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治十八年(1505),陽明三十四歲
弘治十七年,陽明三十三歲,仍到京師。巡按山東監察御史陸偁,特聘他做山東鄉試考官。那一科取出的舉人,后來都稱重海內。考試完畢回京,改授兵部主事。自此陽明的學問,漸漸歸向“理學”一路,把那學仙,學佛,學古詩、文辭的念頭,一一撥開;目睹當時學者,大家溺于詞章記誦,不知道從根本上去研究心身之學!還有一層,陽明在當時不敢公然說的,就是大家會做了八股文,便可致身青云,是他心理上最反對的。所以他在山東考試,叫士子對策,和學者說:這道“溺于詞章記誦”。如此一想,陽明的主張,顯而易見了。因此在京里首先提倡,到處講說,有些頭腦清楚的聽著,漸漸興起,情愿投拜門下,恭執弟子之禮,陽明就索性授徒講學。那時,師友之道久廢,一班固執的士大夫都說,陽明立異好名。只有一位湛甘泉先生,名叫若水,廣東增城人,原是白沙先生陳獻章的高徒,講究“主靜”之學,正在翰林院里。陽明和他一見,大家志同道合,竟成知交,共約擔任倡明圣賢哲理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