》:盜開涼州張駿冢,得紫玉簫。”
?露飲:露,露頂。飲酒時,將帽子、巾紗全部除掉,以示痛飲、豪飲。杜甫《飲中八仙歌》:“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夢溪筆談》卷九:“石曼卿喜豪飲,……每與客痛飲,露發跣足,著械而坐,謂之‘囚飲’。飲于木杪,謂之‘巢飲’。”周邦彥《瑞龍吟》:“知誰伴、名園露飲,東城閑步。”
[譯 詩]
深夜的晴空
秋水般浩瀚碧藍
橫亙天宇的銀河
靜靜地立在天邊
銀河里流云卷動
卻聽不到水聲飛濺
瑤臺上明鏡高懸
月盤兒顯得嬌小可憐
滿身素潔的嫦娥
剛剛起床問聲早安
隨即把月光投向樓心
照得我更覺孤單
棉絮般的云朵
無法編織靈巧的圖案
梧桐葉飄向井口
把秋的聲韻偷傳
這一切怎不令人感到
秋天啊過早地降臨人間
月亮的陰晴圓缺
無數次輪流轉換
但我仍怕被照徹肝膽
怕月光穿透隱秘一角的心田
長期他鄉作客
我像斷梗浮萍找不到邊岸
千年萬載的長安古道
被我的別恨離愁填得滿滿
忘不了一明一滅的流螢
暗夜里提著尋覓的燈盞
穿過竹簾,穿過街心
人聲早已消失不見
可嘆我像騎著神馬奔馳
回到舊地只不過繞了一圈
人,滿鬢繁霜
花,萼褪枝殘
紫玉簫的旋律
飛上九霄漸隱漸淡
還是開懷暢飲吧
讓我們流連這月下風前
涼氣吹落巾帽
輕輕地使人難以發現
雖然酒杯不斷斟滿
最終還是被一飲而干
只有稀疏星辰為伴
橫掛在欲曉的天邊
[說 明]
此為感時傷世之作。上片對秋夜的描繪,平處見奇。偌大的夜空,只有小小一輪月痕,這同詞人浪跡為客、身影孤單形成了異質同構,于是愈加引起詞人內心的孤獨感。盡管月里的嫦娥已十分凄冷,但詞人仍怕她發現自身的孤零無依,怕她照見胸中那一角隱秘的心田。詞人最終并沒有把內心的隱秘保持下去。下片換頭,便向嫦娥敞開了心扉,并作坦白的陳述。“浪跡尚為客,恨滿長安千古道”兩句是全詞的主腦。詞人浪跡天涯,并非只是為了個人存活,而是有著一種追求——最終也未得實現的追求。“長安”,在漢唐以后一般均用以代指京城,失去的、現有的均可用此二字取代。但此處并非單指南宋的臨安,似也暗指淪于敵手之北宋都城汴京。因之,句中的“恨”字便有國破家亡之“恨”在了。面對南宋岌岌可危的現實,此“恨”不也是針對南宋小朝廷而發的嗎?然而作為布衣詞人,對此又無可奈何,于是只有“露飲風前”“涼墮輕帽”,重蹈前賢自我放逐之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