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英博物館日記:外二種
- 陳平原
- 7字
- 2019-03-20 13:41:52
大英博物館日記
小引
今年七八月間,應邀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SOAS)訪問研究。時值暑假,學生大都外出,于是免去了原先約定的學術演講。對此,邀請者表示歉意,我則竊喜。正是這一變化,使我得以拋棄“中國文學專家”的身份,以旅游者好奇的目光,仔細打量這座對我來說十分陌生的國際大都市。
整整一個月,白天外出,游勝跡、逛書店、訪名校、進畫廊,再就是參觀大英博物館;晚上則躲在家中,閱讀從亞非學院圖書館借來或剛剛買到手的各式閑書。就這樣,日子過得有滋有味。不知不覺間,到了該打道回府的時候。臨走前,扔下一句大話:我會為這座城市寫點東西。不是狂妄到以為自己的“妙筆”能讓倫敦“蓬蓽生輝”,而是這座城市的某些細節確實讓我著迷,以至無視專業邊界,談論起走馬觀花所得的倫敦印象。
倫敦一月,最讓我得意的是,住處臨近大英博物館,因而得以從容觀察這個已有二百五十年歷史、絕對享譽全球的“知識的海洋”。走過不少國家,見識過許多美術館和博物館,到目前為止,最讓我怦然心動、流連忘返的,非大英博物館莫屬。這一判斷,牽涉時間、金錢、個人心境以及知識儲備等,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好在我不是博物館學專家,不必使用“最好之一”這樣模棱兩可的外交辭令。作為一個充滿好奇心而又缺乏專業背景的讀者,我的表述,或許更能代表一般游客的見解。
基于此,我選擇了十二則參觀大英博物館以及大英圖書館的日記(后者現已獨立門戶,可原先歸屬于前者),略做整理,補充了一些相關資料,以奉獻給不見得有機會親臨其境的讀者。之所以采用日記的形式,目的很明確——藏拙,能說多少算多少。日記中又加附記,則是不敢冒充博學。并非倚馬立就的天才,只好屢屢“事后諸葛亮”。
2001年9月16日于京北西三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