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企業人力資源全程法律顧問
- 于麗萍
- 1304字
- 2019-10-24 19:32:43
3.4 用人單位勞動合同內容約定不合法員工認可也無效
【實務問題提示】
用人單位經常存在如下的錯誤認知:勞動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種,只要雙方達成一致意見,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就需依勞動合同內容履行。基于以上錯誤認知,部分用人單位約定了大量霸王條款,比如,試用期員工,公司不承擔社會保險繳納義務、試用期工資僅發放轉正工資的百分之五十、公司不承擔員工非因職業病或者非工作原因導致的醫療費用、勞動合同期限內女職工不得生育等。顯然用人單位忽略了一個關鍵點,違反了法律禁止性規定的條款,會被認定為無效。也就是說,用人單位在設定勞動合同條款時,在維護自身權益的同時,不能違反公平原則,不得通過合同條款免除自己的責任,無視勞動者的法定權利,否則,依據無效條款實施的一些行為,必然會被認定為違法,為以后的對簿公堂埋下隱患。
【實戰案例評析】單位現金補齊社會保險,員工同意也違法?
李某入職某裝飾公司,因為其工作地點與公司注冊辦公地點不在同一個城市,因此,公司與其協商,將李某的社會保險公司應繳納份額以現金的形式補給李某,讓其自行處理社會保險繳納事宜,李某同意,雙方訂立了社會保險繳納免責協議,約定公司每月支付李某1000元的社會保險補繳金,李某同意公司免除為其繳納社會保險的義務。但是后來,因為買房的需要,李某需要社會保險繳納年限的證明,遂與公司協商為其繳納社會保險,公司以其簽訂了免責協議為由拒絕,李某不服,訴至當地勞動局社會保險稽查大隊,要求裝飾公司為其補繳社保。
雙方觀點
李某認為,裝飾公司與其建立了勞動關系,應該為其繳納社會保險,他同意將裝飾公司付給他的社會保險補繳金退給公司。裝飾公司則認為,當時之所以支付補繳金給李某就是因為李某繳納社會保險手續非常繁瑣,雙方已經達成了一致意見,公司依據協議的約定,已經免除了為李某繳納社會保險的責任,不同意為李某補繳。
處理結果
社保稽核工作人員認為,裝飾公司與李某達成的免責協議,違反了法律的規定。裝飾公司不能免除社會保險繳納義務,應為李某繳納社會保險,同時還應支付未繳納社會保險的滯納金。
【相關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二十六條 下列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
(一)以欺詐、脅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對方在違背真實意思的情況下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二)用人單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的;
(三)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或者部分無效有爭議的,由勞動爭議仲裁機構或者人民法院確認。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七十二條 社會保險基金按照保險類型確定資金來源,逐步實行社會統籌。用人單位和勞動者必須依法參加社會保險,繳納社會保險費。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六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自行申報、按時足額繳納社會保險費,非因不可抗力等法定事由不得緩繳、減免。
【HR應對有術】
用人單位最常犯的錯誤就是在勞動合同中增加員工應盡的義務或者是刪減員工應有的權利,這些條款即便是得到員工同意,也不可能達到用人單位預期的目的,最終還將導致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無效。最終用人單位除了應給付員工相應的勞動報酬外,如給勞動者造成損失的,還應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因此,HR在法律實務中應該避免上述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