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羅馬法與現代
- 黃右昌
- 1340字
- 2019-12-27 13:57:22
第五章 德意志、法蘭西、英吉利為羅馬法之后知后覺者
今日歐洲大陸諸國,其受羅馬法系之支配,不待言已,即英美法律,何一非汲羅馬法之源。若就各國法律與羅馬法之關系而分述之,殊嫌煩難,第述德意志、法蘭西、英吉利三國之法律,為羅馬法之后知后覺者:
一、德意志
德國法制,受羅馬法影響,實在中古時代(古代文物再與時代Renaissance)。先是日耳曼干戈相踵,兵亂未有止息,自無法律之可言,及社會漸靜,羅馬文物、滔然輸入,法律思想、大蒙影響,羅馬法遂壓倒德國之固有法矣。
溯12、13世紀之頃,德國未建大學以前,歐人多入意大利波倫亞(Bologna)大學,研究羅馬法,就中占最多數者惟德人,回國之后,咸醉心羅馬法,本其所學,參與立法司法事務,當時有德皇為羅馬皇繼承人之語。1495年,創設高等法院(Reichs kammergericht),裁判官吏,皆以法學博士充之,是羅馬法之侵入德國,程度增加,于斯為盛,故自15世紀后半葉,以訖16世紀前半葉,百余年間,歷史家稱為采用羅馬法時代(Rezeptionszeit)。
至16世紀之中葉,忽焉中落,其行于德國之羅馬法,非純粹之優帝法典,乃寺院法、意大利習慣法、德國習慣法、德國法律四法與優帝法典之混合物,謂之德國普通法(Pandekten),高等法院采用者即此。18世紀末期,普通法亦漸衰微,以德國全部人口計之,僅能支配三分之一。1794年《普魯士民法》;1804年《法蘭西民法》一體行于萊茵河左岸;1809年《巴頓民法》;1811年《奧國民法》;1863年《索遜民法》相繼制定,其有效區域內,漸不行羅馬法矣。
1887年德國《民法草案》(即第一次草案,Entwurf erster Lesung)脫稿,且附精詳浩翰之理由書(Motive zum Entwurf)。翌年政府以此草案及理由書,公刊于世,將欲博訪周咨,籍覘全國識者之評論。至1890年之末,改任調查委員(Zweite Kommission)以輿論為傾向,而著手修正,故該委員之調查,全取公開進行之法,加以詳細周密之研究,幾經討議,始于1895年,全部修正告竣,謂之第二章案(Entwurf zweiter Lesung),更經聯邦委員會(Bundesrat)之修正,謂之第三草案(Entwurf dritter Lesung)。翌年正月,提出議會(Reichstag),同年7月又復稍加更改,余悉可決,且經聯邦委員會之承認,然后確定公布,此法典之實施期為1900年1月1日,即所謂《德意志現行民法》(Bürgerliches Gesetzbuch für das Deutsche Reich)是也。
此法頒行后,羅馬法遂失其效力矣。然此新民法之實質,含有羅馬法者甚多,且其學理,實以羅馬法為基礎,故近世德國法學者,尚研究羅馬法而未有艾也。
二、法蘭西
法國古昔,分全國為二:一曰習慣法地方(Pays de droit coutumier),一曰成文法地方(Pays de droit écrit)。習慣法地方,屬法之北部,與德意志接壤,一采舊來之習慣以為法律;成文法地方,屬法之南部,與意大利接壤,概行羅馬法。
自大革命以后,各種成文法律,接踵而來,拿破侖起,編纂法典,于1800年,遴選委員,從事編輯,越4年而告成,相沿迄于今日,雖屢易名稱,其實質要多根于羅馬法,如物權債權,尤大受羅馬法之影響。他如1811年《奧地利民法典》、1865年《意大利民法典》、皆以《法國民法典》為藍本,而《法國民法典》,實以羅馬法為母法,就中如《瑞士債務法》,有聞于世者,實折中于《法國民法典》及羅馬法而出也。
三、英吉利
英國法律,在歐洲法律中比較之,其受羅馬法之程度較淺,然非全未受羅馬法之影響也。如衡平法(Equity Law),采用羅馬法之處,固甚繁多;普通法(Common Law)亦受羅馬法之影響不少,舉其一二例以明之,如契約原則、遺囑制度、信托規則,淵源于羅馬法,尤大彰明較著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