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培養孩子勇于提問的好習慣

不少家長存在這樣的疑問:“為什么我的孩子在低年級的時候對學習保持著濃厚的興趣,可等升入高年級之后,學習越來越吃力,成績也下滑得非常厲害呢?”針對這一問題,權威教育機構給出的答案是“65.6%的孩子缺乏思考力,不愛發問,從而導致學習的困難越積越多,最終失去了學習動力”。

古人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將這句話放到學習中,我們可以這樣理解:一個勤奮的孩子能夠發現、解決多少問題,就能夠學會多少知識。可是在日常的生活、學習中,很多孩子卻發現不了問題,或者出于各種各樣的原因不喜歡開口問問題,結果錯過了進一步深入獲取知識的好機會,等遇到新的題目或題型時,他們只能抓耳撓腮,束手無策了。

那么,家長該如何做,才能點燃孩子的學習熱情呢?國內一線教育專家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1.讓孩子擺脫對家長的依賴

很多孩子對所學的知識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更不愛深究,一看題目不會就向家長、網絡、同學“求救”。久而久之,他們頭腦中掌握的信息就會是支離破碎的,自然無法主動生成問題,更無法提問。所以,我們要鼓勵孩子自己解決問題。比如,孩子在做作業遇到問題時,先讓他們放一放,等做完了別的作業再考慮兩遍。如果自己實在解決不了,家長再給予幫助。

2.向孩子提問

家長向孩子提問題,然后再讓孩子向家長、老師提問題。比如,在孩子每天放學后,家長可就孩子學到的知識向孩子提問:“今天學了哪些漢字、公式,其中有哪些知識比較簡單……”之后,再由孩子向家長提問。

3.聽一聽孩子對問題的認識

當孩子在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家長應多聽一聽孩子對問題的認識,了解孩子在學習中的難點,然后家長再說出自己的解答。等孩子理解之后,家長可以出幾道題目幫孩子加深認識。

4.做一做一題多解的題目

平時,家長可以給孩子出一些一題多解的題目,要求孩子盡可能多地給出解答,鼓勵孩子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訓練孩子的發散性思維。

5.與孩子一起思考

比如,家長可以和孩子面對面地坐在書房的地上,一人捧著一本書來讀,然后共同針對書中的觀點或者人物進行討論,提出問題,這樣可以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與思考習慣。

此外,家長還可以指導孩子準備一個問題本,將平時學習中不會的問題記錄到問題本中,通過同學、老師或者家長的幫助,解決一個問題就畫掉一個,慢慢地培養孩子愛問問題的好習慣。

從故事中開始發問

當家長和孩子閱讀時,可以圍繞著故事中的“誰”“什么時候”“怎么樣了”等問題,讓孩子來回答。比如跟孩子一起做一下下面的這個小練習。

狗、公雞和狐貍

狗與公雞結交為朋友,它們一同趕路。到了晚上,公雞一躍跳到樹上,在樹枝上棲息,狗就在下面的樹洞里過夜。黎明到來時,公雞像往常一樣啼叫起來。有只狐貍聽見雞叫,想要吃雞肉,便跑來站在樹下,恭敬地請雞下來,并說:“多么美的嗓音啊!太悅耳動聽了,我真想擁抱你。快下來,讓我們一起唱支小夜曲吧。”雞回答說:“請你去叫醒樹洞里的那個看門守夜的,它一開門,我就可以下來。”狐貍立刻去叫門,狗突然跳了起來,把它咬住了。

在孩子讀完故事之后,我們可以用問題法考考孩子,比如讓孩子回答以下問題:

(1)故事發生的時間是?(時間)

(2)公雞和狗各在哪里睡覺的?(地點)

(3)文中的角色有哪些?(人物)

(4)狐貍為什么夸獎公雞?(目的)

(5)故事是怎樣進展的?(經過)

(6)公雞是怎樣打敗狐貍的?(方法)

(7)通過這個故事你明白了什么?(感悟)

(8)你最喜歡文中的哪個角色,為什么?你可以畫出本文中提到的各種角色嗎?

圍繞著時間、地點、人物、故事情節等內容對孩子展開提問,不僅可以增強孩子對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培養他們抓住重點、解決問題的能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溪县| 平远县| 雅江县| 团风县| 喀喇| 库尔勒市| 惠州市| 崇明县| 塔城市| 清新县| 涿州市| 溆浦县| 隆林| 济源市| 托里县| 宣武区| 萝北县| 新野县| 钟祥市| 双峰县| 正阳县| 洞口县| 洪湖市| 清镇市| 吴桥县| 达拉特旗| 上高县| 萍乡市| 新沂市| 广宗县| 墨脱县| 蒙自县| 宣恩县| 登封市| 河南省| 宁安市| 中宁县| 五家渠市| 南投市| 商河县| 五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