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國行政法譯著內容簡介
《蘇維埃行政法總論》
本書是我國較早翻譯的外國行政法學的著作之一。全書由蘇聯法學博士瓦西林科夫教授主編,經多位行政法學者集體創作完成。本書分為6章,系統地闡述了蘇維埃行政法的概念、淵源、對象和體系;論述了蘇維埃國家管理的原則、形式和方法;闡明了蘇維埃行政法的主體(國家管理機關、國家職員、社會組織、公民等);同時也討論了行政訴訟制度(概念、原則、主體、行政裁判的主要種類等)及國家管理中法制和紀律的保障制度。本書最大的特色是理論體系較為簡潔,邏輯結構非常清晰,討論的主題也比較集中,相比于蘇聯此前的同類教科書有明顯的改進。
(〔蘇〕瓦西林科夫主編:《蘇維埃行政法總論》,姜明安、武樹臣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年版)
《蘇聯財政法》
本書是根據兩部蘇聯著作編譯而成:一是拉文斯基教授等主編的《蘇維埃財政法》(1978年版);二是茲普金教授、比斯切列夫內副教授等主編的另一本《蘇維埃財政法》(1982年版)。李建英在上述兩本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了翻譯與章節的重新編排,形成此編譯本。財政法可以被視為部門行政法的一個分支,故此處亦收錄本書。本書共分17章,主要介紹了蘇維埃財政法的體系、預算法、財政監督、稅收和非稅收入、國家信用和保險、銀行信貸、結算和貨幣流通、外匯管理等法律制度。
(李建英編譯:《蘇聯財政法》,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1985年版)
《行政法》
本書是較早翻譯至我國并在我國行政法學發展初期產生很大影響的一部美國行政法學著作。本書是伯納德·施瓦茨教授根據其近三十年講授行政法的經驗寫成的一部行政法教科書,既分析討論基本原則和原理,又論述美國行政法的最新發展,尤其是行政程序和司法復審領域里的飛速發展。本書觀點是美國行政法學界的主流觀點,伯納德·施瓦茨教授認為行政法是關于行政活動程序的法律,包括行政機關活動的程序法則和法院對行政活動的司法審查規則,進一步說,行政法是管理行政機關的法,而不是由行政機關制定的法,行政法主要是程序法而不是實體法。該書關于行政法的定義體現了普通法系國家將行政法作為控權法的主流觀點,并在此基礎上描述了美國行政法頗具特色的程序控權的一系列制度。本書可以作為了解美國行政法的一部重要著作。
(〔美〕伯納德·施瓦茨著:《行政法》,徐炳譯,群眾出版社1986年版)
《蘇聯土地法》
本書雖名為《蘇聯土地法》,但實際上其論述對象并不限于土地,而是包括了土地、礦山、水流、森林等一系列與土地有關的自然資源的法律制度。全書分總論、分論與專論三個部分,共22章。總論部分主要闡述了與土地、礦山、森林、水流有關的相關法律的概念、對象、體系、淵源;另外也涉及國家對于自然資源的管理、登記等制度。分論部分闡述農業用地、居民點用地、非農業用地、供公民使用的土地、國家地下資源、水資源、土地、森林資源等法律制度。專論部分簡單論述了國外的相關土地法律制度。本書中有關國家對自然資源進行管理的相關法律制度構成了部門行政法的一個重要范疇。
(〔蘇〕葉羅費耶夫等編:《蘇聯土地法》,梁啟明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行為法典》
本書是《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行為法典》的法條譯本。全文分為5編31章共307條。包括第一編,通則;第二編,行政違法行為和行政責任;第三編,被授權處理行政違法案件的機關;第四編,行政違法案件的訴訟;第五編,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這一法典實際上具有類似于俄羅斯行政救濟法的性質。
(《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行為法典》,任允正、馬驤聰譯,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蘇聯國民經濟管理的行政法原則》
本書是由當時蘇聯的知名學者集體撰寫的一部著作。作者論述了蘇聯國民經濟管理的基本原則、國民經濟管理部門的組織特點,分析了國家經濟管理機關的職能、權限以及活動的方式和方法。全書分為兩篇,共7章。第一篇闡述了國民經濟管理的理論基礎,第二篇分析了跨部門管理的特征、方式等。該書在一定程度上總結了20世紀80年代之前蘇聯國民經濟行政管理的經驗,闡述了對于國民經濟實施行政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
(〔蘇〕科茲洛夫等主編:《蘇聯國民經濟管理的行政法原則》,中毅、林芳譯,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現代行政法》
本書通俗易懂地介紹了日本行政法的全貌。全書包括了序編(行政法學習的觀點和方法、現代行政法的若干課題),行政法的基礎理論(關于行政法的內容與結構的總則),行政組織法(涉及國家行政組織、地方自治組織、特殊行政組織、公務員、公物等),行政作用法,行政救濟法等幾個部分。全書對于日本行政法的介紹較為系統、全面,而且簡明扼要。另外,該書在每一章的最后都提出了若干思考題供讀者學習時參考。
(〔日〕和田英夫著:《現代行政法》,倪建民、潘世圣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3年版)
《日本現代行政法》
本書是由室井力教授組織日本各大學一批骨干教授集體編寫而成。全書共分為五編,包括行政法的基本原理(行政法的性質與特征、行政法律關系等),行政作用法(行政計劃、行政立法、行政行為、行政調查、行政契約、行政指導、行政程序等),行政救濟法(國家補償、苦情處理、行政案件訴訟),行政組織法(行政機關、國家行政組織、地方公共團體等),主要行政領域——現代行政與國民生活。本書對日本行政法的介紹較為全面,是了解日本行政法全貌的一本重要參考書。
(〔日〕室井力主編:《日本現代行政法》,吳微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概要》
本書是在我國行政法學界影響較大的一部行政法學譯著。本書內容體系的安排也體現了明顯的英美行政法學理論的特點,即將行政程序(含司法審查的程序)作為行政法學理論關注的重點,并以此為主線展開內容鋪排。該書對美國行政法的特點作了深入淺出的解釋,涵蓋美國行政法的基本內容、作用及實施中的問題等。全書共分為17章,內容包括對機關的行政授權、對機關行為的政治控制和司法審查、行政的手段與方法、憲法中正當程序的影響、行政裁決與規則制定程序、司法審查程序等。本書鮮明地體現了美國行政法作為控權法的特點,內容較為全面、具體。
(〔美〕歐內斯特·蓋爾霍恩、羅納德·利文著:《行政法和行政程序概要》,黃列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行政法》
本書是一部在我國有較大影響的關于英國行政法的譯著,對英國行政法的基本體系作了較為全面的介紹。威廉·韋德爵士是英國行政法的開山祖師,他首次對英國行政法的內容進行了系統、深入的整理與研究,從而建立了英國行政法的體系與基礎,徹底清除了戴雪等人的理論給英國行政法發展所留下的消極影響。該書英文原本內容與篇幅均極為龐大,現在的譯本在原書的基礎上有所刪節。原書分為七編,包括導言(包括政府與法律的關系、法院權力的憲法基礎等),行政機關及其職能(未譯),權力與管轄(未譯),自由裁量權(節譯),自然正義,救濟和責任,行政立法與司法等。全書體系、內容的編排具有明顯的英美法系國家注重程序法內容的法律傳統,尤其對英國行政裁判所制度及司法審查制度作了詳細的介紹,對于我國行政法學理論的發展頗具啟發性。
(〔英〕韋德著:《行政法》,楚建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
《行政法》
本書是作者根據其在東京大學法學部講授行政法課程時的授課教案寫成,是對日本行政法所作的較為全面系統的介紹。全書共分為三卷,卷一論述了行政法的基本原理(包括行政與法的一般關系、行政法的法源等)、行政過程論(行政立法、行政行為、行政契約、行政指導、行政計劃、行政強制、行政調查及行政程序等),卷二論述了行政救濟(含行政案件訴訟制度、國家補償等),卷三論述了行政組織(含行政手段論、國家行政組織、地方自治組織、公務員、公物法等)。本書通俗易懂,是學習日本行政法的一本很好的基礎性教材。尤其是其將行政作為一個過程來構建行政法學的理論體系,論述角度獨特新穎。
(〔日〕鹽野宏著:《行政法》,楊建順譯,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德國經濟行政法》
本書是有關德國部門行政法(經濟行政法)的一部著作,介紹德國經濟行政法的體系、結構及其基本原則。該書在寫作中穿插了大量的案例和實例,并在各章后面列有思考題。全書分為3編共44章。第一編,經濟行政法的基礎。包括經濟行政法的研究方法及學科劃分,經濟行政法的歷史發展等內容。第二編,經濟憲法。介紹了德國各項憲法性原則(社會國家原則、法治國家原則等)在經濟領域中的體現。第三編,經濟行政法概論(包括經濟信息、經濟計劃、經濟監督、經濟指導、經濟行政許可、經濟行政合同等內容)。本書將重心放在對實體法的研究和對解決具體問題選擇最佳方案的探索上,具有較強的實踐針對性。
(〔德〕羅爾夫·斯特博著:《德國經濟行政法》,蘇穎霞、陳少康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德國普通行政法》
本書是作者為法學院大學生所撰寫的行政法入門讀本。本書的特點是內容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每小節在寫前都先舉實例,再輔以簡答。全書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了德國行政法的基礎理論,包括德國行政法的概念、淵源,行政的結構和劃分,有關行政的憲法規定。第二部分介紹行政活動,包括行政活動的方式、行政行為、公法合同、公共計劃等內容。第三部分介紹稅捐和針對公權的補償請求權。另外,該書還附錄了三個法律文本。即《聯邦德國行政程序法》、《聯邦德國行政法院法》及《聯邦德國行政執行法》。
(〔德〕平特納著:《德國普通行政法》,朱林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公法的變遷——法律與國家》
本書是研究和論述法國行政法發展歷程的一部重要的理論性著作。在本書中,作者用簡潔而又精辟的語言描述了現代行政法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重要原則,如“公共服務”、“越權行為之訴”、“國家責任”等在法國的產生和發展的過程,并對現代行政法的理論基礎進行了概括性的闡釋。本書的基本內容包括:導論、主權理論的衰落、公共服務、制定法、特殊法規、行政行為、行政訴訟、責任、結論。
(〔法〕萊昂·狄驥著:《公法的變遷——法律與國家》,鄭戈、冷靜譯,春風文藝出版社、遼海出版社1999年版)
《行政法與公法精要》(上、下)
該書是法國歷史上第一部全面而又系統地研究行政法總論的著作。在這部著作中,奧里烏深入而又細致地剖析了行政法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則,尤其是對于行政法院這種法國所特有的從行政系統內部分化出來的行政審判機構,本書結合判例進行了詳細的分析。本書的基本內容分為六卷撰寫,包括:第一卷,行政制度;第二卷,行政組織;第三卷,行政管理與訴訟;第四卷,公共權力法;第五卷,私法和私人活動;第六卷,行政訴訟。
(〔法〕莫里斯·奧里烏著:《行政法與公法精要》(上、下),龔覓等譯,春風文藝出版社、遼海出版社1999年版)
《法律的正當程序》
本書在嚴格意義上而言是一本法理學方面的著作。但是鑒于本書主要論述的是關于司法訴訟的程序之法理,因此其對于行政訴訟法的理論亦產生了巨大影響力。與通常的法理學著作不同的是,本書主要通過一些典型的案例展開論述。作者巧妙地將一些重要的案件及其辯護詞和判詞串在一起,闡明英國戰后司法改革中最有影響的一些案例。案情敘述清楚簡潔,辯論生動嚴密,再加上作者從法理和法律改革的角度加以權威性的評點,讀來頗有趣味。從本書中我們可以了解作者本人在長期擔任高等法院法官及上訴法院院長過程中積累的若干司法經驗,從中也可以窺見英國普通法法院在審理案件中的若干典型思路。
(〔英〕丹寧勛爵著:《法律的正當程序》,李克強等譯,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行政法學總論》
本書共30章,分為7編:行政和行政法,行政法的基本概念,行政活動:行政行為,行政活動:其他活動方式,行政程序和行政強制執行,行政組織,國家賠償法。該書不僅揭示了行政法的法理基礎,而且考察了憲法根據、歷史發展以及與其他法律部門的聯系,特別是與行政法聯系密切的行政訴訟法。本書是研究德國行政法基本理論方面較為系統的一部著作。
(〔德〕毛雷爾著:《行政法學總論》,高家偉譯,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瑞典的議會監察專員》
本書是一部全面闡釋瑞典議會監察專員制度的著作。書中分別對瑞典議會監察專員的產生、發展、職權行使、監察專員在瑞典法律體系中的地位及其域外影響進行了深入淺出的論述。此外,書中還收錄了與議會監察專員制度相關的憲法性法律文件,以及議會監察專員處理案件的年度報告,以備查閱及參考。本書對我國人民代表大會等實際工作部門實施部門監督及改革具有參考與借鑒意義。
(〔瑞典〕本特·維斯蘭德爾著:《瑞典的議會監察專員》,程潔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美國行政法的重構》
本書描述和分析了進入“行政國”時期以來,美國行政法發生的深刻歷史變化:從傳統的嚴格限制行政權力的模式轉變到一種提供一個政治過程,從而確保在行政程序中廣大受影響的利益得到公平代表的模式。作者在該書中指出:“傳統模式在本質上是一種制約政府權力的消極機制;它并未觸及政府積極行政的一面。而政府的積極行政一面必須有個人和利益的代表參與,必須為他們的利益而制定政府政策。”這一論斷表明了美國行政法進行歷史性重構的必要性。本書共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傳統模式和行政自由裁量問題;第二部分,解決行政自由裁量權問題的可替代方案;第三部分,傳統模式的擴展;第四部分,行政法的利益代表模式;第五部分,利益代表的政治模式;第六部分,評估和展望。
(〔美〕斯圖爾特著:《美國行政法的重構》,沈巋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德國行政法》
本譯著主要針對原著中的總論部分。與此前的“國家科學”不同。本書并不描寫個別的行政管理分支,而是以“法學方法”憑借經驗來分析行政法中的一般范疇,在行政法學的學科建設上具有很強的理論開創性。本書共18章,分為導論與總論兩個部分。主要介紹了行政的概念、德國行政法的歷史發展、行政法制的基本特點以及行政事務中的法律保護。奧托·邁耶教授憑借《德國行政法》這一著作奠定其在歐陸行政法巨擘之地位,使其成為德國行政法的集大成者。他開創了統一行政法原理的行政法學研究方法,創立了行政法學界久負盛名的一些原則和制度,如“法律支配”原則(也稱“依法律行政”)、“法律優先原則”、“法律保留原則”。確立了現代行政法的一些核心概念,如“具體行政行為”、“特別權力關系”、“公法上的權利”等,所有這些原則和制度均被沿用至今,一直影響著大陸法系行政法學的理論體系。所以,該書堪稱行政法的開山經典之作。
(〔德〕奧托·邁耶著:《德國行政法》,劉飛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行政法》(第1卷)
本書經過多年修訂,是有關德國行政法的典范之作,研究的內容比較廣泛,內容深入、翔實。本書原著為三卷本,內容沒有局限于行政法本身,還包括了行政學、憲法和歐洲共同體法,尤其是行政學和經濟學。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面,按照特定的標準和體例總結了所有的行政法問題,并將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國內法與歐洲共同體法結合起來研究,并適當介紹了有關國外行政法的內容。本書第一卷共分為四編,主要研究公共行政基礎理論、行政法在歐洲共同體法和憲法中的地位、客觀行政法(行政與法、行政法的法律淵源、行政的合法性和裁量空間)、主觀行政法(行政法的法律主體、具有法律意義的事實、行政法上的權利義務)等。
(〔德〕漢斯·J.沃爾夫、奧托·巴霍夫、羅爾夫·施托貝爾著:《行政法》(第1卷),高家偉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行政法》(第2卷)
內容接上一本。本書的內容非常全面,按照特定的標準和體例總結了所有的行政法問題,并將一般行政法和部門行政法、國內法與歐洲共同體法結合起來研究,并適當介紹了有關國外行政法的內容。本書第二卷包括第五、六、七、八編,主要介紹行政活動(行政行為、其他行政法律活動、行政事實行為)、行政程序和行政執行、公法賠償、公產法。
(〔德〕漢斯·J.沃爾夫、奧托·巴霍夫、羅爾夫·施托貝爾著:《行政法》(第2卷),高家偉譯,商務印書館2002年版)
《行政法》(第3卷)
本書內容不局限于行政法本身,還包括了行政學、憲法和歐洲共同體法。其中所涉及行政學和經濟學方面的知識,是同類圖書中罕見的。本書具體內容包括第九編,行政組織法概論(行政組織法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概念、公共行政的組織形式、私人的合作與私有化、地方自治法概論、公務自治法概論、歐盟行政組織概論);第十編,行政監督概論(一般行政監督法、自我監督和數據保護監督)。
(〔德〕漢斯·J.沃爾夫、奧托·巴霍夫、羅爾夫·施托貝爾著:《行政法》(第3卷),高家偉譯,商務印書館2007年版)
《法國行政法》
本書主要闡述的是法國的一般行政法。本書以綱要的形式寫成,行文簡練,并引用了大量的司法判例來說明行政法原則和規則的來源。本書概要地敘述了法國大革命至今行政法的歷史沿革、現狀和發展趨勢,包括總論(介紹行政法的概念與演變)、第一部分(行政行為)、第二部分(行政組織)、第三部分(行政活動)、第四部分(行政司法和行政訴訟)。本書對于了解法國行政法的基本體系頗具助益。
(〔法〕古斯塔夫·佩澤爾著:《法國行政法》,廖坤明、周潔譯,國家行政學院出版社2002年版)
《日本戶籍法》
本書主要介紹日本新修正的戶籍法、居民基本臺賬法及戶籍事務處理、死亡認定等規范性文件,對于我國戶籍立法以及未來戶籍管理工作者有一定的參考作用。與我國一樣,日本也實行戶籍法律制度。根據法律規定,具有日本國籍者,應當進行戶籍登記。在發生出生、認領、收養、婚姻、侵權、監護、國籍取得與喪失、姓名變更、死亡及失蹤等戶籍事件時,應當依照規定申報和登記,以確認和證明個人身份、親屬關系及其變動狀況等。
(《日本戶籍法》,王新華譯,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行政訴訟法》(第5版)
本書是德國各大學法學院推薦給學生的基礎讀物,在德國眾多的行政訴訟法教材中,本書論述精當全面,資料詳盡。它廣泛探討了屬于德國司法考試必考內容的行政訴訟法學,介紹了德國行政訴訟的基礎理論、行政法院的歷史、行政訴訟前的復議程序、行政訴訟的參加人、訴的種類以及各訴種的適法條件、訴的理由具備性、暫時性法律保護和行政訴訟的程序過程等。書中含有大量案例或是說明性事例,另外附有案例分析步驟一覽表等,資料相當豐富與翔實,有助于讀者更好地了解德國的行政訴訟制度。
(〔德〕弗里德赫爾穆·胡芬著:《行政訴訟法》(第5版),莫光華譯,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法律與行政》(上、下卷)
本書是英國許多大學的行政法教科書,也是英國公法領域中享有盛譽的一部學術著作。本書對英國行政法基礎理論作了系統分析,超越了英美行政法教科書以制度描述和案例分析為主的傳統風格,它側重于對現實問題的研究,從而審視和分析法律及法理的優劣得失。本版充分記載了英國行政法實踐及理論的變遷,全面深刻地展現了英國行政法的現實圖景。本書共分為18章,主要內容要包括國家、政府與法律間的關系、紅燈理論、綠燈理論、黃燈理論、保守黨的改革、規則制定、政府、契約與競爭、規制與自我規制、申訴制度、裁判所、程序公正、司法審查、賠償與補償等。
(〔英〕哈洛、羅林斯著:《法律與行政》(上、下卷),楊偉東等譯,商務印書館2004年版)
《行政法原理與案例》
本書共分為三部分,內容包括:第一部分,政治、民主和官僚機構(民主與官僚機構、對官僚機構的執行控制、立法機關對官僚機構的控制、對機構的預設控制:法院與行政法);第二部分,行政程序(政府與信息、非正式機構活動、規則制定和裁定);第三部分,行政法中的實質性問題(公職人員法律、其他情況下的正當法律程序、起訴政府、總結和結論)。該書另附錄了《行政程序法》等法律。
(〔美〕史蒂文·J.卡恩著:《行政法原理與案例》,張夢中、曾二秀、蔡立輝等譯,中山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政治體制中的行政法》(第3版)
本書是美國第一本為公共管理專業方向撰寫的行政法教材,被美國與西歐國家許多大學和教育機構所選用。與普通行政法教材不同的是,本書從一個全新的系統理論角度,全面分析了美國政治體制中的行政法。全書以直接參與行政法律關系的行動者為切入點,進而結合美國公共管理涉及的問題,主要從行政權的發展歷程、行政程序的目的、行政法規的制定、行政命令的發布、行政自由裁量行為、對授權的司法審查以及社會權利和個人權利的平衡等方面,詳細介紹了美國行政法以及相關前沿性問題。同時本書還輔以生動的案例,為我們了解美國行政法提供了詳盡的素材。全書共分為12章,另外還附錄了美國《聯邦行政程序法》的條文。
(〔美〕肯尼思·F.沃倫著:《政治體制中的行政法》(第3版),王叢虎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行政裁判法》
本書由商務印書館早在民國時期發行,后經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在對現存殘本組織校對力圖保有原貌的基礎上改版發行。本書是1890年日本《行政裁判法》頒布后第一本專門論述該法的法學作品,具有法律注釋學性質。內容結構上主要由兩個部分組成,一是對當時日本行政訴訟法律規范體系進行介紹、梳理。二是對其核心法律規范進行理論解說。全書共分三章和附錄部分。第一章,總論,包括行政裁判性質、行政裁判制度、行政裁判與司法權。第二章,行政訴訟之目的,包括權利毀損之抗告訴訟(訴訟事項)、權利毀損之抗告訴訟(訴訟要件)、其他訴訟。第三章,行政訴訟手續,包括行政訴訟之當事者、行政訴訟之提起、行政訴訟之審理、行政訴訟之判決。鄭取先生在前言中評價該書:“其行文條文縷析,從容不迫,有如涓涓細流娓娓而來;而在文字背后又仿佛蘊蓄了巨大的洪流,予以讀者極大的玩味空間”,是研習日本行政訴訟法的重要歷史資料。
(〔日〕美濃部達吉著:《行政裁判法》,鄧定人譯,鄭取點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法國行政法》(第5版)
本書是以兩位英國學者為主撰寫并由法國行政法院法官協助完成的一本有關法國行政法的著作,視角頗為獨特。這本以英文撰寫的著作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法國行政法的全貌,自1962年出版以來就在英語世界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本書敘述的內容包括:法國行政法院的歷史、結構、組成、審判程序、管轄權、司法審查的前置條件、憲法與行政背景等。而其中用五章篇幅所描繪的行政法院制度是本書的一個重點所在,這主要是由于法國行政法的主要原則與制度大多來源于行政法院的判決。全書共分為十一章,另有多項附錄。
(〔英〕L.賴維樂·布朗、約翰·S.貝爾著,〔法〕讓·米歇爾·加朗伯特協助:《法國行政法》(第5版),高秦偉、王鍇譯,中國人民大學版社2006年版)
《德國行政法讀本》
這是一本關于德國行政法學的文集,由德國行政法學者從德國行政法的教材和著作中選編而成。因此,對于想快速并且全面地了解德國行政法精華的讀者而言,本書是較為適宜的選擇。本書在結構上,按照行政法學的體系劃分,有七個部分,分別是行政法的背景、行政法的基礎、行政組織、行政活動方式、對行政的監督、國家賠償和行政程序。另附錄了《聯邦德國行政程序法》。本書在內容上,主要著眼于行政法學的基本概念和基礎性問題,寫作時較為簡潔明了,條例清晰。另外選編者在寫作時也考慮了德國作為歐盟國家的特點,其寫作的視野較為寬闊,有利于為我們提供一個全面的德國行政法的基本輪廓。
(〔德〕埃貝哈德·施密特—阿斯曼著:《德國行政法讀本》,于安等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比較行政法》
本書原版于1893年出版于美國紐約,是行政法學領域的經典之作。民國初年此書被介紹到國內,成為了引入我國的第一本外國行政法著作,對中國行政法學之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書言語通俗曉暢,并力圖為進一步研究指示途徑。全書共分6編:第一編為“分權論”,對“行政”、“行政法”的基本含義進行了界定。第二編為“中央行政論”,著力論述行政元首之組織以及元首的行政權,這包括對當時美國、法國的總統,德國的諸侯與皇帝,英國國王,以及各國政府的參事院(樞密院)、中央諸部行政職權的探討。第三編為“地方行政論”,對諸國地方各級政府的沿革、行政組織的特征加以介紹,其中對美國著墨尤著。第四編為“官吏之法律”,它論述有關公務員制度,泛論官吏的選任資格、官吏的權利義務等。第五編為“行政部之作”,通過比較的方法,集中論述了有關行政部門性質的問題。最后一編為“行政部的監督”,在首先論述監督的必要之后,作者分別就司法的監督、民事審判廳、刑事審判廳的監督進行了分析。
(〔美〕古德諾著:《比較行政法》,白作霖譯,王立民、王沛勘校,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分析》
本書作者戴維·H.羅森布魯姆是美國大學公共行政學終身教授和美國國家行政學院院士,著名行政學家。該書以典型案例的分析來解剖公共管理領域涉及的法律事項,探析公共管理領域憲法價值與管理價值的沖突與融合;判例分析滲入私有化與外包等新公共管理的前沿領域;每個案例都凸顯最高法院法官對公共行政的深刻見解;提供美國“依法行政”應備的“行憲能力”以資參考。通過閱讀該書,讀者從“公法”的維度領略公共管理的生命力:如果一個美國警察為執法攔下一輛私家車,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公共雇員需要什么樣的“行憲能力”以“依法行政”;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官們是如何以其智慧將古典的《權利法案》訴諸公共行政的;憲法價值是怎樣以判例的方式解析公共機構的決策、效率、標準化以及私有化和外包這些公共管理的核心價值和前沿領域。
(〔美〕戴維·H.羅森布魯姆著:《公共管理的法律案例分析》,王叢虎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行政法的范圍》
本書是一部論文集,它源自一次在加拿大召開的國際行政法理論研討會中的演講與辯論。其主要議題便是人們對于行政法的范圍是否確定的爭論。學者們試圖思考政治體制的變化對行政法治所構成的挑戰。這些撰稿人大多超越了戴雪視角的狹隘處,使法學的任務不僅限于研究各種由法律規范所構成的“永恒完美體系”,而是注意到了現代社會變遷對法律體系和社會所造成的影響。由此產生的問題包括:行政法的使用范圍為何?公私法的區分還有意義嗎?如何加強公法對由于減縮政府規模引入私人機構而產生的“新領域”的控制?等等。普通法國家的作者從沙礫般繁多的案例中選擇范本,并對其進行了條分縷析以揭示法律原則演變的細致方法。
(〔新西蘭〕邁克爾·塔格特編:《行政法的范圍》,金自寧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
《德國行政法:普通法的分析》
本書以普通法的觀點研究德國行政法,豐富了比較行政法的研究。作者不僅以普通法的法律觀念,深刻地闡釋了德國行政法的重要原則與基本理論,而且依照德國行政法的結構體系,描述了行政法上關于行政行為、行政立法、行政程序、行政合同、行政責任、司法審查及行政法院等具有重大意義的行政法理論實踐問題。作者站在比較法學家的立場剖析了普通法國家的法學家們最感興趣的有關德國行政法的問題,并與英國、印度和美國的行政法作了相應的比較分析和研究,進而闡明了當代德國行政法與普通法國家相互借鑒和融合的內容和趨向。全書共分為五編,包括:第一編,緒論(介紹德國行政法的性質、范圍與歷史發展);第二編,行政機關的權力與功能(介紹行政立法、行政行為、行政合同、行政事實行為等);第三編,對行政權力的司法控制;第四編,行政法院與法律救濟;第五編,國家責任。全書體現了德國行政法的嚴謹的理論邏輯體系。
(〔印度〕M.P.賽夫著:《德國行政法:普通法的分析》,周偉譯,山東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憲制中的行政機關:結構、自治與內部控制》
本書的主題是如何控制行政機關。傳統憲法學采取的路徑是外部控制,也就是說,通過議會和法院來控制行政機關。本書作者指出,這種主流的研究方法固然重要,但卻存在內在缺陷。原因在于,在當代,行政機關的結構和運作越來越復雜,議會和法院根本無法切實完成控制任務。與傳統研究路徑不同,本書主要關注行政機關的內部控制,也可稱為行政機關的自我控制。多年以來,這是對行政機關的內部結構進行憲法和法律分析的第一部力作。作者指出,內部控制不但是當代條件下的必然選擇,也是外部控制得以運轉的必要依托。
(〔英〕特倫斯·丹提斯、阿蘭·佩茲著:《憲制中的行政機關:結構、自治與內部控制》,劉剛、江菁、軻翀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經濟公法》
本書簡明扼要地闡述了德國經濟公法的概念、體系、歷史、任務、手段以及作為經濟公法組成部分的經濟憲法、經濟行政以及競爭公法等內容。全書分為四篇。第一篇,經濟公法,介紹經濟公法的概念、歷史發展、經濟憲法等。第二篇,經濟行政。介紹經濟行政的組織結構、經濟公法的手段。第三篇,競爭公法,介紹對競爭有重大影響的國家行為,經濟公法的體系、公共采購等。第四篇,特別經濟行政法,包括工商業法、手工業法、旅店餐飲業法、商店關門法、電信法等內容。本書介紹的不僅僅是德國自身的經濟公法,同時還包括了歐盟法的相關內容。
(〔德〕烏茨·施利斯基著:《經濟公法》,喻文光譯,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英國行政法教科書》
本書是一部經過十幾年不斷完善、經受檢驗的英國優秀行政法教科書,它以詳略得當的案例引征,簡潔、清晰地勾勒和展現了英國行政法的歷史變遷、各項基本制度及其運作和最新發展的圖景。本書共分為22章。第一章是對行政法的總體分析,第二章則是對構成行政法基礎的關鍵性理念的闡釋(憲法理念及行政權)。第三、四章勾勒出現代行政國家的結構,以及歐盟的組織框架結構。此后,本書以所謂的“救濟鏈條”為線索探討責任機制這一核心問題。在對議會、各類監察專員、裁判所和調查為公民提供的救濟方式逐一進行評價之后,本書將焦點轉向詳細分析司法審查和法院更為宏觀的作用之上。鑒于《歐洲人權公約》和1998年《人權法》顯而易見的重要性,本書在第八章闡述了行政法與人權的關系,并在第十六章闡述人權法與司法審查的理由之關系,其目的在于試圖對行政法與人權的關系進行更為全面深入的探討和分析。本書進而詳細分析了對司法審查的明示和默示限制以及司法審查程序所能提供的救濟方式,并探討了公共機關簽訂合同問題和公共機關的侵權責任問題。最后一章簡要地評價了當前行政法的發展狀況。
(〔英〕彼得·萊蘭、戈登·安東尼著:《英國行政法教科書》(第五版),楊偉東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德國公法史(國家法學說和行政學1800—1914)》
本書論述了從拿破侖時代的舊“德意志民族神圣羅馬帝國”結束(1806年),直到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期間的公法學史。論述的核心問題是國家法、行政法和一般國家學說,對德國公法的研究有著重要意義。作者將公法學的發展與政治事件聯結在一起來考察,認為公法學與政治事件平行發展,它有時走在政治事件之前,有時也落在其后。大體上,1815年到1848年的公法學文獻明顯地比保守的政治更自由、更進步。在某種程度上,那些文獻走在政治的前面,存在著“思想超前”,尤其在憲法、選舉權、基本權利、分權和法律保護問題上,以及在新行政法的形式上更是如此。對于想了解德國公法的文化與政治背景的讀者而言,本書不失為一部佳作。
(〔德〕米歇爾·施托萊斯著:《德國公法史(國家法學說和行政學1800—1914)》,雷勇譯,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整理人:浙江工商大學法學院 呂尚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