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征服三浰
- 心即世界:王陽明傳
- 梁啟超等
- 2624字
- 2018-11-29 11:23:16
正德十三年(1518),陽明四十七歲
陽明自到南贛開府,雖然天天在那里策畫平寇方略,征剿安撫,政務忙碌,卻并不把提倡孔孟學說的大事,一刻忘掉,依舊和門人講說,也常常給信一班學者,去勉勵他們,看戊寅年(即本年)與人論學的書,也就很多,中間有兩句說:“此間朋友,聚集漸眾,比舊頗覺興起。”便可知道。又看他與薛侃書,借題發揮,警惕不少,略道:
即日已抵龍南,明日入巢,四路皆已如期并進,賊有必破之勢矣。向在橫水,嘗寄書仕德云:“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區區剪除鼠竊,何足為異?若諸賢掃蕩心腹之寇,以收廓清平定之功,此誠大丈夫不世之偉績。數日來,諒已得必勝之策,奏捷有期矣,何喜如之!……
湖、廣、閩、贛四省交界諸寇,次第平定,只有浰頭山賊池仲容,又叫作大鬢,依然聚眾稱王,擾害百姓。陽明上年去攻橫水時,深恐浰頭乘其間隙,便派人多發告示,勸令投誠。眾賊看了,大家感動,情愿為善。獨有那池仲容和眾賊道:“我等做賊,不是一年,官府來招,也不止一次,紙上說話,怎么憑信?且待金巢等投降以后,果然沒事,再作計議。”那浰頭賊黃金巢等,天良發現,情愿去做新民,池仲容留他不得,只好聽其出山。
金巢等投到軍門,陽明釋其罪惡,推誠安撫,新民個個悅服,于是選出五百人,隨征橫水。后來池仲容聽得橫水攻破,心中著實怕懼,然而他那良心,依舊一絲沒有萌動,看看兵機一天迫似一天,便想出一條緩兵之計,命他的兄弟池仲安,帶領老弱二百余名,假意投奔軍門,情愿隨眾效死,好乘機探看虛實,準備內應。陽明是心學功夫最深的人,他那一顆心,像明鏡一般,當下把池仲容的來意,照個透亮,但他有一個主張,以為世上沒有不可化的人類,便將計就計,想去教育一番,即刻受降,把來眾妥為安置,小心提防。待得進兵桶岡,命池仲安帶領部下,到上新地去截路,使他消息隔斷,路遠難歸。那時池仲容已竟疑惑不定,后來闖得桶岡又破,格外發急,才大修戰備,準備迎敵。陽明也差人前往,賞賜浰頭各酋長牛、酒,藉此觀察動靜。池仲容情知隱飾不過,對來使詐說,龍川新民盧珂、鄭志高、陳英等,將來掩襲,所以預做防備,并非憂慮官兵。差人回報,陽明佯為聽信,大怒盧珂等何得擅兵仇殺,立刻派官查察實情,并傳令伐木開道,將回兵浰頭,取道討伐。賊眾聞知,且喜且懼,也差人來到軍門叩謝。
原來盧珂等本是龍川舊招新民,部下有三千人馬,卻被池仲容威勢所逼,封做金龍霸王,然本心不愿從賊,聞得陽明聲威遠大,盧珂便收拾偽官爵印信,趕來自首,正值陽明假意發怒之時,裝作不信,暗暗囑付行杖人手下留神,喝令將盧珂捆綁起來,打了三十大杖,押入牢中,又使人密告用意。盧珂心中明白,派人回去整頓兵馬,聽候調遣。陽明又差人到浰頭用好言慰諭池仲容,暗中結納親信頭目,勸同部下自來投訴,然后班師回贛。這是上年閏十二月的事。
陽明回到贛州,召巡捕官入內,佯言道:“如今大征已畢,又值時和年豐,這也是難得的奇事,可傳令民家,盛作鼓樂,大張燈彩,官民同樂。聞得那些樂戶們,現多住龜角尾,恐招盜匪,可一律遷入城中。”又下令大享將士,散兵歸農,示不再用。于是贛州城中,家家張燈,處處擊鼓,商旅云集,百戲爭奇,賊眾打聽明白,自是歡喜,也就解嚴不備。那池仲容心中,究竟有些疑惑,和親信賊目言道:“若要伸,先用屈,贛州的伎倆,必須親去勘破才好。”于是率領麾下悍首九十三人,親來贛州。陽明探得池仲容果然上路,密派人先行各屬,勒兵分哨,候報出發,又派千戶孟俊,督領盧珂部下防變。那池仲容到得贛州,安營教場,自與數人親投軍門進見。陽明一看,厲聲喝道:“爾等都是我的新民,為什么不全體進見?反安營教場,難道還疑心我么?”仲容聽罷,惶恐不堪,連稱:“不敢冒昧叩見,所以安營在外,聽候大府命令。”陽明便差人引他們到祥符宮安住。賊眾瞧見屋宇清潔,各各歡喜,這是上年閏十二月二十三日的事。
自此府中官僚,逐日盛設羊酒,輪流犒賞,把池仲容絆住館中,又制成青衣油靴,教賊眾學習禮節,借此考察他們志意的向背。無奈那些山野悍賊,良心汨沒已久,貪殘成性,不可教化,常常出外吵鬧滋事。城中士民,怨聲載道,都說陽明養寇貽害。陽明聞知,才有殺傷他們的意思。過了數日,池仲容稟辭回山。陽明道:“此去三浰,須得八九日路程,今年未必趕得到,新正又要來,趕拜正節,何必這樣自取勞苦呢?況且今燈彩正盛,還是盤桓數天,到正月回山罷。”池仲容只得聽命,天天喝酒看燈,過殘年,拜罷元旦正節,即又稟辭。陽明道:“待吾犒賞正節,再行動身。”正月初二日,傳令有司,大享于祥符宮中,準備明日大宴。當晚密令龍光,暗領甲士,設伏府中。初三日早,引池仲容等入府,出其不意,個個擒拿,陽明升堂推問,拿出盧珂告狀,擲與池仲容觀看。池仲容無法抵賴,只得招認,便分別監斬。事訖,陽明暗想不能感化諸賊,必致殺戮,心中著實不快。到了午上,竟眩暈嘔吐,水漿不入。
當日晚間,陽明依舊起來,急急傳令催發各縣屬兵,限初七日入巢。各哨兵多從徑道疾進,自己也率領帳下官兵,從龍南冷水直搗下浰大巢。眾賊散處不備,忽聞官兵四路并進,驚懼出御,盡發精銳千余,據險設伏,并力迎敵于龍子嶺。官兵聚做三沖,犄角而前,大戰良久,賊連敗連戰,奮擊數十合,才失上、中、下三浰。官兵共破賊巢三十八處,擒斬賊首五十八名,從賊二千余名,余賊都向九連山,狂奔而去。
那九連山在廣東惠州連平東面,周圍數百里,四山石壁峭絕,環連九縣,比浰頭形勢,格外猛惡,是個著名老巢,離浰頭又須半月路程。陽明因為大功將成,怎肯放過,領兵急急追趕,將到九連,探得賊已據險,且把大兵就林木深處,暗暗扎住,另選精兵七百,取出浰頭搜來賊衣,個個換上,候著暮色蒼茫的當兒,裝作敗奔模樣,直向山賊所據的崖下間道,狂奔而過。賊眾以為同黨,多從崖下招呼,官兵也假意應答,賊眾疑信參半,不敢攻擊,官兵渡險,即轉入山上,斷其后路。當夜陽明料定兵已深入,必能得勢,預令各哨官兵,四路埋伏,遇賊邀擊。
次日,山賊探明誤放官兵入據要隘,急合力擊打,官兵反客為主,從上下擊,賊兵正支持不來,忽又聞西路伏兵大起,嚇得驚惶亂竄。誰知去路盡斷,哪里得脫?當下官兵擒斬無算,獲男婦牛馬器物,不計其數。賊余黨張仲全等二百余人,以及遠近村察,一時被賊脅迫,從惡未久的,勢窮計迫,都聚在九連山谷中,呼號痛哭,誠心投降。陽明派知府邢珣,前去驗實,酌量責治。殉錄名數,安插在白沙地方。陽明一面上章告捷,一面相度地形,在頭奏設平和縣治,留兵防守。陽明班師回贛,一路百姓焚香遮道,歌功頌德,不必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