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犒賞大會
- 大宋一鍋端
- 半面公爵
- 3840字
- 2014-03-30 13:57:43
遼國在北伐戰爭中遭遇到的情況跟宋軍很相似,他們在馳援北漢的過程中打了很多敗仗,譬如耶律沙同志就曾經在白馬嶺被郭進打得丟盔卸甲,部隊在那次戰斗中損失頗為慘重,但戰場上,局勢瞬息萬變,勝敗之事不宜太過較真,你不能說是因為將領們之前打過敗仗,就全盤否定他們在整個系列戰爭中取得的功勞。遼國中央領導層沒有這么干,他們特意舉行犒賞大會,目的就是要在全軍將士面前總結一下此次與宋江交戰的得與失。
這是一次勝利的大會,這是一場總結的大會,這一天,上京城內格外喜慶熱鬧,北京大捷的消息早已經傳遍遼國各個部族,人們奔走相告,在熱情似火的夏季,享受著這番來之不易的勝利。
傍晚時分,參加這次盛大派對的人員悉數入場,耶律賢和蕭皇后也進入會場,遼國國寶級人物前財政部部長耶律塔爾也親臨現場,耶律塔爾歲年事已高,卻對國家政務處理有獨到的見解,在朝廷中的威望很高,耶律賢恨尊重這位充滿智慧的老者,所以這一次犒賞大會特地邀請他老人家到場。
人員紛紛落座,兩位領導人也各自坐定,主持人見時機已到便走上前來,開始報幕。
“各位將軍,各位勇士,各位大臣,今天我代表皇上在此主持這次盛大的犒賞大會,我很榮幸能夠在這里與諸位一起分享勝利,下面,有請皇上致詞。”話音剛來,會場內響起雷鳴般的掌聲。
耶律賢的身體一如往常,常年的病痛讓這位漢子顯得異常消瘦,盡管如此,今天他的心情看起來不錯,精神頭也比以往要好得多。
在蕭皇后的攙扶下,耶律賢走下臺來,來到耶律塔爾的身邊,他顫抖的雙手指著耶律塔爾,
“幾天前,我曾專門請教過塔爾老大人,我問他咱遼國為何能有今天這番事業和輝煌,他告訴我說,主要是因為我遼國朝廷上下一心,戰場上將士們奮勇,朝堂中大臣們盡責,君臣關系和睦,所謂政策才能得到有效的實施,只有政策得到切實的執行,國家長有可能長期立于不敗之地。對此,我深有感觸。”
耶律賢停頓了一下,轉身走到群臣中間,帶著語重心長的語氣,繼續說道:“我大遼國的興盛離不開諸位的辛勤耕耘,所以今日我特意將諸位請到這兒,就是為了實現我的賞罰分明的許諾,此外,我也想趁此機會與各位商量一下,接下來我大遼國的外交策略。”
耶律賢朝著主持人大手一揮,主持人很快就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拿著早已經起草好的嘉獎令當眾宣讀起來。
“嘉獎令:北京守將韓德讓同志在戰爭初期確實存在消極怠戰的行為,鑒于其在隨后相持階段中,能夠及時修正錯誤,表現出從容不迫,指揮若定的軍事素養,從而得以在危局下安撫城內人心,堅強的守住了城池,從這一點來說韓德讓同志功勞不小,圣上本著賞罰分明的原則,綜合功過分析,擢升韓德讓為遼興軍節度使;耶律學古同志是我大遼國的福將,在此次解救北京行動中,耶律學古臨危受命,在關鍵時刻使出奇招通過挖隧道的方式進入到城內,與守軍匯合和耶律學古能夠及時重整士氣,加強城防力度,為援軍的到來贏得了寶貴的時間,其功勞不可謂不大,故而擢升其為保靜軍節度使,兼領北京馬步軍都指揮使一職;另外,耶律沙等人救援及時,方法得當,挽救北京于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功過相抵,朝廷不再追究此前白馬嶺大敗的責任;其他參戰將領,一律封賞,欽此。”
嘉獎令宣讀完畢,從這封嘉獎令里大家可以看出皇上很高興,該賞賜的一一封賞,曾經有過錯的也都功過相抵,大家都撈到了實在的好處,將領們紛紛起身感謝皇上的隆恩。
“我說過,咱大遼國是有氣度的朝廷,我耶律賢也是個賞罰分明的人,大家為朝廷作出的貢獻,我心里一個不落的記著。只要大家通力合作,繼續保持這樣良好的勢頭,我大遼國的事業勢必會更上一層樓。”
“好,好。。”現場響起一陣叫好聲。
在眾人的歡呼聲下,耶律賢不動聲色的回到臺上,轉瞬間表情突然變得異常嚴肅,會場的氣氛也隨之來了一百八十度大轉變,大伙本來還沒盡心,看著皇上的臉色,想來是有重要的事情商量,群臣們不敢再繼續狂歡,也都十分的配合的收斂起臉上喜悅的顏色。
大家都很奇怪,剛才還心情大好的,怎么說變就變了呢,這是為什么呢?疑惑終歸是疑惑,人家耶律賢是皇上,心情善變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兒,大伙對此不敢多問。
耶律賢自個在臺上來回踱步,陷入沉思,至于他在想些什么,大家都不清楚,一個個只能盤坐在位置上,靜等著皇上發話。
“大家這是怎么了,都干坐著在那干嘛呢,該吃吃該喝喝,今天喜慶的日子嘛,諸位不用太拘束。”氣氛有些尷尬,蕭皇后及時的站出來圓場。
“喔,那什么,剛剛我走神了,不好意思各位,你們繼續繼續。”耶律賢終于回過神來,看著大伙都盯著自己,他也趕緊忙著暖場。
宰相耶律沙坐在右排考前的位置,皇上的一舉一動他都看在眼里,他是個明白人,對皇上的心思揣測得頗為精準。見著皇上如此反常的表現,耶律沙察覺出了其中的秘密。
“皇上,時值國家收獲勝利的日子,不知道您為何如此憂慮?“耶律沙打破僵局,主動問道。
“唉,其實也沒什么,大伙打了大勝仗,我理應很高興。但細細想下來,這對于我遼國來說并非什么好事。”
“圣上的意思是.”
“你們仔細想想,他趙小兒為什么要拿掉劉家人,緊接著又對我大遼南京(北京)發動突襲?這難道僅僅是為了給我們警告?呵呵,我想他老趙沒有這么無聊,拉著上萬人的部隊跑到我們的地盤大打出手,這不像是警告的意思。”
“那,皇上以為他趙小兒意圖何在?”
“一開始我也不明白,后來仔細琢磨后,我發現了其中的端倪所在。在接管河東地區以后,宋朝廷講軍事緩沖區的群眾全部遷移,各個重鎮加派了精兵,種種跡象表明,他大宋是想與我們打持久仗,北上入境,圍困北京,就像是老趙的宣言,他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宋朝與大遼勢不兩立,從今往后就算是卯上了。諸位也得清楚,長久以來我們兩國的關系不冷不熱,我們是劉家的靠山,而劉家人則是宋朝的死敵,宋軍礙于局勢不好直接向我們發難。現在劉家人被一鍋端,以后,我們可就要與宋朝直接對話了。”
皇上的分析有理有據,大伙都認為很有遠見,私底下開始議論起來。
“所以呢,今天開這個會,就是想聽聽諸位的高見,讓大伙幫我想想,今后我遼宋兩國該如何相處,我大遼又該采取怎樣的策略來保持我們的優勢,還請各位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要不,我們派人去開封與宋朝廷聯絡一下,咱們坐下來合計合計?”一旁有人建議道。
“我說你是喝酒喝糊涂了吧,咱們現在大勝,根本沒有低聲下氣去找人談判,即便我們有這個意思,人家愿意和我們談么?不要忘了,我們剛剛才把宋軍趕回老家,現在我們又找上門去和談,換做是你,你也不答應。”耶律沙反駁道。
“學古將軍你點子很多,要不說說你的看法?”商討陷入僵局,耶律賢把目光轉向耶律學古的身上,想征求他的意見。
“皇上,末將認為,目前我方勢頭正勁兒,壓根不需要主動請和。依我看,我們不妨趁熱打鐵,率軍南下還以顏色?”
“恩恩,接著說。”
“諸位仔細想想看,宋軍不宣而戰,接連侵占我大遼多個軍事據點,我們必須對此做出反應,這是反撲的原因之一;再者,我們突然南下,對其實施突襲,不論結果如何至少在氣勢上我們已經占據主動地位,,以后即便是要談,也得聽我大遼的安排,想想看,戰場上不打,或者沒有打出氣勢,咱們在談判桌上拿什么和人談判,人家憑什么和我們談?所以,綜合上面各方面因素的考慮,我認為目前咱們應該積極協調邊境部隊,盡快發動一次大規模的復仇行動。”
耶律學古的建議與皇上不謀而合,耶律賢不禁連連點頭表示肯定,
“學古將軍著眼大局,看法入木三分,很不錯嘛,大家以為如何?”
其實文武百官大多數都在觀望,心里沒什么切實可行的計劃,現在耶律學古提出軍事反撲的策略,皇上都首肯了,大伙還能有什么話說。
“既然大家沒有異議,那么這事兒我就拍板了。諸位,回去以后好好準備,各個部門積極協調,兵馬糧草必須盡快到位。一旦時機成熟,我們就出兵南下。”
“陛下圣明,我等定當全力以赴。”
喜慶歡樂的犒賞大會,被活生生的整成誓師大會,細細數來這樣的情景還真是不少,似乎這已經成為皇上辦事兒的慣例。
《仔細回想起來,這章完畢之后便是三十萬了,估計不久后小說就要上架收費了。或許這時候有人會跳出來指著我的鼻子罵道,什么玩意,就你這破爛玩意你還上架,往哪上,我看上炕都費勁,你丫整個就一錢串子.。我可以想象諸如此類的埋怨,只是,我遠遠沒有那么高尚,每天在工地上一天忙到晚,回來還得更新,每天晚上吃著康師傅就咸菜,我就在想為什么要寫下去。明明知道自己不是大神,沒有推薦,也沒有買斷,換句話而言就是自生自滅,到現在連一毛錢都沒見到,可我還是在有空的前提下更新一章,原因就是咱看到了很多熱心讀者的留言支持,心里想著就沖人家這些話,咱也不能太監。
事實上,我從來沒抱有太大的期望,也不想說靠這玩意發家致富,實現偉大的中國夢,我是個極其沒有上進心的人,拖了祖國這么多年的后腿,我已然麻木不仁,對于那些成神的夢想,我絲毫不敢奢望,只求繼續把小說寫下去。我知道歷史題材喜歡的人不多,即便是上架了,我想也沒人會花錢來看著玩意,想到這些,我就沒這么顧慮了,如果您覺得有興趣繼續看下去,這篇小說值得你掏錢,那我無話可說;如果你覺得這小說簡直是狗屁不通,完全強奸了你的智商和眼睛,那么對不起,讓您受精了,您該干嘛干嘛去。
我是個實在人,不會那么多花花繞,是什么就是什么,懂的人無需解釋,不懂的人,你跟他說破大天他也不會明白。我永遠不會把自己整得那么高尚,我就是一業余碼字屌絲,興趣肯定是第一,當然如果能賺兩包煙錢,也不枉我犧牲看片時間去研究歷史了。在此向一直支持我的讀者表示感謝,如果你們喜歡,我會繼續努力寫下去,也希望你們能夠一如既往的支持我。好了,就寫到這兒吧,雨停了,又要出去干活了,愿各位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