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感的提前和延遲
興趣滿足感要提前
“滿足感是人類等生命體的需求得到實現時的感受。”這是百度百科對“滿足感”這個詞下的定義。在我看來,滿足感的維度有兩個:一是需求的類型,二是需求被滿足的程度。這里我們只討論兩件事情的滿足感:一是個人興趣方面的滿足感,二是事業上的滿足感。
我曾表達過“工作是第一生產力,興趣是第二生產力”這一觀點,即使拋開興趣能給人帶來精神享受,從世俗功利的角度來講,人們也應該重視自己的興趣建設,而不僅僅是將興趣當成一個占用個人時間、精力和金錢的“不務正業”的事情。
在我看來,很多普通人之所以沒能在某個領域取得突出的優勢,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沒有重視和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說沒找到自己真正感興趣并且擅長的事情。對于普通人來說,不管是興趣還是事業,想要獲得成就都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構筑在這個領域的壁壘,包括專業技術的壁壘和行業人脈資源的積累,專業技術讓你能“干活”,得到同行的認可,行業人脈資源能給你“拉單子”。
第二,在構筑壁壘的過程中要盡量降低構筑成本,尤其是降低你的稀缺成本,這樣可以有效降低試錯成本,讓你在發展興趣和事業的過程中擁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對于普通人來說,時間不稀缺,金錢很稀缺,最好的方式就是降低金錢的投入成本,用更長的時間去發展專業技術能力和行業資源能力。
舉個例子,如果你喜歡寫作或者攝影,但成為職業作家和攝影師需要長時間的專業技術積累,需要行業名氣,需要出版人關注,需要甲方對你的技術認可,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積累到的技術和資源。所以,你要是在沒有很好的積累的情況下貿然辭職,去專職從事攝影或寫作,這對你的個人職業生涯會產生很大風險,可能會讓你的收入大幅下降,不僅會降低生活質量,還會降低抗風險能力。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對于普通人來說,金錢比較稀缺,應該降低金錢投入成本,但如果理解為不投入金錢成本,也是錯誤的。很多興趣愛好的發展,都是工具技術型的,比如攝影需要照相機,音樂需要吉他,所以在發展興趣需要工具這件事上,我始終持有“晚買不如早買”的觀點。6歲就擁有吉他和30歲才擁有吉他,30歲才擁有單反相機和50歲才擁有單反相機,它們所產生的價值肯定是不一樣的。
出名要趁早,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也一樣,要趁早發展,對于為了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所需要購買的工具也一樣,要趁早買。晚買也許會便宜一點,但時間才是最大的成本。
在興趣愛好的初期,都是技能的培育期,你既無法達到專業的技能水準,也沒把行業內的圈子吃透,興趣愛好也許無法在短時間內給你帶來大量的實際收入。但是,有強烈興趣愛好的人很容易從中獲得巨大的精神幸福,而且只要肯鉆研、肯堅持,幾年后很可能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到那個時候,就不再僅僅是興趣愛好了。
隨著行業的多元化和大眾審美的提高,市場為越來越多的“個體”行業提供了肥沃的產業土壤。從最初的手機測評視頻,到后來的房地產“大V”們的集體崛起,到汽車攝影師和測評博主年入百萬……由此可見,并不是只有互聯網有風口,興趣愛好同樣有風口,前提是你的興趣愛好是健康的、美好的。但是我不鼓勵去追逐風口,而是要有自己的喜好和偏好,因為風口是碰上的,不是追來的。
對于個人興趣愛好的滿足感,有能力一定要提前,不僅僅是購買工具要提前,還要提前給予自己肯定和鼓勵。不能因為剛開始學,離專業技能還差得很遠就自暴自棄,也不能今天剛開始學,就想著一個月以后通過興趣愛好賺錢。對待興趣愛好,要有“一輩子”的心態,隨著你的努力和堅持,也許有一天興趣愛好就會成為你最大的財富。
提醒一下,興趣愛好和消遣、打發時間是不一樣的,和沉溺于消耗時間和金錢的網游更不一樣。可能你會說,喜歡網游很正常,很多知名游戲策劃人都從小玩游戲,而且電競平臺上的主播收入頗豐,各種各樣的游戲公司也提供很多工作崗位,這已經是一個朝陽行業了。但你應該明白,如果你很喜歡網游,就最好去與其相關的公司應聘,只有這樣,才會為你這個興趣愛好提供發展空間。與攝影師、作家這些創作和產出是高度個人化的職業不同,游戲是一個從策劃到研發再到市場推廣都高度體系化的產業鏈條,若不從事相關行業,很難將興趣優勢轉化成業績。所以,這里又牽涉出另一個問題,即興趣是一個相對個人化的創作過程,還是一個需要高度的體系配合的工種?
事業滿足感要滯后
無論你熱不熱愛你的工作,熱不熱愛學習,“事業”的積累都需要嚴肅的態度和持久的堅持。
在把自己的興趣愛好產業化之前,興趣愛好都是一個非常私人化的東西,并且大量的興趣愛好都有高度個人審美傾向和創造力的特征,這就使我們在面對興趣愛好的時候,我們是自由的,是愉悅的,我們就是我們興趣愛好的主宰者。
但“事業”基本都是產業化的事情,高度依賴團隊協作,不僅考驗工作技能本身,職場情商、管理能力等也都是重要的能力,這種集體主義特質和興趣愛好所表現出來的強烈的個人主義特征完全不同。
因此,在發展“事業”的過程中,不論你是一個工作技能很強的人,還是一個有很好業績的人,都需要你能更好地處理和領導、同事的關系,這時,如果你的工作成就滿足感提前被滿足或表現出來,不僅會有“爭功”之嫌,還會因為太過招搖,惹人嫉妒。
不只是人際關系的問題,“事業”本身也是一個長期的積累過程。從20歲算起,到60歲退休,職業生涯一般有40年的時間,覆蓋了一個人整個青年和中年時代,這兩個階段必然對個人的心性提出相當高的要求,如果有一點小成就就興奮不已,那么非常不利于你將來面對漫長職場生涯的起落。
工作中延遲滿足感,既需要調節自己的心態,也需要對工作本身有清醒和中立的認識。不論你喜歡與否,任何一份工作,認真做總能收獲到更多的行業知識,甚至收獲升職加薪。但無論如何,職場中保持平常心非常重要,尤其在你還不是老板而處于打工狀態的時候。
雖然很多企業的企業文化倡導把公司當作家,但主人公感過分強烈也會產生負面效果,比如你可能認為你是來改變這家公司的,你覺得自己非常重要,你覺得你的觀點和方向是對的,并且在和管理層觀點相左的時候依然堅持自己的觀點。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你很難改變上級或管理層的意識,吃虧的最終是你。因此,學會以平常心的狀態迎接職場的不同意見,對職場中的人來說是一門重要的課程。
延遲滿足感是指一種甘愿為更有價值的長遠結果而放棄即時滿足的抉擇取向,以及在等待中展示的自我控制能力,這種能力一般被認為是個體完成各種任務、協調人際關系、成功適應社會的必要條件。在我看來,延遲滿足感有幾個維度:
1.情緒控制能力。不大喜大悲,能以平和的心態面對事情。
2.轉移注意力的能力。能夠讓自己的注意力不要總是聚焦在當前的矛盾上,以避免過分焦慮。
3.方向的堅定感。這個方向包括事業的方向和生活方式的方向,不被中途的其他利益和短期利益動搖。
4.能夠接受失敗的可能性,并且不為失敗的可能性過分焦慮。不過分恐懼未來是做出很多人生重大決定并且無悔地去執行的必要條件。
不僅事業的成功需要延遲滿足感,在任何一個領域如果想堅持和有所成就,哪怕是在很多人都認為有些不靠譜的事情上,甚至想遠離世俗的評判,都需要延遲滿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