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解經濟學(2014版)
- 《圖解經典》編輯部編著
- 925字
- 2019-09-26 13:10:22
5 非理性因素人們的消費總是理性的嗎?
經濟學理論預先假設了人是極其理性的,然而現實生活中出現的“卡奴”、月光族和購物狂表明,人們在購物中存在非理性行為。
我們知道,經濟學理論假設的一個前提條件是人是理性的。作為一名消費者,他應該在成本和收益之間盡可能地精確計算,努力使效用最大化。然而從事經濟學和心理學邊緣研究的社會科學家發現,人的消費行為是極為復雜的,他們既有經濟學中的理性消費的一面,也有健忘、沖動、愛面子和目光短淺等非理性消費的一面。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卡奴”、月光族和購物狂就證明了人們在消費時存在非理性行為。
為什么會出現月光族?
非理性消費可以分為支配型、沖動型和攀比型三種。
支配消費型的人中女性居多,她們因為失戀或者工作的不順心,就會把購物作為一種情感宣泄的方式,因而購物時對商品的價格不關心,只要把錢花光了,把物品擺放在自己家中,就會產生一種安全感。支配型消費者最容易成為購物狂。
沖動消費型也稱即興消費型。他們容易成為月光族,因為他們在事前并沒有什么消費計劃,直到逛街或者上超市看到物品時才引起臨時的消費沖動。這時買回來的東西不一定是他們最想要的。
攀比型消費則根源于攀比心理,這一類的消費者購物不是追求效用,而是用所購得的物品來炫耀其地位和價值。這些物品往往是一些奢侈品,超出這些消費者的生存與發展的需要范圍,例如一些名牌箱包、高級成衣和高檔汽車等。
非理性消費的危害
非理性消費會把社會財富引導到無用或者效用被夸大,甚至有害的生活方式中去,而人們真正需要的東西卻沒有足夠資源加以生產。
從人類的歷史來看,近代以前的人以理性消費為主,崇尚節儉。直到20世紀中期凱恩斯的刺激內需理論出現后,人們才默認甚至鼓勵非理性消費,世界奢侈品市場就是在這種鼓勵中逐漸壯大的。據報道,2004年中國奢侈品消費額就已達60億美元(豪華游艇、直升機的消費額還不算在內),占全球奢侈品消費中的12%,和國內的整體富裕程度十分不符。其中國人消耗的奢侈品大多是國際品牌,少有國內品牌,因而揮霍了很大一部分國民財富,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分化。
人們的非理性消費
非理性消費的類型
經濟學中“經濟人”這一概念通常會意味著“理性”以及“被利益所驅動”,但生活中確實也存在著不理性的消費現象。

非理性消費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