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木匠世家
- 我和崇禎有個約定
- 白發蘇蘇
- 2264字
- 2018-12-12 09:32:06
資金,從何而來呢?這對于陸揚而言,是一個大問題。跟李教諭借?實在開不了那個口。不如,跟老周借?陸揚暗忖。對,就找他借,也不算借,讓他入股,至于自己,算是技術入股嘛,那些木具的樣式、圖紙,不都得自己搗騰嘛,賺了錢,對半分,嗯,就這樣。
既然下定決心,陸揚趕緊跑去周園,找到周順昌,談去了。周順昌對于“木藝”實在是興趣缺缺,甚至還稍稍有那么一點點反感,畢竟當今天子,天啟爺,就是沉迷木藝,無心朝政,作為東林清流,周順昌對此,是頗有微詞的。不過,考慮到陸揚的窘迫狀況,周順昌還是想出手幫幫他,有恒產,而后有恒心,也是人之常情嘛。
更何況,大明朝,特別是晚明,同先前的那些朝代,例如漢、唐、宋、元,都有所不同。明代對商業與商人,沒有任何偏見,朝廷并不像前代那樣“重農抑商”,社會也不將士、農、工、商等“四民”,看作是等級森嚴、不可逾越的懸隔階層。相反,本朝很看重商業,商人的地位也頗高,由儒轉商,并獲得“儒商”雅謂者,比比皆是,社會上,甚至贊譽其是“士魂商才”,即其既有“士”的操守、道德以及理想,又有“商”的才干與務實精神。
本朝士大夫,還常常替商人撰寫墓志銘,彰顯其畢生事跡。此事,也是歷代所無,而僅見于本朝的。本朝科舉,亦不歧視商人,不像從前那樣嚴禁商人子弟參加科考,恰恰相反,本朝往往有父親從商,兒子科考,兄長從商,弟弟科考,家族內部實行分工,一部分人從商,累積財富,進而支持另一部分人,去科場博取功名,獲取權力,從而又反過來庇護家族利益。
本朝圣哲王陽明甚至說出了“四民異業而同道”的千古名句,什么意思呢?意思是,陽明公認為,以前將士、農、工、商等“四民”,看作是四個不同的等級,是錯誤的。在陽明公看來,“士以修治,農以具養,工以利器,商以通貨”,士、農、工、商之間并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它們只不過是不同的職業、不同的社會分工而已?!八拿瘛钡牟煌矸?,并不影響它們各自去追求相同的“道”——“孔孟之道”。
晚明,這便是傳說中的“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啊,雖然到底有沒有“萌芽”,后世頗有爭議,但從目前看來,無論是朝廷,還是社會,或者是思想領域,對商業都是肯定的,尤其是這富庶的江南,從事商業,幾乎沒有任何負面的評判。
所以,陸揚提出搞點木藝產業,自然不會引起周順昌的反對。老周二話不說,命老仆從帳房取來二百兩紋銀,拿給陸揚,“算老夫借給小友的,等你什么時候有閑錢了,再還給老夫便是,不急”。顯然,周順昌對于“入股”陸揚的木匠產業,并無興趣。
對于周順昌一下子拿出來二百兩,陸揚略感驚訝,這可不是一筆小錢,放在后世,至少折合現金十多萬元以上?!坝袀€五十兩,就行了”,陸揚謝道。
“都拿著吧”,周順昌呵呵笑道,“早點立下恒產,好有恒心,為天下生民做點事情”。陸揚自然知道,周順昌說的“為天下生民做點事情”,可不是說要他做生意發財,然后去做慈善,而是說,讓他解決自己的生活窘迫,然后一心一意,讀圣賢書,考科舉,進身為士,出來做官,為百姓做點好事。兩不誤吧,陸揚暗道。
~~~
有了周順昌那二百兩紋銀,一切就好辦了,陸揚找了個鋪面,又跑遍了吳縣,相中了幾個中意的木匠,重金聘回。然后,陸揚根據上輩子對各種家具款式的回憶,描出了多張圖紙,將其一一交給木匠師傅,請他們照圖打制。
陸揚又找了各種門路,弄到了上好的紅松、柏木、紅豆杉、香樟、核桃木等木料。他倒是想搞到黃花梨、紫檀木、楠木,無奈那些玩意兒是貢品,有價無市。而且即使有得買,手中只有區區二百兩,而且還已經花得差不多了的陸揚,也是買不起的,所以,暫時自然不做奢望了。有機會,去皇帝那兒弄點?那哥們可也是木藝的同好。陸揚天馬行空般想到。
閉門忙碌了一個多月,在陸揚的精心指導下,那幾個師傅,總算按照他的要求、款式,將那幾套家具物什打制了出來。于是乎,陸揚的店鋪“木匠世家”正式開張。
這次開張,動靜可是不小,陸揚事前請了不少伙計,滿大街地發傳單,也就是后世的小廣告,做足了宣傳活動。同時,連錢謙益都送了一副親筆書寫的賀聯來,這自然也是陸揚的營銷手段之一,他趁著蘇州“文會”時那股子熱乎勁,關系還沒淡掉,將這次重點推出的家具樣式——“太師椅”,等到最初幾條樣貨做出來后,便趕緊給錢謙益送了一張過去。還額外附贈了一只小葉紫檀的手串,那可是花了他不少心思與本錢的。當然不是白送,陸揚是希望引起某種跟風、效法的社會效果。在陸揚看來,錢謙益跟后世那些影星、歌星,在影響力上,絲毫不遜色。好吧,有了這幅賀聯,錢謙益、錢宗主,一不小心,就成為陸氏“太師椅”的代言人了。
至于周順昌與李教諭那,自然也沒落下,不過,那就是友情贈送了。至于寇知府、范縣令那,實在是本錢有限,沒法送了,雖然他們是本府、本縣的父母官,陸揚想著,也只能賺到第一桶金后,再去打點了。
此次推出的“太師椅”,共有三種款式——三屏風式靠背太師椅、拐子背式太師椅、花飾扶手靠背太師椅。它們在結構上承襲了明式家具的卯榫結構,充分發揮了插銷掛榫的特點,技藝精良,一絲不茍。同時,又彌補了明代裝飾較少,過于質樸、簡潔的不足,采取雕、嵌、描、堆等工藝,局部處,甚至還使用了高嵌、平嵌和高平混合嵌等骨嵌技藝,顯示出獨特的穩重、大氣、雄渾的氣勢,在細節處,又精湛非凡,細膩無比。
與明朝家具的樸素、簡約、舒適相比,陸揚的這套在清代家具基礎上改裝而成的木具,更添了不少厚重、富麗、端莊感,尤其符合了江南鄉紳們的審美情調。同時,陸揚又借著錢謙益的東風,大肆宣傳了一番。因此,三款“太師椅”甫一推出,便被搶購一空,下訂單,訂購者,更是絡繹不絕,不久,甚至有從南京、揚州、杭州、紹興等地來訂貨的商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