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十年辛苦不尋常(序)
- 走向都市的女人
- 陳之秀
- 1040字
- 2019-03-28 10:09:13
我第一次見到之秀是在2006年夏天。
我在沒見到之秀前,就聽家鄉縣作協的人談到過她,說她也在成都,而且寫了不少東西。因此,她第一次來我家拜訪時,我便問了她在成都的情況。她說,在某雜志社當編輯。她的父母都是農民,她初中畢業后去蘭州打工,幫親戚賣保健品。后來,她媽媽讓她回來念書,就回了老家。當她聽她媽媽說讀了書要她還學費,她就不讀了。我當時還笑說:“你先把書讀了再說嘛,沒錢還她,她能把你咋的?”之秀一臉認真地說:“我才不想欠賬呢,我可以走自學的路哇。”
在與之秀的交流中,我才知道她住的地方與我家很近,從那以后,之秀與我的聯系就多了。那時,她也告訴我,她開過理發店,還當了一段時間的“槍手”,給別人寫東西。我告訴她,當“槍手”也不是什么壞事,可以借此練練自己手中的筆。
沒過多久,之秀就去了《華西都市報》,后又去了《四川農村》雜志。業余時間,她依然堅持寫她的小說。
2007年底,為了尋求更大的發展,她只身一人去了北京,還是在某媒體工作,一去就近十年。其間,她回來過幾次,每次回來都會給我帶來她的新作品。到目前為止,她已出版了三部長篇小說。去年,應她之邀,我為她的第三部長篇《黑夜的眼睛》題寫了書名,該書在北京的王府井新華書店開了新書發布會,又在成都開了作品座談會,全國有幾十家媒體對她的經歷和作品做了專題報道,應該說產生了不小影響。沒想到,今年上半年,她又打電話給我,要我為她即將出版的第四部長篇小說寫序。想到她是我的家鄉人,且我也算是她一路成長的見證人,便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這本書有著將近四十萬字的篇幅,屬“大長篇”,從1977年寫起,時間跨度達30多年,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發生在中國城鄉之間的巨大變化。以之秀這樣的年齡和閱歷,要駕馭這樣的大題材,還是相當不容易的。但是,她采取了“以小見大”的手法,以一個農村女孩多多的成長經歷為主線,串起了一連串的大事件,因此顯得自然、流暢、駕輕就熟,同時有著濃墨重彩的分量感。據我所知,書中所寫的多多的故事,基本上是以之秀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原型的,讀來十分真切、生動,引人入勝,且充溢著滿滿的正能量。僅此一點,我就覺得是值得向讀者推介的。
從我與之秀認識算起,已整整十年。這是她艱苦跋涉的十年,也是她不斷進取的十年,更是她碩果累累的十年。之秀還很年輕,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若假以時日,她還會有更大的進展。衷心希望她再接再厲,開拓創新,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以回報這個養育她的時代和人民。
楊牧
2016年7月1日
(楊牧系新邊塞詩代表詩人、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四川省作家協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