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餐廳經營從入門到精通
- 李妍
- 1529字
- 2019-09-27 14:01:00
1.2 市場調研怎么做才有效
開餐館的主意一定,李明第一時間給遠在南方的舅舅打了個電話,說了自己的想法,同時提出要去舅舅的餐館考察一段時間。電話另一端的舅舅很高興外甥能有這番志向和勇氣,也很贊同李明對這個項目的判斷。不過舅舅也明確告訴李明,因為他那邊的經濟環境與家鄉的環境相差很大,所以,如果李明想在家鄉開餐館的話,最好在當地考察一番。很快,舅舅在家鄉為李明找了一位曾經開過餐館的朋友——王叔叔——做李明的創業向導。
1.怎么確定餐館規模
一個周六的早上,李明和王叔叔在一家咖啡廳見了面。從舅舅那里知道王叔叔是個直爽的人,所以見面后李明也就開門見山,直奔主題。
李明:“王叔,這次請您來,主要是想向您請教一下,以我現在的能力,開多大規模的餐館才合適?”
王叔叔:“這個要先看你有多少投資。首先,你得學會摸底。舉個例子,如果你想在附近開店,那么,你就以打算開店的地址為圓心,以3到4公里為半徑,對這個范圍內的餐館進行調研和摸底,那么你未來的餐館應該是個什么樣子,多大規模,你心里多少就有數了。”
李明:“這么大的區域怎么調查?不是大海撈針嗎?”
王叔叔:“其實不是這樣,只需四個步驟就可以解決問題。”李明不失時機地把王叔叔后面的談話做了記錄,筆錄如下。
調研時先把選定的區域按街區劃分。比如A大街上有多少個餐館?都是什么規模的?哪個餐館和自己預期中要開的那個差不多?它們都是什么類型的?營業面積有多大?經營多長時間了?客流量有多大?服務怎么樣?……
把這些資料逐一整理備案,然后再進行比較,篩選出與自己目標最接近的對象。
對目標對象再進行細致的調研。根據調研結果,選定一家與自己的投資能力相匹配的餐館作為參照對象。
2.怎樣計算營業額
從王叔叔那里,李明又接觸到了一個關鍵詞——營業額。通過營業額,老板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餐館是賠還是賺。新手老板更要通過這個來了解某個地段餐館的經營狀況,決定自己是否在這里投資。
營業額數據的計算說來也簡單,就是通過菜單上的菜價、高中低檔菜肴的比例和客流量進行簡單計算。但是,這其中有些數據很容易得到,而有些數據則因為涉及店家的商業秘密,只能想辦法間接得到,而且得來的數據多半也不是很精準,但依然可以為新手老板提供一些可以借鑒的依據。下面就分別說說怎樣調研菜價和客流量的數據。
(1)看菜單算菜價
一家餐館的菜品往往分為高、中、低三檔,如果這三檔的比例分別為20%、60%、20%,而且這家店生意還比較旺的話,那我們可以斷定這家餐館的客人多半是中檔菜品的消費者,在計算平均菜價的時候,可以選取高、中、低檔菜中價格偏高的某一例菜為各自代表,然后分別乘以其所占的比例,最終得出平均菜價,然后用這個平均價格乘以客流量,即可算出營業額。
(2)蹲點“算計”客流量
對于客流量的問題,要想得到相對準確的數據,最好采取蹲點的方式,而不要去問服務員。一來,多數服務員并沒有客流量的概念,二來,這樣的問題很容易讓服務員產生提防心理,不肯提供準確的數據給你。
所以,不妨自己做幾回食客,到目標餐館去蹲點調研。比如,每天午飯、晚飯時間,提前半小時進去,延后半小時出來,每天保證不少于3個小時的蹲點時間,一周蹲點四五次,周一到周五進行兩次,周六進行兩次,但要避開節假日去蹲點。這樣統計下來,基本上就可以得到相對準確的數據了。
得到餐館客流量的數據之后,再乘以平均菜價就可以算出營業額了。
王叔叔提醒李明,營業額調查并不是越多越好,一般來說,在候選區域內選一家最旺的,再選一家中等餐館進行數據調研就可以了。
另外,有經驗的王叔叔還為李明提供了一些可以豐富判斷的“慣例”,比如,在批發市場、農貿市場附近,開一家面積在40~50平方米的餐館往往是比較賺錢的;如果某個地段的餃子館比較多,說明這個地段比較適合開快餐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