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印前處理原理與技術
- 金楊
- 2684字
- 2019-03-27 15:03:52
第一節 網點的類型及其基本特征
一般而言,待復制圖文信息的顏色、影調和細節變化十分豐富。為了用印刷技術復制與再現圖文信息,就要在復制品上,以不同數量的呈色劑,如油墨、色粉、墨水等,吸收掉不同數量的外部光線,從而使承印材料表面出射恰當數量的光線,使復制品呈現出與待復制圖文同樣的變化。
在對油墨等呈色材料的傳遞方式和特性上,不同的印刷工藝技術是不同的。
就原理而言,凸版、膠版和孔版只能向承印載體傳遞厚度相同的呈色材料;而凹版則不同,它可由印版向承印物載體的不同位置傳遞厚度不等的呈色材料;靜電成像印刷和噴墨印刷中,按設備不同,由成像及傳遞裝置可向承印載體傳送相等或不等數量的呈色材料。
在二維平面內,若只能實現“有”或“無”呈色劑的兩種狀態,稱為“二值成像”;若可以完成不同數量呈色劑的傳遞,則為“多值成像”。
在二值成像類的技術中,為達到再現不同深淺圖像目的,即向承印物傳遞不同體積及數量呈色劑,只能改變傳遞呈色劑面積的方法,即所傳遞的呈色劑厚度雖相同,但其面積不同,以滿足傳遞不同體積呈色劑的要求。
在這一需求下,必須依據圖文信息的深淺變化,去生成面積不同、(或)面積相同而空間分布疏密程度不同、(或)面積及其空間分布疏密程度都可以不同的特殊圖案,這種“圖案”就是網點。
由此,不妨為網點賦予如下的定義,即網點是一種特殊圖形,用以傳遞成像信息及成像物質,它既可以以數字信息形式存在,也可以以某種成像/呈色物質的形式存在。
生成網點的過程和技術稱為“加網”(screening)或“半色調處理”(halftoning)。
依據加網所生成的網點特征,加網有不同的類型。一般而言,可以按圖2-1對加網進行分類。

圖2-1 加網及網點分類
加網技術可分為“二值加網”和“多值加網”兩大類。
二值加網是所生成的網點僅有兩種不同的值,如網點部分對應“有呈色劑(黑色)”,而非網點部分對應“無呈色劑(白色)”,也稱為“印刷區域”和“非印刷空白區域”,顯然,二值加網符合傳遞相等數量呈色劑的技術特征。
多值加網是所生成的網點有多種不同的深淺,可以用多種不同數值表示,如灰度值、光學密度值、亮度值等表示,網點傳遞的呈色劑數量可有多種不同。
圖2-2展示了分別采用二值1階調頻加網(1st order frequency modulation screening in bi-level)和多值1階調頻加網(1st order frequency modulation screening in multilevel)對同一灰度圖像進行加網,所獲網點的微觀狀況。

圖2-2 灰度圖像原稿及其二值加網和多值加網影像
一、二值加網的基本特征
二值加網技術廣泛應用于圖文印刷復制領域中。基于二值成像的印刷設備有激光照排機、激光直接制版機、激光打印機等。
二值加網屬于積分面積率調制類型。
“積分面積率”的含義是取一個面積單元,其中可以有1個或多個網點,所有網點面積的總和占據面積單元的比值(通常用百分數表示)。
積分面積率調制類型的二值加網可分為四類:面積率調制加網(調幅/AM screening)、頻率調制加網(1階調頻/1st order FM screening)、面積率及頻率調制加網(2階調頻/2nd order FM screening)以及混合調制加網(AM & FM hybrid screening)。
采用二值加網,需解決的首要矛盾是印版本身的特性是二值的,而所需復制的圖文具有不同的明暗深淺,即如何使用二值印版復制出多值圖文。所采用的方法如下。
首先,將二維平面劃分成多個網格(halftone cell)。在每個網格內,放置1個或多個網點,通過改變網點的面積、網點的數量,或者同時改變網點的面積和數量,即改變網格內所有網點面積總和占網格面積的比值(積分面積率),使積分面積率具有多值性,即以網格為單位,傳遞不同數量的呈色劑,達到從宏觀上改變圖像深淺的目的。
調幅加網、1階調頻加網、2階調頻加網、調幅/調頻混合加網技術采用的正是上述方法。這四類加網技術所生成的網點,其自身光學密度相同,而網點的面積和空間分布頻率有差異,如圖2-3所示。

圖2-3 二值積分面積率調制加網的網點
調幅加網:網點面積率隨圖像的深淺變化,網點出現的空間頻率固定,網點按行列排布。
1階調頻加網:網點面積固定不變,網點出現的空間頻率隨圖像的深淺變化,網點在空間中的位置分布具有一定隨機性。
2階調頻加網:網點面積和網點出現的空間頻率都隨圖像的深淺變化,調頻網點在空間中的位置分布具有一定隨機性。
調幅/調頻混合加網:在圖像的高光及深暗域采用1階調頻加網,而在中間調區域采用調幅加網。
按照加網方法不同,印刷圖像的微觀像素結構存在差異。
調頻加網的網點排布結構與感光材料微觀顆粒結構相近,網點本身對圖像信息內容的干擾小,有益于圖像細節再現。調幅加網的網點按行/列規整排列,形成規則的網狀結構,容易對圖像信息內容構成干擾。多色調幅加網網線疊印時,還會形成“莫爾條紋(Moirè)”的干擾現象。
二、多值加網的基本特征
多值加網的基本特征是網點具備不同的深淺,即網點的光學密度或灰度可以各不相同。多值加網可分為四類:密度(灰度)調制型(Density Modulated screening,DM)、密度及面積率調制型(Density & Area Modulated screening,DAM)、密度及頻率調制型(Density & Frequency Modulated screening,DFM)、密度/面積率/頻率調制型(Density & Area & Frequency Modulated screening,DAFM)。
顧名思義,密度調制型(DM)網點的面積和空間頻率是固定的,僅網點自身的深淺可變;密度及面積率調制型(DAM)網點的面積及密度可變,而網點的空間頻率固定;密度及頻率調制型(DFM)網點的密度和出現的空間頻率隨圖像深淺變化,而網點面積固定;密度/面積率/頻率調制型(DAFM)網點的深淺、面積、空間頻率都可以變化。
在圖文印刷復制領域中,凹版印刷最早應用多值加網復制技術。隨著數字成像技術的進展,在多值噴墨、靜電成像印刷設備上逐漸擁有了用武之地。
與凸印版和膠印版不同,凹版是利用下凹的“網穴”容納并傳遞油墨的。由于網穴容積可以隨凹下深度變化,因此,凹版具有在局部調控油墨量的能力,具有多值性。按特征,凹印版上的網穴分為以下三類。
網穴開口面積和空間頻率不變,其凹下深度隨圖像深淺變化。在印刷品上,網點的光學密度可變,而網點面積率和單位尺寸內的網穴行數不變[圖2-4(b)]。
網穴開口面積和凹下深度皆隨圖像變化,其空間頻率不變。在印刷品上,網點的光學密度和網點面積率都可變,網點面積率和單位尺寸內的網穴行數不變[圖2-4(c)]。
網穴的凹下深度不變,僅網穴開口面積隨圖像變化,網穴的空間頻率相同。稱為“網點凹版”,是面積率調制型加網技術在凹版上的實現形式。因不同開口面積率網穴容納的油墨容積不同,故印刷品上網點光學密度各不相同[圖2-4(d)]。

圖2-4 凹版的多值加網
一些數字印刷機和打印機用多值加網提高其再現能力和質量,其中較多應用了多值調頻加網技術。如圖2-5所示,密度及頻率調制加網(DFM)、密度/面積率/頻率調制加網(DAFM)網點的共同點是多值性和空間頻率可變性,區別是DFM加網的網點面積相同,而DAFM加網的網點面積可隨圖像深淺變化。

圖2-5 調頻多值加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