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真名[19]序

夫和歌者,托其根于心地,發其花于詞林者也。人之在世,不能無為。思慮易遷,哀樂相變。感生于志,詠形于言。是以逸者其詞樂,怨者其吟悲,可以述懷、可以發憤。動天地,感鬼神,化人倫,和夫婦,莫宜于和歌。

和歌有六義,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若夫春鶯之囀花中,秋蟬之吟樹上,雖無曲折,各發歌謠,物皆有之,自然之理也。然而神世七代,時質人淳,情欲無分,和歌未作。逮于素盞鳴尊到出云國,始有三十一字之詠,今反歌之作也。其后雖天神之孫,海童之女,莫不以和歌通情者。爰及人代,此風大興,長歌、短歌、旋頭、混本之類,雜體非一,源流漸繁,譬猶拂云樹生自寸苗之煙,浮天浪起于一滴之露。至如難波津之升獻天皇,富緒川之篇報太子,或事關神異,或興入幽玄。

但見上古之歌,多存古質之語,未為耳目之玩,徒為教誡之端。古天子每良辰美景,詔侍臣預宴筵者獻和歌,君臣之情,由斯可見,賢愚之性,于是相分,所以隨民之欲擇士之才也。自大津皇子之初作詩賦,詞人才子慕風繼塵,移彼漢家之字,化我日域之俗,民業一改,和歌漸衰。然猶有先師柿本大夫者,高振神妙之思,獨步古今之間,有山邊赤人者并和歌仙也。其余業和歌者,綿綿不絕。及彼時變澆漓,人貴奢淫,浮詞云興,艷流泉涌,其實皆落,其花孤榮。至有好色之家,以之為花鳥之使,乞食之客,以之為活計之媒,故半為婦人之右,難進丈夫之前。

近代存古風者,才二三人而已。然長短不同,論以可辨,花山僧正,尤得歌體,然其詞華而少實,如圖畫好女徒動人情。在原中將之歌,其情有余,其詞不足,如萎花雖少彩色而有熏香。文琳巧詠物,然其體近俗,如賈人之著鮮衣。宇治山僧喜撰[20],其詞華麗而首尾停滯,如望秋月遇曉云。小野小町[21]之歌,古衣通姬[22]之流也,然艷而無氣力,如病婦之著花粉。大友黑主[23]之歌,古猿凡大夫之次也,頗有逸興而體甚鄙,如田夫之息花前也。此外,氏姓流聞者,不可勝計,其大底皆以艷為基,不知歌之趣者也。俗人爭事榮利,不用詠和歌,悲哉!雖貴兼將相,富余金錢,而骨未腐于土中,名先滅于世上,適為后世被知者唯和歌之人而已,何者,語近人耳,義貫神明也。

昔平城天子詔侍臣,今撰《萬葉集》。自爾以來,時歷十代,數過百年。其后,和歌棄不被采,咀風流如野宰相,雅情如在納言,而皆以他才聞,不以斯道顯,伏惟陛下御宇,于今九載,仁流秋津洲之外,惠茂筑波山[24]之陰,淵變為瀨之聲,寂寂閉口,砂長為巖之頌,洋洋滿耳,思繼既絕之風,欲興久廢之道。爰詔大內記[25]紀友則、御書所預紀貫之、前甲斐少目[26]凡河內躬恒、右衛門府生[27]壬生忠岑等,各獻家集并古來舊歌,曰《續萬葉集》。于是重有詔,部類所奉之歌,勒為二十卷,名曰《古今和歌集》。

臣等詞少春花之艷,名竊秋夜之長,況乎進恐時俗之嘲,退慚才藝之拙,適遇和歌之中興,以樂吾道之再昌。嗟乎,人麿既沒,和歌不在斯哉!

于時延喜五年,歲次乙丑,四月十八日,臣貫之等謹序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乡县| 琼结县| 岢岚县| 丰顺县| 清镇市| 绿春县| 贵定县| 临泉县| 三河市| 乌海市| 永年县| 本溪市| 任丘市| 彭州市| 海南省| 泰兴市| 琼结县| 普陀区| 遂宁市| 临沂市| 特克斯县| 海丰县| 海宁市| 盈江县| 沛县| 马山县| 砚山县| 西乌珠穆沁旗| 景宁| 阳泉市| 蒙阴县| 确山县| 信宜市| 江安县| 千阳县| 桃园市| 行唐县| 玉林市| 麻江县| 尚义县| 德令哈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