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報

金色俄羅斯系列(套裝共10冊)
最新章節: 第11章 注釋
“金色俄羅斯叢書”由北京外國語大學外國文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名詩人、翻譯家汪劍釗主編,遴選普希金、赫爾岑、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等大師的經典作品,向中國讀者呈現優美而深厚的俄羅斯文學。《致群山中的她——吉皮烏斯詩選》:詩選從吉皮烏斯各個時期的創作中精心編譯了最具代表性的作品140余首,這部分作品在展示人類在生命兩極之間彷徨、猶豫、掙扎的浮懸狀態的同時,也體現出這位女詩人對存在所抱有的“詩意的永恒渴望”,以及在苦難中咀嚼生活的甜蜜、在絕望中尋覓希望的高傲。她的詩“仿佛是以濃縮的、有力的語言,借助清晰的、敏感的形象,勾畫出了一顆現代心靈的全部體驗”。苔菲回憶錄:苔菲自1920年起,定居法國,在巴黎俄羅斯僑民中享有極大的聲譽。她的回憶錄堪稱是一部俄羅斯的精神苦旅,其背景是當時給俄羅斯帶來深重災難的國內戰爭。1914年歐戰爆發以后,引發了俄羅斯國內的內戰,導致俄羅斯各階層大批人士的流亡和出走,苔菲毫無例外地加入到這個行列之中。而這一次旅行中的所見所聞,被她以詼諧幽默的文筆記錄下來,讓今天的讀者可以在輕松的閱讀中,窺見當時社會急劇變化之下人們的精神和生活狀態。《回到伊薩卡》:包含《回到伊薩卡》《樹之子》《天堂鐘聲》《靈感》《一小塊巧克力糖》《剪短發》《靜水深流》《尋找失去的聲音》《謝爾蓋·伊普西朗基的生活》《烏拉》等十部作品。對劇變時代下平凡樸實的父女親情、年輕的殘疾人的家庭故事、留守小鎮的老婦人的孤獨晚年生活、年輕作家在追求自己夢想過程中承受的心靈煎熬等情節有著非常細膩生動的描寫。這群年輕的俄羅斯作家在寫作手法上顯得更自由開放,但字里行間依然心懷民族責任感與使命感,幾乎每一部作品里都隱含著他們對國家前途、民族未來深刻叩問。《鬼玩偶》:創作于1911年的小說《鬼玩偶》,以俄國1905年間發生的真實事件為故事背景,描寫主要人物尤里和米哈伊爾等人在俄國革命前的日常生活和境遇,還原俄國社會變革時期的歷史面貌,展現不同階層的人們對待俄國20世紀初歷史事件的不同態度和看法。作品不僅僅是對俄羅斯歷史發展進程的一個描摹,而且還將吉皮烏斯本人的哲學、審美和宗教觀點融合在一起,用詩人慣用的象征手法重述人類存在的諸多永恒問題,如生與死、愛與犧牲、人的精神追求和探索、生活的意義和使命等。《自天堂回家》:是俄羅斯著名詩人波普拉夫斯的自傳性長篇小說。是波普拉夫斯基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波普拉夫斯是俄羅斯第1次僑民浪潮年輕一代作家中最有才華的詩人,出生于莫斯科一個藝術氛圍相當濃厚的家庭,父親是柴可夫斯基的學生,母親愛好小提琴,因此他也曾經做過藝術家的夢,但最終還是在選擇了文學作為終生的事業。《自天堂回家》帶有自傳性質,包含著無情的懺悔和復雜的思索。小說也可以看做是奧列格的一段心路歷程,通過這段歷程表現的是每個人身上都有的內心沖突:物質與精神的脫離,精神追求和對世俗的眷戀。《彼岸書》:是赫爾岑流亡歐洲期間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俄羅斯思想史上的一部名著。這是一部思想、文字絕不亞于《往事與隨想》的思想文獻,作者以書信體的方式表達了對俄羅斯的命運、歐洲的前景的憂慮和關注,對革命、自由、民主等概念做出了深刻的思考,對人類的未來充滿焦慮的精神探索。嚴謹的政論說理與激情昂揚的文學敘說的交融成為這部“文學政論”的鮮明特點。作家的社會和哲學思想洋溢著強烈的“和平演進的樂觀主義”,它對于我們摸索作家的精神骨骼,探討19世紀俄羅斯的思想演進有著不可替代的意義。有批評家這樣說:“《彼岸書》的主人公不是赫爾岑,而是赫爾岑的思想。”《動物園;第三工廠》:本書包含《動物園,或不談愛情的信札,或第三個愛洛伊絲》和《第三工廠》兩部作品。《動物園,或不談愛情的信札,或第三個愛洛伊絲》由34封情書組成,是一部極具隱喻性和聯想性的小說,創作于1923年作者流亡柏林期間。在這部小說里,作者以書信體的方式描述了自己流亡時期的日常生活以及對女主人公艾麗雅的愛慕思念之情。隱含在這些情書之下的,是作者的回憶、時評、文論、抒情及哲理性思考。流亡的生活畢竟不如人意,在這種情況之下,作者選擇了妥協,并在高爾基的幫助下回到俄國。回國后他創作了《第三工廠》,以自傳方式記錄了革命、戰爭及新舊政治文化更迭時期作者本人的命運變化,以及記憶猶新的快樂童年、學校閱歷、早年文學小組等生活與創作情景。《藍色筆記本》蘇聯著名作家哈爾姆斯短篇小說集。小說多為結構簡單、文字簡練的短篇。作者極盡想象,將世態百相隱藏于文中荒誕的表象之下,那些生活中離奇乖戾的情節正是人們最真實的內心反應,是長期壓抑之下人們的潛意識的再現。哈爾姆斯精心構思了這些荒誕之作,正是為了讓它們來喚醒渾噩的人們,提醒人們警醒自己內心真實的荒涼。《馬可·波羅》這是什克洛夫斯基的一部歷史小說。什氏依據馬可·波羅本人的游記以及大量的真實史料,極盡所能地展開了他對絲綢之路的文學想象。他以馬可·波羅的人生經歷和絲路文化為切入點,采用紀實與評注結合的方式對馬可·波羅的個人遭遇與東方文化進行了詳實描寫。通過講述馬可·波羅及父親和叔父在其東方之旅中的遭遇和經歷,不僅描寫了馬可·波羅坎坷的一生,同時再現了絲綢之路沿線各國、尤其是中國等東方國家的政治、經濟發展狀況,反映了各國的社會生活和風物人情,在一定程度上還原了絲綢之路的歷史風貌。《秋天的哀歌:俄羅斯抒情詩選》:俄羅斯是舉世聞名的詩歌大國,擁有不少大師級的詩人,與中國一樣,同屬詩歌的國度。本書為俄羅斯近代的抒情詩選,涵蓋了俄羅斯近、當代影響世界的著名詩人,有的甚至是首次翻譯。俄羅斯有一句流傳甚廣的戲言:“在俄羅斯,比詩人更多的——還是詩人。”
因版權原因待上架

品牌:四川文軒
譯者:汪劍釗等
上架時間:2019-08-29 14:35:14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四川文軒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