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時代的后PC企業戰略選擇
亞馬遜有著豐富的電子商務經驗,亞馬遜Android應用商店充分利用了亞馬遜店鋪的眾多熱門功能,比如個性化推薦、評論和一鍵支付等。此應用商店最有趣的特性之一,就是用戶在購買之前可以“試駕”應用程序,通過自己的計算機控制某個應用程序,看它是否真的是用戶想要的產品。
亞馬遜Android應用商店還為用戶提供了一個特別優惠的活動——每日免費應用,為用戶免費提供一個需要花錢才能下載的應用程序。這項優惠,通過亞馬遜與開發人員之間的定價協議來實現。有別于谷歌和蘋果應用程序商店,亞馬遜Android商店應用的價格由亞馬遜來設定,而不是開發人員設定;開發者不用設置價格列表,即使他們的應用程序成了亞馬遜的“每日免費應用”產品,仍然能獲得分成。
亞馬遜Android應用商店的審查程序比谷歌官方的Android市場更嚴格,在理想情況下,能夠提供數量較少但質量更好的應用程序,而且,不僅產品質量更好,整個購物體驗也更好。
后PC時代,絕對不能以舊思維來制定企業戰略,必須大刀闊斧地改變組織結構、創立軟件與創新服務部門,為企業注入新鮮血液。
企業在后PC時代如何布局?首先要認識到,“后PC”概念絕不是對原有PC成功模式的簡單復制,而是用一種破壞性方式來創造新的游戲規則和盈利模式。如此,原有PC時代的盈利模式就不會被轉移到后PC時代。
過去,PC時代的水平分工模式建立在Wintel架構和硬件規格決定一切的營運模式上,PC品牌廠商可以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尋求低成本的代工伙伴,建立與通路商的合作關系,獲得相對利益。可是,在后PC時代,水平分工模式不再是勝利的保證。因為,硬件工業設計是凸顯品牌印象的代表,軟硬件整合是產品滿意度的關鍵,應用程序商店與數字內容是一種差異化服務,必須建立下一代云……所有的這一切都不是通過簡單的水平分工就能達成的。
品牌廠商必須根據自己的特性建立一套新的產業價值鏈,不僅要建立制造與組裝的必要程序,還要做好芯片設計、軟件平臺、軟硬件整合和最下游的服務。如此,必然會對許多已經存在的品牌商造成強大的沖擊,無論是PC廠商惠普、戴爾、宏碁、聯想,還是手機廠商諾基亞、摩托羅拉、三星,只要沒有適合自己企業的營運模式,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目前,對轉型不及的PC廠商來說,要立刻抓住軟件服務商機。應用程序商店、社交媒體與云服務等應用服務,會讓PC時代原本以硬件規格定勝負的游戲規則逐步轉為三項服務與其他陣營之間的差異化大戰。后PC時代,絕對不能以舊思維來思考企業戰略。
為了給PC時代布局,谷歌根據網絡來搜尋與廣告有關的核心業務,布局了安卓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市場,為用戶提供軟件和其他云服務;亞馬遜利用開放式平臺的Android與Windows,建立了自己的應用程序商店,還提供了云存儲器、云播放器等服務。
總之,在即將來臨的后PC時代,各企業都要根據自己的核心價值建立一套完整的后PC戰略。因為,在眾多營運模式中,只要抓對一個就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