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宗嘉靖元年(1522),陽明五十一歲
這一年中,陽明家居。正月,上疏辭封爵,不報。二月,父親王華去世,居喪。七月,再上疏辭封爵,不允。九月,葬父親王華于石泉山。此外,四方學者來問學,大都不見,叫他們回去自求孔孟哲理。有時不能不見,只檢出緊要處,略說幾句。幾百年后的讀者,都似乎覺得在這一年中,陽明沒有重要的問題可以研究。殊不知,陽明教育中,還包含一種“作業主義”在里面,到此完全可以證明。可惜當年錢德洪記到這里,也沒有多搜事實,詳細錄出,僅僅三兩句話,就把他老夫子的大主張,輕輕擱過;反把那請辭封爵的奏稿,大費抄寫。可惜呀!可惜!不過我們讀書要和學字一樣,只要得著古人善書一二行,終身學之,便成名家。那么,錢德洪記得雖然簡略,也足夠我們研究了。
這年二月十二日,王華七十歲,病歿。陽明先戒家人勿哭,把冕服各事,內外料理完畢,然后舉哀。陽明一哭頓絕,病得不能辦事。即命門人子弟紀喪,因才分派。其中有個仙居縣人金克厚,謹恪可靠,使他監廚。金克厚出納物品,十分謹慎,稍微有些不合,立刻追還,辦得內外井井,不豐不嗇。那時浙江的風俗,大戶人家舉辦喪事,禮堂上必須鋪設得文綺光采。吊客到來,先上餅糖細點,然后烹鮮割肥,大吃大喝,務要供待得吊者大悅,才算面子。那種競爭奢侈的惡俗,陽明一律革除,只備素食,供應吊客,遇著高年遠賓,才添設兩樣肉食。這種辦法,已經算得力矯弊風了。后來湛甘泉老先生,還寫信來責備一場,陽明引罪不辯。
百日以后,治喪完畢,倒把個金克厚,從“監廚作業”中,得著許多實學。從此立身處世,讀書科考,都照監廚一般做去,竟事事通泰,科科連捷。即在那年中舉人、舉進士,他竟以為獨得之秘。一天,他私下和錢德洪說及,錢德洪道:“先生原常說的‘學必操事而后實’,真是至教哪!”這“學必操事而后實”一句話,不是和現在教育家所講的“作業教育”,暗暗符合么?陽明在四百年前,就首先發明。他們當中腦筋敏銳的,就秘守著得到實效。且不要說這四百年中沒有學者提倡實行,只愿四百年后的學者,能夠不把他這“作業教育主義”再埋沒下去,也就算恭喜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