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別讓不懂教育害了孩子
- 王旭東
- 1707字
- 2019-02-19 17:52:32
6.寫作業拖拖拉拉為什么
到了三年級之后,皮特的作業明顯多了起來,雖然下午三點鐘就放學了,但是回家之后,往往需要寫3個小時的作業。有的時候,看著皮特疲憊不堪的樣子,媽媽很心疼。為了提升皮特寫作業的速度,她甚至專門坐到皮特身邊陪伴皮特。然而,媽媽的陪伴非但沒有讓皮特快速完成作業,反而因為媽媽時不時地提醒皮特抬頭挺胸,或者在皮特遇到難題時打斷他去給他講解,導致皮特完成作業的速度更慢,時間拖得更長。
媽媽實在無計可施,只好在班級群里向幾個要好的媽媽取經。得到其他媽媽的反饋,得知大多數孩子兩個小時左右就能完成作業,媽媽氣急了,在看到皮特寫作業故意拖延時,忍不住和皮特大吵一架。然而,吵架歸吵架,寫作業的問題還是要解決,不然皮特總是戴著熊貓眼去學校,如何能保證課堂聽講的質量呢?得知媽媽的困惑,老師建議媽媽不要看著皮特寫作業,而是給皮特規定完成作業的時間。媽媽暗暗想道:看著寫作業,皮特都這么慢,如果放任自流,豈不是更慢嗎?但是既然沒有更好的辦法,也只好姑且一試。
在控制好情緒,苦口婆心地與皮特交談之后,媽媽決定放手。第一天,她沒有看著皮特寫作業,皮特完成作業的時間沒有太大的改變。此后接連幾天,皮特都一如往常,媽媽也時不時地去書房查看皮特的狀態。這樣經過一個星期之后,媽媽決定想辦法提升皮特寫作業的速度。周一那天,媽媽對剛剛放學回家的皮特說:“今天晚上有個朋友請媽媽吃飯,你想一起去嗎?”毫無疑問,皮特歡呼雀躍,媽媽緊接著說:“但是,吃飯的時間定在六點半,我覺得你可能趕不上。”不想,皮特當即表示自己一定會在六點之前寫完作業。媽媽半信半疑,沒想到皮特五點半就完成了作業。在去飯店的路上,媽媽引導皮特:“皮特,你今天完成作業的速度很快啊!如果平時也這么快,那就好了,這樣你不但有了休息的時間,還可以看你喜歡的課外書。”皮特眼前一亮:“我完成作業后可以看課外書嗎?”媽媽點點頭,皮特說:“好的,媽媽,我以后一定爭取盡早完成。”
果然,周二,皮特六點多就完成了作業。吃完晚飯之后,他舒舒服服地看了一個小時的課外書。看著皮特心滿意足的樣子,媽媽趁熱打鐵:“睡前看一會兒書,是不是很舒服啊,而且也不用媽媽催著完成作業了,心情一定大好吧?”皮特點點頭,說:“與其浪費時間,把寫作業的過程變得很長,還不如盡快完成作業,還可以專心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媽媽由衷地向皮特豎起大拇指:“我兒子還是很明白的嘛,那媽媽以后就看你的表現嘍,好不好?”皮特調皮地向媽媽敬了個禮:“保證沒問題,madam。”
能夠保質保量完成作業的孩子很多,但是能夠積極主動完成作業的孩子卻很少。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大多數孩子都是通過自我約束才能完成作業,而非發自內心地喜歡寫作業。人的本能是趨利避害,孩子當然也不例外,就像成年人不愿意辛苦地工作,因此孩子不愿意寫作業也是人之常情,情有可原。但是為了孩子的長遠考慮,作為父母,卻依然要堅持不懈地與寫作業拖拉的孩子斗智斗勇,這是在孩子學齡十幾年的時間里父母千萬不能懈怠的重要家庭任務。
現代社會,雖然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但是拖延的人卻越來越多。不僅成年人為了逃避壓力而拖延,孩子也因為不堪重負而拖延。每天面對堆積如山的作業,孩子除了拖延還能怎樣?既不能不完成作業,又不甘愿完成作業,拖延就成了最好的選擇,也是孩子潛意識中做出的選擇。只有了解了孩子拖延的心理原因后,父母才能有的放矢地改變孩子拖延的狀態。
上述事例中,皮特的媽媽在用盡辦法之后,最終放棄了陪著皮特寫作業的方法。畢竟,孩子的學齡很長,父母不可能一直看著孩子寫作業,既然孩子以學習為重任,父母當然也有自己的工作要做。唯有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孩子積極主動地完成作業,才是一勞永逸的方法。媽媽在退出皮特的書房之后,選擇相信皮特能夠管理好自己。當看到皮特真的能以往常的速度完成作業后,她又開始第二輪對策,即用特殊的原因激勵皮特盡快完成作業,讓皮特切實感受到寫作業不拖延的好處。如此一來,媽媽不需要說任何教條的話,就能讓皮特主動提升寫作業的速度,也愛上了盡快完成作業后悠閑自在地讀課外書的愜意。顯而易見,這是比任何教條的說教都更具有力量的引導和改變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