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外國行政法法規譯文簡介
〔英〕人身保護法
該法于1676年5月由英國國會兩院通過,同年5月26日經國王簽署生效,1960年最后修正。該法共20條,主要內容有:須依逮捕令逮捕羈押人犯;在押刑事犯和刑事嫌疑犯或其代理人有權向法院申請“人身保護令”;禁止將在押犯移送英國的海外領地監禁;在押人犯的損害賠償請求權。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浙江大學公法與比較法研究所資料,2003年匯編(下文提及此資料時只寫資料名),第1頁)
〔法〕人權和公民權宣言
該法于1789年8月26日經制憲會議通過后正式發表,由序文和17個條文組成。主要內容有:人權是社會團體的所有成員享有的、不可讓與的、神圣的權利;人生而自由,在權利上是平等的;一切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障人的這些自然的、不可消滅的權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77頁)
〔德〕再審無罪判決賠償法
該法于1898年5月20日由德國政府頒布并生效,1971年被《刑事追訴措施賠償法》所廢止。該法共7條,主要內容有:再審無罪判決賠償范圍;請求權人及請求權;賠償金的計算;賠償金的支付及對第三者的請求權;賠償請求與處理程序;對軍事審判的適用。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13頁)
〔日〕非訴案件程序法
該法于1898年(明治31年)6月21日以法律第14號公布,自《民法》及《商法》施行之日(《民法》明治31年7月16日施行,《商法》明治32年6月16日施行)起生效。該法共210條,主要內容有:總則:管轄、審理與判決;各種類型的非訴案件。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25頁)
〔瑞士〕國家民事責任法
該法于1900年由聯邦議會頒布施行,共3條,主要規定公務員侵權行為的公法責任。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24頁)
〔德〕羈押賠償法
該法于1904年7月14日頒布施行(《帝國法律公報》第321頁),共12條,主要內容有:請求權范圍及限制;羈押賠償的計算;羈押賠償處理程序;賠償金的給付或停止。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14頁)
〔德〕官吏國家責任法
該法于1910年5月22日由聯邦議會制定(聯邦法律公報2300—9),共7條,主要內容有:明確國家責任主體;確立國家賠償責任范圍及其排除和限制;明確法院的訴訟管轄;確立涉外適用原則。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16頁)
〔奧地利〕行政強制執行法通則
該法于1925年7月26日由奧地利聯邦法律第267號公報公布,共13條,主要內容有:縣級國家行政機關負責強制執行范圍;強制執行原則、方式與程序;臨時處分;費用。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73頁)
〔美〕對于人民受美聯邦法院錯誤判決之救濟法
該法于1938年由美國參眾兩院通過并施行,共由4節組成,主要內容有:確立司法賠償的責任和范圍;規定無罪證據的要求;規定請求司法賠償的前提;規定訴訟求助制度和賠償標準。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8頁)
〔瑞士〕聯邦司法法
該法于1943年12月16日發布,1997年3月1日重新發布,共161條,主要內容有:聯邦法院的組織;訴訟回避;聯邦法院對公法事項的管轄權;聯邦法院的行政管轄權;訴訟津貼和費用。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25頁)
〔法〕最高行政法院組織法令
該法令由法國臨時政府于1945年7月31日頒布的第45—1708號法令公布,共86條,主要內容有:最高行政法院的組成及其成員的地位;最高行政法院在行政和立法方面的職權;最高行政法院的審判職能。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79頁)
〔美〕聯邦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45年由美國國會通過,1946年6月11日由杜魯門總統簽署公布生效,于1966年9月6日編入《美國法典》第五編,共45條,主要內容有:公共情報、機關規章、裁決意見、裁決令、記錄的規定;規章的制定;審理和裁決;制裁和裁決許可證的申請、中止及終止;司法復審。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9頁)
〔美〕各州標準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46年頒布施行,1970年由美國統一法律委員會修正,共19條,主要內容有:解釋有關法律概念;規程的通知程序、爭議及其解決途徑;聽證程序;行政裁決及對其不服的司法審查。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0頁)
〔美〕聯邦侵權求償法
該法由美國國會制定并頒布于1946年8月2日,溯自1945年1月1日起適用,共18條,主要內容有:合眾國的責任和實體法的適用;合眾國的賠償范圍和例外;聯邦侵權賠償中的原告和被告、法院管轄及侵權求償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5頁)
〔英〕行政法規法
該法于1946年由英國國會制定,1948年1月起施行,共13條,主要內容有:規定行政法規的定義及其公布;議會對行政法規制定的監督;財政部可以制定條例的范圍。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頁)
〔日〕內閣法
該法于1947年1月16日由日本國會以法律第5號通過,同年5月3日正式施行,共18條,主要內容有:內閣的組成和職能;內閣總理大臣的權限;內閣總理大臣和國務大臣的臨時代理;政令的界限;內閣官房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41頁)
〔英〕王權訴訟法
該法于1947年7月31日制定通過,1948年1月1日起施行,共54條,主要內容有:政府的侵權責任;政府的契約責任;王權訴訟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頁)
〔日〕國家公務員法
該法于1947年10月21日由國會通過,自1948年7月1日起施行,后經多次修改,共111條,主要內容有:國家公務員的分類;中央人事行政機構;官職的基準;罰則。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43頁)
〔日〕關于官吏服務紀律的命令
該法于1947年5月20日由修訂敕令第206號發布,共17條,主要內容有:確認公務員忠于職守、廉潔奉公、嚴守機密三項義務。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64頁)
〔日〕國家賠償法
該法于1947年(昭和22年)10月27日由國會以法律第125號公布并施行,共6條,主要內容有:公權力侵權的賠償責任、求償權;公營造物侵權的賠償責任、求償權;賠償責任者;規定相互保證主義。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66頁)
〔日〕警察官執行職務法
該法于1948年7月12日由第136號法律頒布施行,1954年第163號法律修改,共8條,主要內容有:立法目的;警察的質問;警察的保護;避難等措施;預防及制止犯罪;警察進入他人場所;警察使用武器。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67頁)
〔日〕輕犯罪法
該法由日本國會制定的1948年第39號法律公布,共4條,主要內容有:34種輕罪及其刑罰;刑罰的免除與并處;對教唆與幫助者的處理;適用本法的注意事項。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69頁)
〔日〕行政代執行法
該法于1948年6月14日公布,30天后生效,由6條正文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本法適用范圍;代執行;告誡與通知;表明身份;征收費用。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71頁)
〔日〕行政案件訴訟特例法
該法于1948年7月1日由法律第81號公布,1948年7月15日施行,1962年10月1日以1962年法律第139號廢止,由正文12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法律適用;起訴條件;時效;合并之訴;變更被告;第三人;證據;訴訟不停止執行行政處分;違法處分與公共利益。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72頁)
〔美〕聯邦司法審查法
該法由《美國法典》第五篇第701條至第706條、公法第94號至第574號、《美國法典》第二十八篇第1331條、第2112條、第2341—2351條構成。1946年,該法的內容僅作為《聯邦行政程序法》的一部分而存在。1948年,該部分改名為《聯邦司法審查法》,共11條,主要內容有:司法審查人及當事人;上訴法院的訴訟管轄權和司法審查權;最高法院的司法審查權;司法審查一般程序;訴訟代理和參與訴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1頁)
〔奧地利〕國家賠償法
該法于1948年12月18日由聯邦議會制定和頒布,1949年2月1日生效,共3章,主要內容有:國家賠償責任與賠償方式;國家賠償中的求償權;舉證、抗辯和時效;國家賠償程序;訴訟中止;公開審判的原則和例外;法院訴訟的管轄權;對外國人的適用。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75頁)
〔奧地利〕國家賠償法施行細則
該法于1949年2月1日由聯邦總統頒布并施行,共3條,主要內容有:規定被害人書面請求賠償的具體要求;規定官署通知被害人的義務;規定《國家賠償法》時間上的適用效力。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78頁)
〔日〕國家行政組織法
該法于1949年6月1日由國會通過實施,共24條,主要內容有:國家行政組織的設置、撤銷、職責;行政職務的設置;行政權限;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管轄與監督。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74頁)
〔日〕關于彈劾人事官員追訴之法律
該法于1949年12月16日由國會制定并實施,共6條,主要內容有:國會的決議;起訴議員的指定及其權限;起訴議員指定的取消及辭職;參議院議長的權限;追訴程序規程的制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77頁)
〔瑞典〕出版自由法
瑞典早在1766年就制定了《出版自由法》,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新聞出版自由法,現行法由瑞典國會于1949年通過,共14章122條。主要內容有:關于出版自由的規定;關于官方文件的公共特性;關于匿名的權利;關于出版品的印制及散布、期刊的出版;關于出版自由的違反、法律程序;關于私法上損害賠償的請求。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73頁)
〔奧地利〕行政罰法
該法由奧地利聯邦公報第172號于1950年5月23日頒布,共68條,主要內容有:行政罰法的總則規定:行政罰的一般要件、責任能力、處罰種類等;行政罰程序:一般原則、被告、正式審理程序、處罰命令、訴愿程序、執行等。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79頁)
〔日〕國家公務員職階制法
該法于1950年5月15日由國會通過并施行,至1965年修改過3次,由正文15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職階制的含義及有關定義;人事院的有關權限;職階制的基本原則。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78頁)
〔日〕刑事補償法
該法于1950年1月1日由國會以法律第1號公布并施行,至1982年最后修改,由正文26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補償范圍和條件;補償方式與標準;刑事補償同損害賠償的關系;管轄法院;刑事補償請求人;刑事補償請求與處理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99頁)
〔日〕地方公務員法
該法于1950年12月13日由國會通過,至1981年11月20日先后修改過27次,由正文62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立法目的和適用對象;人事機關:任命權者、人事委員會和公平委員會的權限及組成等。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81頁)
〔奧地利〕普通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25年7月由奧地利國會通過,于1926年1月1日正式公布生效?,F行奧地利《普通行政程序法》是國會于1950年5月23日在1925年行政程序法的基礎上通過修改而重新公布實施的,共80條,主要內容有:基本原則:效率原則、職權主義原則;通則:管轄、回避、代理、秩序罰和放肆罰的適用條件和程序;調查程序:目的和過程、證據;裁決;法律救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88頁)
〔芬蘭〕公務文件公開法
該法自1951年通過,1952年1月1日起生效,共28條,主要內容有:公務文件的公開;應保密的文件;取得與個人有關文件的權利;文件保密的終止;特別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31頁)
〔韓〕行政訴愿法
該法于1951年8月3日以法律第211號公布,共14條及附則,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訴愿機關;訴愿書;訴愿期限;訴愿受理;訴愿裁決。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03頁)
〔韓〕行政訴訟法
該法于1951年8月24日以第213號法律公布,共14條,主要內容有:行政訴訟的范圍;提起行政訴訟所應遵循的規定;法院在行政訴訟中的職權或職責;法院判決的效力。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05頁)
〔芬蘭〕公務文件公開法例外規定命令
該法于1951年12月12日通過,1952年1月1日施行,共5條,主要內容有:需要保密的文件;附屬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35頁)
〔印度〕全印文官法
該法于1951年由國會制定并頒布,共4條,主要內容有:簡稱和定義;任用和服務條件的規定;現行規章繼續有效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81頁)
〔日〕職員身份保障規則
該法于1952年5月23日由人事院制定,同年6月1日起施行,1979年12月28日最后修改,共12條,主要內容有:確立平等對待原則;規定職員休職的條件、期限及復職;規定違反本人意愿的降職和免職條件。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03頁)
〔日〕公務員懲戒規則
該法于1952年5月23日由人事院制定,同年6月1日起施行,至1971年先后修改過3次,共8條,主要內容有:規定懲戒的具體形式;規定懲戒的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05頁)
〔聯邦德國〕行政送達法
該法于1952年7月1日頒布,3個月后生效,1990年9月12日最后一次修正,共21條,主要內容有:送達范圍和送達必要性;送達方式;適用于所有送達方式的規定;適用于接收回執行政機關送達方式的特別規定;送達的特別方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17頁)
〔日〕對不當處分的申訴規則
該法于1952年9月26日由人事院制定,自1952年10月1日起施行,共66條,主要內容有:審查請求的提出和審查;公平委員會的組成;審理程序;再審的請求和判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06頁)
〔奧地利〕關于憲法法院的聯邦法
該法最初的文本公布在聯邦法律公報1953/55上,后經歷次修正,共90條,主要內容有:憲法法院的組織、程序;關于法規、條約合法性的爭議;有關選舉、公眾參與、公眾咨詢和全民公決的爭議;聯邦最高機構和州最高機構的憲法責任;提起憲法訴愿。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01頁)
〔聯邦德國〕行政執行法
該法于1953年4月27日頒布,1953年5月1日生效,1997年12月17日最后一次修改,共22條,主要內容有:貨幣債權的行政執行;對行為、容忍或不作為的行政強制執行;費用、過渡及最后條款。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21頁)
〔聯邦德國〕行政強制執行法
該法于1953年5月1日生效,共22條,主要內容有:對金錢債權的執行;對行為、容忍或不作為的強制;職務行為的費用。
(朱琳譯,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1996年第4期,第73—75頁)
〔聯邦德國〕官員法
該法于1953年7月14日經聯邦議院通過實施,1980年最后修改,共202條,主要內容有:官員的含義;任用制度;官員的法律地位;人事管理機構。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24頁)
〔日〕警察法
該法于1954年6月8日以第162號法律通過,同年7月1日起施行,經1972年第10號法律最后修改,由正文79條及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立法目的和警察的職責;國家公安委員會的設置、任務和職權;警察廳的設置、內部組織、附屬機關和地方機關。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14頁)
〔印度〕全印文官行為條例
該法于1954年制定,后經多次修改,共20條,主要內容有:文官成員在從事政治活動和參加選舉上的限制;文官成員與政府、新聞部門的關系;文官成員在財產關系上的規定;文官成員在個人行為上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82頁)
〔印度〕行政官干部條例
該法于1954年制定,后經多次修改,共13條,主要內容有:簡稱和定義;干部的組成和人數;干部的調配和任命。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86頁)
〔印度〕全印文官紀律與上訴條例
該法于1955年制定,共23條,主要內容有:懲戒形式;懲戒權限;懲戒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88頁)
〔意大利〕行政程序法(草案)
《行政程序法(草案)》于1956年7月由眾議院通過,但到1958年兩院解散前,該法案始終沒有被參議院通過,草案共63條,主要內容有:行政組織:機關的權限、獨任機關、合議機關;行政程序;行政行為:行政行為的形式、效力及無效的規定;行政行為的再審查。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07頁)
〔聯邦德國〕萊茵州柏爾茲行政強制執行法
該法于1957年7月8日頒布,1958年1月1日正式施行,共67條,主要內容有:執行權:適用范圍、執行依據、執行機關、對機關及公法人執行、執行時間;執行程序:搜查、證人、執行記錄、執行停止、損害賠償、法律救濟;執行方法:適用、代執行、強制金、執行告誡。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45頁)
〔瑞士〕聯邦責任法
該法于1958年3月14日通過,1959年1月1日生效,共27條,主要內容有:對人員的適用范圍;聯邦責任與追償;賠償計算范圍;訴訟管轄;聯邦民事主體及民法適用;公務員的三種責任及關系;接受聯邦委托任務的特殊組織及其人員的責任;時效和喪失請求權。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48頁)
〔西班牙〕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58年7月17日頒布,1958年11月11日起實施,由正文146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行政機構:一般原則和管轄權、集體領導機構、權屬沖突、回避等;利害關系人;行政行為及其審查:依職權審查、行政訴愿等;程序:特別程序、制裁程序等。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94頁)
〔法〕憲法委員會機構設置法
該法于1958年11月7日以第58—1067號法通過,后經多次修改,共61條,主要內容有:憲法委員會的組織構成;憲法委員會的功能;混和性及過渡性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85頁)
〔瑞士〕聯邦責任法執行法令
該法于1958年12月30日制定,1959年1月1日生效,共8條,主要內容有:請求賠償與管轄;聯邦對公務員的追償;在法院訴訟中,聯邦方的代表人;追究公務員刑事責任中的授權;生效及其他有關法的撤銷。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52頁)
〔聯邦德國〕行政法院法
該法于1960年1月21日通過,同年4月1日生效,1997年12月22日最后一次修改,共195條,主要內容有:法院的組織;訴訟程序;裁判的執行。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49頁)
〔聯邦德國〕萊茵蘭——法耳茨州行政法院法施行規則
該規則于1960年4月1日制定,同年7月26日生效,共22條,主要內容有:普通行政法院的有關規定:州司法部長、州高等行政法院審判團的組成、標準監督程序;審判團之前的異議程序:異議管轄、法律委員會的構成、異議程序、監督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78頁)
〔日〕行政案件訴訟法
該法于1962年5月16日以法律第139號頒布,2004年6月9日以法律第83號修訂,由正文46條及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抗告訴訟:撤銷訴訟、其他抗告訴訟;當事人訴訟;民眾訴訟及機關訴訟;補則。
(王彥譯,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2005年第1期,第112—124頁)
〔日〕行政案件訴訟法
該法于1962年5月16日制定,同年10月1日生效,由正文45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明確訴訟類型的劃分;采用原告選擇自由主義原則;確認特別管轄制度;完善行政處分的停止執行和內閣總理大臣異議制度;確認之訴限制在依現存的法律關系之訴不能達到目的時才能提起。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38頁)
〔挪威〕議會行政監察專員法
該法于1962年6月22日制定,后經多次修改,共15條,主要內容有:專員的選舉;專員的權力范圍;有關申訴的詳細要求與申訴的時間限制;專員的權利及義務。
(范艷萍譯,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1999年第1期,第77—81頁)
〔日〕行政不服審查法
該法于1962年9月15日以法律第160號公布施行,共58條,主要內容有:總則:立法宗旨、不服審查的種類及范圍;程序:對處分的審查請求、對處分的異議申請、對不作為的不服申請、再審查請求;教示:必要的教示、通過請求的教示。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29頁)
〔日〕行政程序法草案
該草案于1964年通過施行,共168條,主要內容有:目的和適用范圍;行政機關的管轄、處分、調查、送達;有關聽證、回避、代理人、費用、辯明、救濟等程序的規定;處理苦情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45頁)
〔美〕行政會議法
該法于1964年8月30日公布施行,編號公法88—499號,編入《美國法典》第五篇,共6節,主要內容有:本法的宗旨、定義;行政會議的組成、權力、義務、組織;為實現宗旨的撥款。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5頁)
〔聯邦德國〕行政程序法標準草案(慕尼黑草案)
該法于1966年3月完成起草工作,因聯邦內務部在慕尼黑主持“聯邦與邦起草委員會”討論該《草案》,故又稱之為“慕尼黑草案”,共85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土地管轄和職務上協助;行政程序的一般規定;行政處分;公法契約;特別種類的程序;法律救濟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81頁)
〔美〕聯邦侵權求償法請求協議規則
該規則由美國國會于1967年1月18日制定,共11條,主要內容有:協議請求人資格的認定;協議申請的提起與受理;對證據與資料的要求;被請求機關的有關權限;賠償請求的終局拒絕及復審;認可請求后的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2頁)
〔挪威〕公共行政法
該法于1967年2月10日通過,1998年1月9日最新修改,共43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定義;不具備資格的規定;關于行政程序的一般規定;個別決定的準備;行政決定的復議與撤銷;關于錯誤的后果、行政決定執行的阻礙與生效的規定。
(王萬華譯,譯文載應松年主編:《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中國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下文提及本書時只寫書名,第400頁)
〔韓〕1967年國家賠償法
該法于1967年3月3日以法律第1899號由國會制定頒布,30日后施行,共17條,主要內容有:國家賠償范圍;賠償方式與標準;責任主體與求償;國家賠償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06頁)
〔韓〕國家賠償法施行令
該施行令于1967年4月13日以第3005號大總統令頒布,后經7次修正,由正文25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具體賠償標準的確定和費用計算;審議會的設置、管轄與有關制度;法務部部長的地位和作用;對加害行為公務員的措施;申請與賠償決定的要求。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09頁)
〔美〕情報自由法
該法于1967年7月6日施行,后經多次修改。該法列入《美國法典》第五篇,共5條,主要內容有:公眾取得政府文件的途徑和方法;免除公開政府文件的內容;公眾申請權的司法救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8頁)
〔聯邦德國〕政黨法
該法于1967年7月24日公布,1979年12月21日最后修改,共41條,主要內容有:政黨的概念、地位及其任務;政黨內部的組織原則、結構、權利、職能和使命;候選人的產生;規定國家提供政黨競選經費和財務匯報制度;政黨違反憲法的處置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96頁)
〔蘇聯〕關于審理公民建議、申請和控告的程序
該規定于1968年4月12日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令頒布,共有19項規定,主要內容有:規定公民有建議、申請和控告權;規范對公民的建議、申請和控告的處理;違反規定的責任及救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83頁)
〔瑞士〕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68年12月20日制定,1969年10月1日生效,共82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與概念;行政程序的一般規定;訴愿程序;聯邦行政委員會的程序。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150頁)
〔民主德國〕1969年國家責任法
該法于1969年5月12日通過并生效,1990年兩德統一后廢止,共8條,主要內容有:責任的必要條件和范圍;有關程序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257頁)
〔捷克斯洛伐克〕1969年關于國家機關決定或不當公務行為造成損害的責任的法律
該法于1969年6月5日通過,1969年7月1日生效,共32條,主要內容有:違法決定造成損害的責任;羈押或刑罰決定造成損害的責任;初步審理的程序;追償權、賠償范圍;不當公務行為造成損害的責任;一般條款、過渡條款和最后條款。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259頁)
〔奧地利〕刑事賠償法
該法于1969年7月8日通過,1969年10月1日生效,共14條,主要內容有:刑事賠償義務范圍和方式;對被害人賠償權的特別保護;刑事賠償案件的處理程序、訴訟管轄;時效、法律適用及執行。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19頁)
〔挪威〕行政公開法
該法于1970年通過,挪威國王公布,國王指定之日期施行,共13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與含義;不予公開的事項;申請公開的程序;申請被拒的救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36頁)
〔聯邦德國〕刑事追訴措施賠償法
該法于1971年3月8日由聯邦眾議院經聯邦參議院同意制定,3月11日公布,1個月后生效,后經修改,共21條,主要內容有:刑事賠償范圍;刑事賠償的免除和拒絕;賠償計算范圍和標準;賠償權利人和賠償義務機關及求償權;刑事賠償的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04頁)
〔英〕行政裁判所與調查法
該法于1971年8月27日正式生效,共20條及4個附則,主要內容有:行政裁判所理事會及其職能;行政裁判所的組成、訴訟程序和調查;對行政裁判所的司法監督。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5頁)
〔聯邦德國〕1973年國家賠償法(草案)
聯邦德國聯邦政府國家責任法改革委員會于1973年制定了《國家賠償法》(草案),該法于1981年6月26日頒布,1982年1月1日起施行并生效,后于1982年10月19日被聯邦憲法法院判決無效,共39條,主要內容有:國家賠償的范圍;賠償方式及計算原則;賠償請求人及請求權;賠償主體及求償;法院管轄;因暴動損害的賠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08頁)
〔韓〕監察院法
該法于1973年1月25日頒布并生效,由正文52條及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監察院的目的、地位、組織;監察院的權限、范圍、方法;監察結果的處理與再審。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14頁)
〔美〕文官法
全稱是《調整和改革美國文官制度的法律》(A Bill to Regulate and Im-prove the Civil Service of the United States),另稱“彭德爾頓法”(Pendelton Act)。該法于1883年由國會通過,經1974年最后修正,共15條,主要內容有:設立文官委員會;文官委員會的職責;禁止事項及其處罰。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5頁)
〔美〕文官法實施細則
該法1883年由總統發布后經1974年最后修正,共10部分,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通過競爭制度的任用;競爭性地位的取得;禁止政治活動;競爭性公務的例外情況;人員調整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8頁)
〔美〕私人秘密法
該法于1974年由美國國會制定,1975年9月實施,被編入《美國法典》第五篇第552條第1節,成為美國1946年《聯邦行政程序法》的一部分,共17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公開私人秘密的條件及其例外;私人取得和修改自己檔案記錄的權利;機關的義務;司法救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3頁)
〔聯邦德國〕巴伐利亞州關于在行政訴訟中公共利益代表人的法令
該法于1960年3月23日首次頒布,1974年12月9日最后一次修正,至1975年11月4日,巴伐利亞中央政府重新頒布該法令,并于同年11月15日生效,原法令同時失效,共8條,主要內容有:行政訴訟中的公共利益代表人:州檢察機關;檢察官的任命及檢察機構的領導關系;州檢察機關的職責。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13頁)
〔聯邦德國〕違反秩序罰法
該法于1968年5月20日公布,1975年1月2日修正,共135條,主要內容有:行政處罰的適用范圍、種類、適用規則及處罰時效;行政處罰的程序;應受處罰的幾種特別行政違法行為。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15頁)
〔日〕政治資金調整法
該法于1975年由國會通過,1976年1月1日起施行,共33條及附則,主要內容有:立法目的;政治團體的呈報;報告書的公開;捐款的限制;罰則。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67頁)
〔聯邦德國〕行政共決法
該法于1976年3月18日批準,1976年7月1日生效,主要內容是:實行雇員參與監事會(其職責實際相當于董事會)制度。其基本形式是,企業重大決策和雇員切身利益問題,都由資方與雇員來共同決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59頁)
〔聯邦德國〕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76年5月25日通過,1977年1月1日生效,共103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土地管轄、職務上協助;行政手續的一般規定;行政處分;公法契約;特種手續;法律救濟程序;榮譽職工作、委員會。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37頁)
〔美〕陽光下的政府法
該法于1976年9月13日制定并實施,編號公法94-409,該法被編入《美國法典》第五篇第5526節,共6條,主要內容有:立法目的;適用機關;會議公開及其免除舉行公開會議的理由;會議程序;司法審查。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9頁)
〔澳大利亞〕法令援引法
該法于1976年7月28日法令公報公布并施行,1989年《自治(法令援引)法》(1989年第21號)使大部分條例的援引得以改變,以致該法令施行后這些條例可被援引為法令,共7條,主要內容有:法令的參照適用,聯邦的法令;法令或規則重印中修正案的并入。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007頁)
〔南斯拉夫〕行政訴訟法
該法于1976年12月4日通過,1977年1月14日公布,1977年7月1日生效,共80條,主要內容有:有權提起行政訴訟的主體;行政訴訟的范圍;管轄權和法律手段;訴訟程序;特別條款。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248頁)
〔澳大利亞〕行政決定(司法審查)法
該法于1977年6月16日通過,1980年10月1日生效,此后作了9次修正,共20條,主要內容有:申請司法審查的理由;申請權和受理法院的自由裁量權;申請人;舉證、審理、裁判等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009頁)
〔美〕政府行為道德法
該法于1978年10月26日通過,1979年7月1日起施行,共37條,主要內容有:規定政府官員的財產申報制度;申報主體、內容、程序;主管機關。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25頁)
〔美〕美國法典
該譯文共翻譯四編:第41編第9章合同糾紛法、第5編、第28編、第31編,主要內容有:第41編第9章合同糾紛法:適用范圍;簽約官的裁定;訂約人的上訴權利和上訴行政機關委員會;小額索賠的規定;對委員會裁決的司法審查。第5編:GS-16、17、18級職務的分類。第28編:合眾國作為被告的訴訟;判決的支付和公斷解決;總審計長對案件的分配。第31編:判決、裁決和公斷解決。
(馬龍譯,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1998年第3期,第95—102頁)
〔法〕公務員總章程
該法于1946年10月5日通過,經1978年7月17日最后修正,共56條,主要內容有:總則;適用范圍和公務員的權利義務;公務員的任用、晉升、懲戒。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90頁)
〔法〕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的多項措施及行政、社會和稅務方面的各項規定
該規定是各項措施的匯編,已收集到的資料內容主要為:第一編為1979年7月11日第79-587號法律的若干條款,刊載于1979年7月12日政府公報,內容涉及查閱無記名的行政文件的自由。第五編內容涉及社會范疇的規定。第七編內容涉及國籍法的規定。第八編內容涉及稅務及財政方面的規定。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591頁)
〔瑞士〕聯邦委員會與聯邦行政機構組織管理法
該法于1978年9月19日制定,1979年1月8日實施,共73條,主要內容有:聯邦委員會的地位、職權、領導體制、工作制度、成員等;聯邦委員會各部的權限、參謀機構、工作協調;聯邦行政機構的設置;聯邦行政機構組織細則。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54頁)
〔瑞士〕聯邦公務員法
該法于1927年6月30日制定,1979年7月1日修訂,共68條,主要內容有:公務員的定義、任用制度、權利與義務、紀律責任;人事機構。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63頁)
〔德〕官員資歷條例
該法于1978年11月15日制定,1979年2月1日生效,共47條,主要內容有:確立資歷原則和功績原則;規定各類職務的錄取和晉升條件;規定工作鑒定制度;規定進修制度。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61頁)
〔西班牙〕憲法法院組織法
該法于1979年10月3日頒布,由102條正文、5條過渡性規定、2條附屬性規定組成,主要內容有:憲法法院的組織、權力、法官、職員;宣布違憲的程序;請求憲法保護的上訴;憲法沖突的規定;宣布國際條約的合憲。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912頁)
〔法〕說明行政機關理由及改善行政機關與公眾關系法
該法共15條,主要內容有:應當說明理由的行政決定;說明理由的程序。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596頁)
〔蘇聯〕蘇聯和各加盟共和國行政違法行為立法綱要
該法于1980年10月23日通過,1981年3月1日起施行,共42條,主要內容有:總則:立法任務、權限、所遵守的法制原則;規定行政違法行為和行政責任;處理行政違法案件的機關;行政違法案件的訴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86頁)
〔韓〕1980年國家賠償法
該法于1967年3月3日以第1988號法公布,1978年2月5日以第2459號法修正公布,1980年1月4日以第3235號法修正公布,共17條及附則,主要內容有:賠償責任、賠償標準;因公共設施有瑕疵的責任、費用負擔者的責任、對外國人的責任;賠償審議會的設置、權限;賠償處理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21頁)
〔澳大利亞〕聯邦訴訟(費用)法
該法于1981年由聯邦議會通過,同年4月14日得到英王批準生效,后經3次修正,共22條,主要內容有:立法解釋;各類價格表;費用的支付、限制、列支;法院權力的限制。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024頁)
〔蘇聯〕關于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中的不法行為給公民造成損害的賠償法令
該法令于1981年5月18日通過,共4項,主要內容有:國家機關、社會組織和公職人員在執行公務中的不法行為給公民造成損害的賠償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96頁)
〔蘇聯〕關于調查機關、偵查機關、檢察院和法院的不法行為給公民造成損害的賠償程序條例
該條例于1981年5月18日批準,主要內容有:賠償范圍、賠償數額、賠償主體、賠償程序、請求權人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94頁)
〔聯邦德國〕國家賠償法
該法于1981年6月26日由聯邦總統簽發,1982年1月1日起生效,共38條,主要內容有:賠償范圍和賠償責任原則;賠償方式、賠償標準;請求權人及請求權;責任主體及追償;聯邦及各州法令的調整。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76頁)
〔澳大利亞〕資訊公開法
該法于1982年制定,公布時所指定日期開始施行,共7編,主要內容有:立法目的、概念解釋;特定文件及資訊的公布;查閱文件的權利、程序、形式、費用,駁回查閱文件的情形;不得查閱的文件類型;個人記錄的更正與評注;查閱相關裁決的復審。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031頁)
〔葡萄牙〕憲法法院組織、工作和程序法
該法于1982年頒布,后經4次修正,共115條,主要內容有:憲法法院的權限、組織、工作;憲法法院的審查程序;有關選舉的訴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957頁)
〔加拿大〕資訊取得法
該法于1982年通過,共77條,主要內容有:取得記錄的權利及權利人;政府機關資訊公開;請求的程序、費用,拒絕提供的處理;不予提供資訊的事項;資訊局局長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48頁)
〔新西蘭〕公務資訊法
該法于1982年通過,1983年7月1日生效,共53條,主要內容有:《公務資訊法》中的名詞解釋;請求取得公務資訊;特定文件與資訊的公布及接觸;取得個人資訊的權利、拒絕提供的理由;調查專員及對決定的審查、結果處理;資訊局的成立、職權、組成、成員任期等。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38頁)
〔韓〕憲法委員會法
該法于1982年4月2日公布并施行,到1988年9月1日由于《憲法法院法》的施行而廢除,共40條,主要內容有:憲法委員會的組織;審查對象、原則及期限;違憲審查程序;彈劾審查;解散政黨的審判。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24頁)
〔加拿大〕法院實施之國家豁免法
該法于1982年6月3日制定,并從宣告之日起生效,共18條,主要內容有:外國國家在加拿大法院管轄上享有的豁免權;外國國家參加的訴訟程序及在該程序中外國國家享有的豁免權;為執行本法而作的一般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44頁)
〔韓〕行政監督法
該法于1982年12月31日由總統令第11013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生效,共34條,主要內容有:監督的種類、計劃、調整、實施;中央監督協議會;監督責任制;監督結果的處理;擔任監督公務員的資格。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27頁)
〔法〕關于公務員權利和義務法
該法于1983年7月13日以第83—634號法律公布,共30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和公務員的資格條件;公務員的權利和自由;公務員的義務。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98頁)
〔土耳其〕憲法法院組織和審判程序法
該法于1983年11月10日以第2949號法律通過并生效,共65條,主要內容有:憲法法院的一般原則;選舉成員及成員資格的終止規定;人事制度;憲法法院的職權、調查和審判程序;憲法法院的財政、人事和職員。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64頁)
〔法〕行政機關與其使用人關系法令
該法共11條,主要內容有:履行法律面前平等原則要求的規定;行政程序的規定;國家機關和公共行政機構所設咨詢機關的運作。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599頁)
〔日〕行政程序法草案
該草案共13項內容,主要內容有:總則:適用范圍、當事人、調查、送達;處分程序:申請、通知、聽證、意見申述、處分理由說明、處分基準;命令制定程序;特別程序的規定。
(本項內容系摘錄自古登美著《從日本1983年行政程序法草案論行政程序法之法典化》一文,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486頁)
〔韓〕行政訴訟法
該法由46條正文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撤銷訴訟的相關規定;撤銷訴訟以外的抗告訴訟;當事人訴訟;民眾訴訟及機關訴訟。
(吳東鎬、康貞花譯,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2006年第3期,第132—140頁)
〔法〕關于國家公職的法律條款
該法于1984年1月11日以第84—16號法律公布,共93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咨詢機構;擔任公職的條件;職業結構;紀律懲戒;最后終止職務。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202頁)
〔蘇聯〕俄羅斯聯邦行政違法行為法典
該法于1984年6月20日通過,1985年1月1日起施行,前言2條,正文307條,主要內容有:行政違法行為的概述和行政責任;各種類型的行政違法行為;被授權處理行政違法案件的機關;行政違法案件的訴訟;行政處罰決定的執行。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97頁)
〔韓〕行政審判法
該法于1984年12月15日以法律第3755號頒布,自公布之后經過3個月之日起施行,后經4次修改,共44條,主要內容有:行政審判的對象、種類;審判機關的種類、組成;當事人以及關系;審判請求的提出、方式、變更;審理和裁決。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31頁)
〔韓〕行政審判法
該法于1984年12月15日以法律第3755號公布,1985年開始施行,后經數次修改,共44條,主要內容有:審判機關的規定;當事人以及關系人的規定;審判請求的規定;審理和裁決的規定。
(尹龍澤、呂艷濱譯,譯文分兩部分,分別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4期和2003年第1期)
〔美〕制定行政規章規劃程序
該法于1985年1月4日以第12498號總統令發布,共5條,主要內容有:立法目的和一般的必要條件;提交制定規章計劃草案;《政府制定規章計劃》的審查、編纂和公布;管理和預算局職權;司法審查。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54頁)
〔丹麥〕取得公共行政部門檔案法
該法于1985年12月19日公布,1987年1月1日施行,共18條,主要內容有:適用范圍;取得行政部門檔案的權利及其例外;請求取得公共行政檔案的考量決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56頁)
〔美〕資訊公開法
該法的主要內容有:對一般公眾提供的資訊;行政機構提供資訊的行政規則;不予提供資訊的事項;資訊記錄和會議記錄。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56頁)
〔瑞典〕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86年通過,共33條,主要內容有:處理機關的權力與義務;當事人的訴訟權利;程序性事項的規定。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424頁)
〔奧地利〕聯邦行政之公開義務暨修正一九八六年聯邦部會法之聯邦法律
該法于1987年通過,1988年1月1日起生效,共5條,主要內容有:行政機關對其職務事項的公開義務;人民請求資訊公開的方式;資訊公開的時間;拒絕請求的處理。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22頁)
〔奧地利〕各邦及各州行政之公開義務之聯邦基本法
該法于1987年通過,1988年1月1日起生效,即《資訊公開基本法》,共7條,主要內容有:行政機關公開資訊的義務;人民請求資訊公開的權利、方式;拒絕請求的處理。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23頁)
〔聯邦德國〕違反秩序法
該法于1987年2月19日公布,1992年7月15日最后一次修改,共4編135條,主要內容有:總則:適用范圍、處罰依據、罰款、時效等規定;各種類型的罰款程序;具體的違反秩序行為;最后規定。
(鄭沖譯,譯文分三部分載《行政法學研究》1995年第2期、第3期、第4期)
〔蘇聯〕全民討論國家生活重要問題法
該法于1987年6月30日公布,由前言和正文16條組成,主要內容有:列舉討論的重要問題;全民討論的程序;居民對地方性重要問題的討論。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239頁)
〔蘇聯〕對公職人員損害公民權利的違法行為向法院控告的程序法
該法于1987年6月30日通過,1988年1月1日生效,由前言和正文12條組成,主要內容有:向法院控告的權利和控告行為;提出控告的程序;對控告的審理、裁決;不服判決的處理。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242頁)
〔韓〕行政程序法草案
該法共71條,主要內容有:行政機關的管轄及協調;當事人及其他利害關系人;行政處分程序;行政計劃的確定程序;行政立法的預告程序;行政預告程序和行政指導程序。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551頁)
〔韓〕憲法法院法
該法于1988年8月5日以第4017號法律公布,同年9月1日生效,由正文76條及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憲法法院的管轄對象、法官的任免和資格要求、法院經費來源;憲法法院的組織體制;憲法法院的一般審判程序和特別審判程序;罰則及附則。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41頁)
〔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行政違法處罰法
該法于1990年1月1日起生效,共42條,主要內容有:規定行政違法行為的概念、處罰對象、處罰原則;處罰方式和其他行政措施;行政違法處罰權限、程序;獎勵與處罰。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75頁)
〔澳大利亞〕首都轄區行政上訴裁判所法
該法最新修訂于1999年4月14日,共5部分,64條,主要內容有:行政上訴裁判所的建立、組織;裁判所對決定的復審。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068頁)
〔澳大利亞〕行政法
該法于1989年公布,共5條,主要內容有:規定行政權的行使;規定未被分配的行政事務;關于授權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065頁)
〔英〕刑事傷害賠償方案
該法于1964年6月24日公布,同年8月1日生效,經1990年最終修正,除序言外,由30條組成,主要內容有:刑事傷害賠償委員會組織、人員、經費來源;刑事傷害賠償范圍、依據與標準;申請與決定賠償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8頁)
〔蘇聯〕關于緊急狀態法律制度的法律
該法于1990年4月3日通過,共17條,主要內容有:緊急狀態的宣布、期限、取消;在緊急狀態下可采取的措施;違反者的處理;受侵害者的救濟。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245頁)
〔意大利〕行政程序與公文查閱法
該法于1990年8月7日通過,共31條,主要內容有:規定行政程序的負責人;行政程序的參與;行政行為的簡化;查閱行政文件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417頁)
〔美〕路易斯安那州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91年經州第三次特別會議修正,編入路易斯安那州修訂法典第49篇第13章,共21條,主要內容有:有關法律術語的定義;通過規則的程序;裁決程序。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61頁)
〔奧地利〕普通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91年1月1日生效,共80條,主要內容有:通則:官署、利害關系人及其代理人、秩序罰與放肆罰等;調查程序:目的及過程、證據;裁決;法律保護:訴愿、獨立行政評議會程序的特別規定、裁決變更等;費用與執行。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121頁)
〔葡萄牙〕行政程序法典
該法于1991年11月15日頒布,經1996年1月31日修改,共189條,主要內容有:應遵守的各類原則;行政機關的設置、組成、會議、表決、權限及其沖突的處理;利害關系人的規定;行政程序、行政活動、行政行為的效力;異議及行政上訴;行政合同、行政執行。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976頁)
〔日〕行政程序法綱要案
該綱要案于1991年11月29日通過,共36條,主要內容有:對申請的處分:審查標準、處理期限、拒絕理由;不利處分:處分標準、辯明程序、聽證程序、理由提示;行政指導。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73頁)
〔日〕公正、透明之行政程序委員會報告
該報告共6點,主要內容有:對申請所為的處分;不利益處分;行政指導。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504頁)
〔日〕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93年11月12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1年內由政令規定施行日期,由正文38條及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總則:立法目的、特別法與普通法的關系、法律術語解釋適用范圍;不利益處分:聽證、辯明機會;行政指導。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79頁)
〔日〕環境基本法
該法于1993年11月19日以法律第91號公布,由正文46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環境保全的意義;關于環境保全的基本對策:環境基本計劃、環境標準、國家采取的對策、國際協作、地方公共團體的對策;環境審議會、公害對策會議。
(汪勁譯,譯文載《環球法律評論》1995年第4期,第86—92頁)
〔西班牙〕公共行政機關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
該法于1992年11月26日通過,并經國王胡安·卡洛斯一世批準,1992年11月27日發表于《國家官方公報》第285期,公布之日起3個月后生效,共146條,主要內容有:公共行政機關及其相互間的關系;公共行政機關的部門;利害關系人的規定;公共行政機關的活動;行政機關及行政行為;行政程序的總規定;通過行政程序進行行為審議;進行民事和勞動訴訟前的申訴;處罰權的規定;公共行政機關及其當局和其他工作人員的責任。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928頁)
〔荷蘭〕行政法通則
該法自國王敕令規定生效之日起生效,共11章,主要內容有:行政相對人與行政機關的規定;關于命令的一般規定和特殊規定;行政執行(行政執法);異議和復議、訴訟的特殊規定;向法院起訴的特殊規定;關于行政機關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786頁)
〔美〕管制計劃與審查行政命令
該法共11條,主要內容有:管制哲學和原則的闡釋;管制計劃和審查程序;制定有效管制計劃所遵守的程序;對現有規章的調整和集中審查;沖突的解決;機關職權和司法審查。
(于立深譯,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2002年第4期,第84—92頁)
〔荷蘭〕荷蘭國基本行政法典(行政程序法部分)
該法共9章,主要內容有:個人和行政機關之間的關系;關于命令的一般規定和特殊規定;行政執行及處罰;關于行政復議及申訴的一般規定和特殊規定;關于向法院提起訴訟的一般規定和特殊規定。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379頁)
〔俄〕關于俄羅斯聯邦憲法法院的聯邦憲法性法律
該法于1994年6月24日由國家杜馬通過,聯邦議會1994年7月12日批準,并自該法公布之日生效,共6編115條,主要內容有:俄羅斯聯邦憲法法院的組織和法官的地位;俄羅斯聯邦憲法法院訴訟的一般規則;俄羅斯聯邦憲法法院就某些種類的案件進行審議的訴訟特征。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860頁)
〔韓〕1996年行政程序法
該法自公布之日起一年后施行,共包含正文54條及附則,主要內容有:總則:目的、定義及適用范圍、行政機關的管轄及協調、當事人的規定等;處分:適用范圍、處分程序、聽證程序等;行政上立法預告;行政指導。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50頁)
〔韓〕行政規制基本法
該法于1997年8月28日以第5368號法通過并施行,1998年2月28日第5529號法修改,由正文37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對規制的新制定及強化的原則和審查;現有規制的整改;規制改革委員會。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60頁)
〔聯邦德國〕行政法院法
該法于1991年3月19日公布,1997年12月22日最后一次修改,共195條,主要內容有:法院的組織、法官、公共利益代表人、行政訴訟和主管;訴訟程序的一般規定和特殊規定;法律訴訟救濟和重審;費用和執行。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380頁)
〔澳大利亞〕行政(州際協定)法
該法第1—2條于1997年12月24日施行,余下條款于1998年1月15日施行,修正后于1998年10月14日施行,主要內容有:簡介:簡稱、施行、目的、解釋、適用;關于通知和協商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1140頁)
〔韓〕行政規制基本法施行令
該法于1998年2月28日以第15681號總統令公布,1998年3月1日施行,由正文31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總則:目的、適用范圍、規制的登記方法和程序、規制事務目錄的公布;對規制的新制定以及強化的審查;現有規制的整改;規制改革委員會的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666頁)
〔日〕資訊公開法
該法自1998年5月14日通過,自公布之日起兩年內由政令規定之日起施行,由正文44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行政文書開示的規定:請求權、處理、期限、特例、實施、委任;行政上聲明不明等的處理:咨詢、資訊公開審查會、訴訟管轄的特例;補則:行政文書的管理、資訊提供、施行狀況之公布。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87頁)
〔日〕信息公開法
全稱《行政機關擁有信息公開法》,該法于1999年通過,自公布之日起兩年內由政令規定之日起施行,由正文44條和附則組成,主要內容有:行政文件的公開程序;信息公開審查會的設置、組織、調查審議程序;對審議會的咨詢及其結果的通知;訴訟管轄特別規定。
(譯文載《境外行政法規庫》,第596頁)
〔西班牙〕公共行政機關法律制度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
該法是對1992年11月26日的第30/1992號法——《公共行政機關法律制度及共同的行政程序法》的修訂,該修改法刊載在西班牙《國家官方公報》1999年1月14日第12號上。修訂的主要內容有:規定公共行政機關間的相互關系、協作協議、聯合計劃和方案;公共行政機關的職能委托、登記、作出裁決的義務;應利害關系人請求而開始的程序中的行政沉默;期限的計算辦法、延長的規定;行政行為效力及其處理;責任的規定。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302頁)
〔希臘〕行政程序法
該法經議會批準,由總統于1999年3月9日在《希臘共和國政府公報》第45期簽發,共33條,主要內容有:本法的一般規定;合議行政機關的組成、履行職責、決議;行政決定:內容與形式、公布、撤回等;行政合同;行政復議——申訴。
(譯文載《外國行政程序法匯編》,第435頁)
歐洲良好行政行為法
該法于2001年9月6日由歐洲議會通過,共27條,主要內容有:適用的人員范圍;適用的原則:合法、無歧視、合比例性、沒有濫用權力、公正與獨立、客觀性等;行為規則:禮貌、以公民使用的語言文字回復信件、陳述決定依據等;公民權利:聽證與陳述、上訴、申請獲得信息等。
(李春燕譯,譯文載《行政法學研究》2007年第3期,第139—144頁)
(整理人:浙江大學光華法學院 來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