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簡單的日常生活常識
- 快樂的人生(套裝共6冊)
- (美)戴爾·卡耐基等
- 4298字
- 2018-11-27 14:36:14
簡單的常識!我們仔細盤點那些保證我們更加健康、安定,日復一日有趣生活的每件事,簡單常識看起來就是第一位的,也是最基本的需求。我們都被告知在解決無論是科學的、藝術的還是簡單的日常生活問題,都要從外圍到核心,從知道到不知道,從簡單的事物到復雜的事物。我們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安靜平淡,或是充滿變化冒險,生命必須要以簡單的常識作為基礎。
當我們停下腳步短暫地思考時,常識的缺乏顯得非常明顯。一個人如果注意到這一點,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要在生活中加強,那么他就會比我們這些只是旁觀的人能夠更好地把常識帶回到這個世上。比方說,保證休息是一個簡單的常識,但是我們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呢?有多少讀者讀到上面的內容時會微笑、譏諷,或者有些惱怒,說道:“休息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它怎么能和我不得不做的事情相提并論?或是我所有的關心,又或是我不得不擔憂的事情?”
在我看來,當今的教育更傾向于傳遞信息而不是讓人們準備好心靈去接受或使用各種有趣的、有益的信息,也就是說,教育在幫助心靈汲取其需求的東西;汲取吸引心靈的東西,消化心靈所汲取的東西,這就像任何健康的胃消化其所需要的食物來提供身體所需的能量一樣。在我看來,這種教育培養的根源是從教授實際的應用和實踐中研究出來,確切地說,這樣的工作多于五十年前的數量。但是你必須測試青年畢業生的心理以便來觀察還需要多少這樣的工作,以及這樣的工作對年輕人心理的鍛煉將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甚至對他們現在的影響。
例如,倫理學。有多少孩子因為在學校學了倫理學,回到家后會對家庭產生更大的關注?會對家人更體貼入微?而除此之外,倫理學毫無用處。如果倫理思想真正被孩子吸收并形成道德準則,那么運用它們將會讓心靈為之震顫,也可能或許將會使那些男孩和女孩的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這個變化將會使他們的家長和朋友感到驚訝和高興。
如果保證休息的觀點用教授倫理的方法在學校教學,那么這種觀點就像是在學生的思想中不可消化的大塊硬物,不會被吸收、消化,不會在每日的生活中被運用。這種觀點會逐漸地蒸發到空氣中去,或者在各種關于它的玩笑和言論中泯滅,這些言論將會證明孩子對所學的東西一無所獲。
再重復一次,我很高興重復——如果每天都會在學校中教授——有實踐意義的講授——關于如何形成保證休息的習慣,那么這對整個國家將會產生驚奇的效果,更不用說在很多個案中,它可以防治某種遺傳疾病的產生。
本性常常傾向于健康,這種傾向是如此強烈,以至于很多時候看起來仿佛是自然法則抵御了那些與健康作對的因素,從而把人們帶進健康之中——甚至可以說是抵御了對健康的刻意回絕。
當一個人的身體在輕松的情況下,本能會不斷地擺脫傳播疾病的細菌,不斷地與之抗爭,積極地抗爭,以此來保護身體免遭任何干擾,保持健康。當一個人的身體不是很舒服的時候,本能也會努力地發揮作用,但是通過各種形式的緊張來阻止循環,阻止食物和氧氣的健康吸收,并且阻止通路,使體內的雜質不能排出去,疲倦的身體會干擾本能的工作,這樣使其無法保持身體的舒適。當我們很勞累時,除非得到了有效的休息,否則勞累的事實將會使我們更加勞累。
世界上大量的疲勞(對我來說多于二分之一)都來自于人們缺乏理智地了解如何保證休息。越缺乏理智,人們的健康就會越受影響。相比我們的爺爺奶奶來說,我們更加缺乏簡單常識。而他們相比他們的父母來說,也同樣更加缺乏簡單常識。因為現在的生命相比過去是如此的復雜,所以我們需要多于祖先的簡單常識。只要我們愿意的話,我們是可以的,因為相比我們父母那一代人,我們對于衛生科學有著更加真實的了解。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把一些人能夠給予我們的信息賦予實踐,尤其要將這種實際的用途傳授給我們的下一代。
讓我們來看一下,我們將如何在工作中實際地保證休息,獲得簡單的常識并利用它們。
為了保證身體的舒適,我們不可以過度地工作。
我們必須保證工作和休息的平衡。
如果我們吃了不合口味的食物,我們身體的內部器官就會過度工作。而我們吃了過多或者過少的合口味的食物時,胃部就要承擔多于它本應承擔的工作,那么它將會影響大腦和全身的神經系統,身體的其他部分得不到正常所需的能量,結果自然就會疲勞。
當我們沒有充分攝取身體所需的新鮮空氣時,我們的身體內部器官就會過度工作。血液需要氧氣的供應,而神經和肌肉需要能量進行工作,當氧氣供應不充足的時候,身體機能的運轉只能依靠少于實際需要的能量,那么身體不可避免地承受巨大的壓力,結果只有疲勞。
在上述兩個例子中,胃與心肺都過度疲勞了。人們會抱怨:“我什么也沒做,我為什么會這么疲勞?”答案是:“不對,你身體的外部肌肉什么都沒有做,但是你的心肺和胃是嬌弱而又敏感的器官,它們被你過度使用了”。除了腦疲勞之外,這樣的疲勞要比其他任何形式的疲勞都嚴重。而且過度疲勞的心肺和胃會使大腦更加疲勞。
對于所給予大腦的疲勞導致大腦過度疲勞的問題我們稍后再討論。先談論一些關于不讓身體保證休息而不能使之更好工作的問題。
知道吃什么以及如何吃并不困難,只需我們稍稍動動腦筋就可以。我們需要的只不過是有關吃的常識。當我們胃部不適的時候,一定不要吃東西,如果不得不吃,那么我們一定要比平常吃得少,還要吃得慢。這條關于吃什么以及怎么吃的建議實在是非常之好,在這里我就不再說什么了,即使沒有這條本身極具價值的建議,我們大多數人如果能用大腦思考一下,那么我們對于所吃的食物都會得出簡單的常識,并且只吃我們認為有營養的東西。這一點毫無疑問。亂搭配食物吃會使我們染上胃病,并且就像吃了不能消化的食物一樣阻止胃正常的消化。
如果我們拒絕吃我們知道的有害的東西,并且只吃我們知道的有營養的東西,那將會提升我們對精美食物的享受。我們不會因為拒絕吃過多的糖果而丟掉胃口,我們得到了這個常識。豬一樣生活的人會完全失去他們精致的胃口,而且他們失去的會更多。
不幸的是對于大多數人來說,他們對新鮮空氣并不像對食物一樣那么有胃口。幾乎沒有人只是單純地想要新鮮空氣;大多數人只是自私地想要擺脫感冒。然而從健康、保證休息、放松心情里感受到的區別,就像沒有空氣與有大量空氣之間的區別,又像錯誤的食物與足夠的(不要太多)食物之間的區別。
為什么供給肺部足夠的氧氣讓身體感受到舒適,不能像食物供給胃部那樣吸引我們呢?攝入適量的新鮮空氣對于使我們精力充沛有著奇效!
教授孩子的實際知識是讓他們鍛煉,這樣的鍛煉可以打開他們的肺部,使他們每一次的呼吸都能夠吸入足夠的氧氣來保證身體的健康。大多數人的肺部有著這么多用來吸收氧氣的細胞,然而當它們饑餓的時候卻得不到一點食物。
當然了,關于身體內部機能以及需要保持身體健康的簡單常識的話題,我們有太多的內容可以說了,但是現在應該是采取行動的時候了。
現在我們說說關于從外部來保持身體的舒適。一切的安排是如此的妥帖——晚上我們會睡覺,白天是我們工作的時間,而晚上是我們休息的時間;所以工作和休息的時間是相等的,并且我們也很高興在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之內,當我們身體狀況好的時候,我們每天只需要八個小時的時間來睡覺。人的本能如此,它可以在八個小時內補償我們在十六個小時活動中所損失的能量。
每天我們只需要用三分之一的時間進行睡眠,而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進行工作和消遣。這一有規律的睡眠對于保證休息來說是強有力的保障。因此,這里面的簡單常識就是找出如何自然入睡,如何得到除睡眠之外本能賦予我們的東西,以便早上醒來時頭腦清晰,為一天的工作作好準備。
為了能自然入睡,我們必須學會消除一天的緊張,要像嬰兒一樣真正地入睡。讓我們進入睡眠吧,在這個表述中有很多的意義。當我們那樣做的時候,人的天性就會復蘇,并使我們獲得新的活力。使我們的生命力更加旺盛,并帶給我們更多大腦在一天內進行工作和消遣所需的能量;或者說幾乎所有需要的能量——因為在一天里,我們仍有很多小憩,很多我們需要并且能夠讓我們得到的小憩。我們可以很舒適地坐下來享受我們的三餐。悠閑并安靜地吃東西使我們的每一餐不僅是在獲得營養,還有很好的休息。在吃飯的時候卻要承載著擔憂、匆忙或者工作的壓力,還是把這頓飯當做一天之中必須要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導致了疾病與健康的區別。最好是吃一些有營養的食物并且安靜休閑地享用,這要勝過匆忙地進食大量同樣的食物。這是保持身體健康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在一天之內有很多固定或者不固定的機會供我們休息,以保證身體健康。如果必須等待,那么我們可以安靜地坐下來。無論我們正在做什么,都有空暇的時間來休息。每個人都可以找到他自己的“空暇時間”。如果我們真正地去利用它們,理智地利用,如果我們愿意尋找并且使用它們,那么它們就會對我們非常有幫助。
身體是一個奴仆,我上文所寫的所有內容都是關于這個奴仆的。如果主人把仆人逼到了一個不是仆人不愿到達,而是他根本到達不了,且因此必死無疑的境地,那這個仆人怎么會保證活下來呢?一個聰明的主人會是簡單常識的忠實信徒,為了能以最少的能量做最多的工作,他會訓練他的用人——也就是他的身體——休息、吃飯和呼吸的方法。如果控制心靈與身體作對,用無盡的憤懣和抵抗來傷害它嬌弱的機能;精神因為不能隨心所欲,或者因為能夠為所欲為,滿足了自己的私欲而變得煩躁、沮喪和不快,那么即使遵守了所有的保證身體健康與力量的外部法則,并且是嚴格地遵守,你也不能得到健康。
除非遵照心靈的健康常識行事,否則身體健康的所有常識都是無稽之談。而且,盡管“健康的體魄中有健康的心靈”要比用充滿抵制的心靈去維持身體健康來得更為持久,但除非擁有健康的精神,否則前者也不能保持長久。
說到有關精神的常識,我們另找時間多討論一些。
說到心靈,我們看到它允許讓自己充滿抵抗是很不明智的,而且是愚蠢至極的。
在孩子的教育中,教授他們記住保持心靈健康的簡單常識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啊——教給他們的是思想抵抗的無用和純凈心靈的健康。
如果孩子擔心自己的功課,他那是正在抵抗在班級落后的可能;讓他知道擔心會影響他的學習。告訴他如何放下擔心,他將會發現他會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功課,而且也能記得更牢。
通過遵循同樣的法則,可以教授孩子焦慮感只會影響他們的進步。焦慮感有時候是來源于遺傳性的神經不穩定,應該培養孩子去除這種焦慮感。
但是,唉!當父母本身都無法擺脫那種焦慮感的時候,他們又如何去培養自己的孩子聰明地生活,不受那些無用抵抗的困擾呢?對于任何的父母來說,無論什么時候學習都不晚,如果他們都有勇氣向孩子承認他們將會幫助孩子并和孩子一起學習,那么就沒有孩子會產生焦慮。孩子得到了適當的教育,當他們長大時,他們會給他們的孩子一個什么樣的開始——一代一代傳下去的是多大的一筆財富!這會實現嗎?我們當然希望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