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孩子不學習,媽媽怎么辦
- 親親寶貝
- 1201字
- 2019-02-22 10:33:49
引導孩子養成集中注意力的好習慣
注意力是孩子學習的重要基礎,它決定了哪些信息可以進入大腦并且能被維持、加工、整合到孩子的學習體系中,因此,它與孩子的學習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很多家長反映,孩子在學習方面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注意力不集中。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表現在:
(1)上課不能長時間專心聽老師講課,注意力分散;
(2)無法很好地理解老師在課堂上講授的知識;
(3)記不住老師口頭布置的作業;
(4)復述老師所講的內容時,顯得語無倫次……
長此以往,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孩子無法集中注意力就沒法學好,學不好就更不愛學習。
針對這個困擾家長和孩子的棘手問題,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陳麗萍老師說,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除部分真正患有多動癥外,相當多的孩子是由于缺少一種重要的學習能力——聽講能力。她建議家長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通過語音、語調訓練孩子
對于上課容易走神的孩子,家長可以經常讓孩子分辨聲音的高低、大小、強弱、音色、聲源的方向等,以此來增強孩子的聽覺分辨能力。比如,家長用高音或低音朗誦一篇簡短的文章,讓孩子用同樣的音調來進行朗讀并回答文章所表達的意思。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孩子對聲音的敏感性,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2.孩子學習過程中不要干擾孩子
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詢問并指導孩子能節省時間。雖然從表面來看父母是在關心孩子的學習,但實際上,這種行為會打斷孩子的學習思路,不利于孩子專注力的養成。我們可以等孩子學習完畢,休息的時候再與他們交談。
3.保持安靜的環境
孩子的注意力往往只能保持在20分鐘左右,并且非常容易受到周圍環境的影響,所以家長應該盡可能排除各種分散孩子注意力的因素,為孩子創造安靜、簡單的學習環境。比如,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最好不看電視或把聲音調小一些,不大聲地打電話、聊天等。
4.制訂一個小的學習計劃
很多孩子之所以不能保持注意力,是因為他們缺乏自我監督和計劃。因此,家長應有意識地培養孩子養成制訂學習計劃的好習慣。比如,放學后要先做哪門功課,復習什么內容,各需要多長時間,可要求孩子用表格的形式(如下表)列出來,嚴格按照計劃執行。如果計劃過于緊張,家長還需靈活地指導孩子修改計劃,直到計劃符合自身的實際情況。

在幫孩子集中注意力的過程中,家長還可以給予孩子一定的夸獎。比如:“你完成得很好,很棒!”“今天比昨天有進步。”這樣的鼓勵能增強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
玩一玩培養專注力的游戲
當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時,媽媽可以和孩子玩一玩下面的游戲,一來可以使孩子放松,二來可以培養他們的專注力。
1.大西瓜、小西瓜
當媽媽說大西瓜的時候,孩子的手要比畫成小西瓜的形狀;當媽媽說小西瓜的時候,孩子的手要比畫成大西瓜的形狀。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反應能力。
2.找數字
讓孩子在紙上把大小不同、次序混亂的1~30的數字依次找出并圈上。這個訓練可常做,每次記錄下時間,以增加訓練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