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不懂教育害了孩子
- 王旭東
- 958字
- 2019-02-19 17:52:33
8.拖延,是一種消極的反抗
每天晚上到了洗漱的時間,媽媽都要因為洗漱問題和杰米展開激烈的“斗爭”。原因就是,杰米最討厭洗漱,不管是洗臉還是刷牙,抑或是洗腳、洗屁股,杰米統統排斥。但是他很清楚不可能向媽媽提出取消洗漱的請求,因為媽媽根本不可能同意。為此,他只能一拖再拖,直到不得不去洗漱的時候,才磨磨蹭蹭地去洗手間。有的時候,如果媽媽因為有事耽誤了,沒有及時催促他,他還會假裝睡著了,從而逃過洗漱。對此,媽媽很生氣,她想不明白杰米怎么這么不講究衛生,洗得干干凈凈、舒舒服服地睡覺不好嗎?難道非要帶著滿身灰塵和疲憊入睡嗎?
一天晚上,眼看著又要到洗漱休息的時間了,杰米突然說自己肚子餓了,需要吃東西。媽媽想到杰米晚飯吃得比較少,就特別批準杰米可以喝一杯牛奶,吃一片面包。然而,杰米吃東西的時候卻磨磨蹭蹭,拖延很久。等到吃完東西后,杰米又懇求媽媽:“媽媽,我太累了,太困了,能不能不洗漱直接睡覺呢?”媽媽突然意識到杰米是因為不想洗漱,所以才想盡辦法拖延時間,因而正色道:“不可以,你必須洗漱之后才能睡覺。就算你想出再多的花樣,也不能逃避洗漱。”看到媽媽堅決的眼神,杰米放棄了毫無意義的懇求,只好極不情愿地去洗漱了。
孩子們對于自己不能改變的事情,又加之表達意見的話語權太弱,說出來的想法得不到父母的重視,因而只能采取拖延的方式去延緩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殊不知,拖延是非常消極被動的方式,根本不可能取得好的結果。要想徹底解決問題,避免孩子以拖延的方式消極抵抗,對父母而言,就必須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唯有如此,孩子才敢于說出自己心里的真正想法,做到與父母進行有效溝通。
不僅是孩子,成年人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時,也會采取各種方式拖延,以盡量避免讓自己去做從心里排斥和抗拒的事情。畢竟人的本能都是趨利避害的。成年人在面對自己頭痛的事情時尚且有逃避的傾向,何況是心理和生理發育都不健全的孩子呢?
因此,作為孩子的監護人和陪伴者,父母一定要擺正心態,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孩子的拖延,并采用正確的方式消除孩子的拖延心理,改善孩子的拖延行為。否則,一旦孩子真正養成拖延的壞習慣,不但會影響其成長,也會影響他們到成人之后的生活與工作。此外,父母也要注意改掉自身的拖延狀態,這樣才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的榜樣,對孩子起到正面的影響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