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心靈的塵埃
- 快樂的人生(套裝共6冊)
- (美)戴爾·卡耐基等
- 4759字
- 2018-11-27 14:36:14
根據常識來看——無論是精神方面的還是物質方面的——當代人的生活方式里有一件毋庸置疑的事情:我們都生活在一個長期的亢奮狀態里。如果我們可以坦誠地面對,并且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話,就很容易看出來。這點是很容易證明的:當沒有什么事情發生時,我們很快就會變得無聊起來,就像現在我們會發現無論男人還是女人,如果要在一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內不做任何事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有的人會說,“我們每天都忙忙碌碌,時間利用得很充實,我們為什么要停下來什么都不做呢?”或者其他人也會問:“我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當我們即將取得成果的時候,我們怎么能夠停下來什么都不做呢?”
上面問題的答案是:“當你忙得不亦樂乎并且樂此不疲的時候,你不能停下來什么都不做。”即使你不瘋狂地工作,你的工作也能順利地進行,我們并沒有通過停下來什么都不做去打斷或推遲它的必要。但是你應該有能力停下來什么都不做,如果任何時候需要你繼續進行,你都可以平靜而又信心百倍地開始。
沒有哪個男人、女人或是孩子真正地了解這種力量,這種對工作和玩耍控制的力量——他們有能力去停下來什么都不做。
如果我們足夠留心,足夠仔細,足夠平靜,并且足夠敏銳地觀察,就會看到我們中的每一個人是怎樣生活在亢奮中的。我曾經看到過這樣的女士,雖然她們沒什么事情去做,但卻很興奮地吃著早飯,當她們被告知今天的安排時,她們像追逐火把一樣興奮。她們興奮的標準是如此的低,根本就不知道人們心靈的塵埃是怎樣被這些無謂的緊張激起的。
不久前,一個人告訴我,他因為每天要和一個朋友高談闊論著走去上班而感到疲憊不堪,這并不是什么非同尋常的事。我們每天生活中所處的緊張和興奮的狀態就像在物質世界中我們不斷踢起的塵埃一樣,每個人都把自己獨有的塵埃和他人的塵埃攪拌在一起。
不論是在心理上、道德上還是精神上,我們都會因為自己或是他人踢起的塵埃而打噴嚏,被嗆著。就像塵埃落在身上一樣,我們怎么才能得到有關生命那清晰而又全面的看法呢?像我們想拓寬視野,而視野卻并沒有得到拓寬一樣,只有心靈的塵埃落定了,我們才能得到想要的觀點。還是有一個令人高興的想法的:當我們知道怎樣去生活時,我們心靈的塵埃就會落定。我們的生活習慣會讓我們遠離他人心靈的塵埃。不僅僅是這樣,當我們從自己心靈的塵埃中解脫出來時,別人的心靈塵埃也不可能干擾到我們。透過他們的心靈塵埃,我們能看清他們,我們也能看到包圍著他們的塵埃阻礙了他們的進步。在沒有塵埃飛揚的地方,我們能夠區分塵埃并看穿它。而在塵埃中,我們區分不出任何東西。如果一個人想根據普通的感覺來了解生活的標準,那么對于肉體、心靈和精神來說,適用于它們的最好準則就是讓自己平靜下來,直到心靈的塵埃落定。
你知道正確的吃飯、呼吸、睡覺和休息的法則,但在充滿著興奮的日常生活中,這些知識起的作用卻很小。你不斷地遺忘,遺忘……如果在某一時刻,你認為有更好生活的必要,那么你就會決心按照健康的法則生活,這個狀態會持續幾個星期,甚至是幾個月。當體力恢復的時候,你再一次進入興奮狀態。在明了這點之前,你一直被世界上其他的塵埃所蒙蔽。所有這一切只是因為你沒有很好地分析這個過程,從來沒發現過也不理解什么是平靜。
你知道一個明智的母親來到一個吵鬧的幼兒園之后發生的事情嗎?在那兒,她的孩子正興奮地和幾個小伙伴在玩耍,這個母親被邀請一起來度過一個陰雨的下午。這個母親看到玩耍中的孩子都處于興奮之中,夾雜著三兩個孩子因為某些愚蠢的小事爭吵的聲音,他們的小腦袋里想的都是這些事情,幼兒園中滿是屬于孩子的心靈塵埃。接下來這個明智的母親會做什么呢?是斥責孩子們,對他們的吵鬧感到厭煩和憤怒,而再掀起塵埃嗎?不,并不是這樣。她先用令人高興的方式引起孩子的注意力。然后,當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集中起來時,她讓他們安靜下來,以便能“聽到一根針落地的聲音”。孩子們都對這產生了興趣。第一次,他們因為莊尼和莫莉動了一下,而沒聽到聲音。這位母親告訴孩子們安靜到能聽見針落地的聲音是多么的有趣。第二次孩子們也因為受了一些干擾而沒聽到。第三次,孩子們全身心集中到傾聽聲音上,他們清晰地聽到了這個細微的聲音。他們又請求這個母親再試一次,看看他們能否聽到。這次托兒所里吵鬧的聲音落定了,僅僅是通過改變了一下游戲的玩法,給他們講個故事,這個明智的母親成功地使托兒所變得安寧起來。
如果想高興地生活,并保持健康,那么根據簡單的常識,我們可以將自己當做孩子一樣來學習安靜,這樣我們就會處于光明和溫暖之中了。
首先是讓身體安靜下來。消化不良會使我們焦躁不安,因此我們必須吃有益于健康的食物,但不能暴飲暴食,要吃得適中。糟糕的呼吸系統和血液循環會使我們焦躁不安,因為呼吸對血液循環和大腦有直接的影響,因此我們必須增大肺活量,讓它能夠帶來更多的新鮮空氣,這樣就可以為血液循環提供充足的氧氣。當我們平靜而有節奏地呼吸時,血液就會平靜地流動,就像打開了一個渠道,血液可以毫無阻礙地流動,我們的整個神經系統也會慢慢平靜下來。
缺乏運動會使我們焦躁不安,因為運動為身體提供充足的氧氣,防止血液循環緩慢,而血液緩慢的流動會使神經系統緊張起來。因此定期的運動是很重要的。
缺乏休息也會使我們焦躁不安,我們必須要好好地休息,盡量用最好的方式得到應有的休息。不要期望它們馬上就會完全實現,但如果我們每天都堅持下來,我們的身心就會健康起來,這樣我們心靈的塵埃就落定了。我們在審視生命時就會有驚奇的發現,幸福和力量都呈現在我們的生活中。
現在讓我們想想,怎樣才能開始下定決心用我們的力量去使心靈的塵埃落定,獲得一種平靜的心態呢?我們必須從細小的方面開始做。往往那些看起來很細小的方面卻能給我們帶來持久的影響,產生不同的結果。除此之外,當以微小或正確的方式來達成目標時,我們就會發現事事無捷徑,都需要我們去穩步前行。
我們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地朝著目的地前行;必須從砌一磚一瓦的工作開始,直到一幢大樓呈現在我們面前。
但是現在第一步是讓心靈的塵埃落定。我們每天用半個小時的時間什么都不做。前十分鐘會很無聊,接下來的十分鐘會更無聊,但到最后的十分鐘,我們會有一種平靜的感覺。也就是盡管起初塵埃沒有落定,但最終都會落定。有一個有趣的事實,當我們開始努力使自己平靜下來時,那些努力就像是噪音和旋風,要持續一段時間。有些人會說每天花費半個小時什么事都不做多荒謬啊!或者,“大自然都不可能是真空的,我們又怎么可能什么都不做呢?最起碼我們的大腦還會思考一些事情吧”。
回答這個問題,我可以借用一句愛爾蘭的俗語:“放松,如果不能完全放松的話,也要盡量放松。”盡量不做任何事情。當你發覺自己在想事情時,立即就拋掉這種想法;當你感到煩躁,并且一分鐘也不能保持鎮定時,要盡力讓自己放松并盡可能安靜下來。在開始下一步之前,應該用幾天的時間讓自己不想、不做任何事情。用半個小時去除內心的雜念絕不是件容易的事。我們的心里充滿了誘惑與抵抗,我們一些人心中滿是憤懣,而必須要做的就是一天之中拿出半個小時,什么都不想。如果我們腦海中出現了一些擔憂,不要去管;如果腦海中浮現出了對某個人或者某種情況的不滿,我們也不要去管。
我知道這些說起來容易,但是請記住,每天只用半個小時——只用半個小時。這半小時內不要去想任何事情。當我們學會了靜靜地坐著,靜靜地躺著,不去想任何事情,就擁有了些微的成功了,對大部分人來說,都能做到這一點。第二步是用半個小時的時間深呼吸。深呼吸一下,停一會,深呼吸兩下,再停一會。通過學習如何深呼吸,我們可以慢慢地平靜下來。但這一定是個鉆研的過程,我們必須先學習如何緩慢地吸氣,然后同樣緩慢地呼氣,并一直保持著這種狀態,每一次都讓呼氣和吸氣持續長一點時間。
我們在堅持了一陣子每天半個小時的深呼吸后,就會發現我們能夠有節奏地(吸氣的時候數五下或者十下,呼氣的時候數五下或者十下)穩定地呼吸半個小時了。盡量讓呼吸寧靜、輕盈、穩定,用越來越少的力氣吸進與呼出。當我們發現如何不需要很大的力氣就能充滿活力地呼吸時,真的很令人高興。每天半個小時的深呼吸鍛煉有助于我們養成有節奏地呼吸的習慣。一個平穩的有節奏的呼吸還有助于我們平靜心態。
我們可以一邊深呼吸一邊做運動。我們先緩慢地抬起胳膊,再把它們自然地放下,停頓的時候,要把胳膊不帶任何緊張地放在腿上或者沙發上,有意識地去放松。
但是上面所有這些都與我們的身體有關,而我要說的是心靈和道德上的塵埃。體力勞動可以使我們的大腦平靜下來。如果我們有一個焦躁不安的大腦,那么光是平靜的身體是沒有用的,我們仍然會因為憤怒而處于緊張之中。在這種情況下,平靜的身體僅僅是一個對大腦的支配產生反應的儀器。一個使大腦平靜下來的最有效方法就是努力集中注意力。一個人如果集中了注意力,他可以什么都不做,只是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或是靜靜地躺在床上或地板上。安靜下來,保持安靜;平靜下來,保持平靜。這就是集中注意力的一種方式,也是有助于讓我們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的一種方式。然后我們就可以集中注意力于平靜的呼吸,讓它輕柔、穩定,沒有任何緊張感。剛開始,我們必須集中精力放松,不要感到緊張,不要摻雜任何的情緒,使大腦處于平靜的狀態,就像一個人正在觀察一只離得很近的鳥,他必須格外小心以免把鳥嚇跑。
集中注意力有它的秘訣。首先是要拋棄一切干擾的事物,其次就是在專注時不要帶有任何情緒。實際上,它們是統一的。如果要拋棄一切干擾,那么為了把注意力轉移到慢慢丟棄緊張的過程上,我們就會放松下來。
焦躁不安的心態,充滿著擔憂、焦慮、抗拒和不滿,充滿著各種各樣的憤恨,一遍又一遍地要解決根本不是人力可以控制的問題,或者因為幫助也已超出能力范圍而不斷地抱怨、煩躁、迷惑,這個因受內心塵埃蒙蔽而困惑、污穢的心靈并不是產生這些的原因——相反,這個心靈只是結果。原因是隱藏于心靈后面的貪婪,以及毫無道理地堅持要為所欲為而掀起塵埃的任性。
一種平靜的心態,一種可以使我們平靜地應對緊急情況的心態,那并不是任性。恰恰是人的本性揚起了心靈的塵埃,這個本性希望并且竭力要隨心所欲,如果沒有達到目的的話就不斷地興風作浪。
上帝的意愿是平靜的,我們從樹木和鮮花的生長中可以發現這一點;我們從宇宙中恒星的運動可以發現這一點。我們從自然法則中可以覺察出上帝的心態。當我們的心態逐漸平靜下來時,我們會發現上帝的恩賜遍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
如果我們想讓心靈的塵埃落定,我們必須努力讓自己平靜下來,拋棄一切阻礙內心平靜的事情,放棄為所欲為的想法。我們必須相信上帝的做法超出我們萬倍,如果我們安靜地順從于他,他就會向我們揭示他的方法,引導我們向之靠近。
如果我們有著平靜的身體和平靜的心態,那么這一切都是神授予的,都是耶穌基督的旨意。學習他說的話和他著的書,我們意識到他的力量和生命的精美,意識到——最大限度地意識到——他周圍那明朗的氛圍,我們看到并感受到空氣中彌漫著寧靜——那是神的恩賜。
沒有痛苦,沒有誘惑,任何一個人的心中都有過這樣的呼喚。上帝從來沒有這樣的事情。因此如果我們打算找到寧靜,這種寧靜可以在一開始就消弭塵埃,如果我們心中最終充滿了更真實地順從以及滿載愛意的信任,那么即使在最初的時候沒有平靜地處事,我們仍能發現生命的本質,對于這個本質我們會不斷地去發現并且熱愛;我們還能發現這些并非來源于我們本身,而是博愛的上帝賜予我們的。
我們中的一些人并沒有開始的動力;我們中的一些人,開始僅僅是為了解脫,或者是意識到拋棄塵埃我們可以擁有更多的力量,但是只有當我們隨著時間的流逝,順從于神的意志,期待要放棄任性的時候,我們才能寧靜地生活。如果我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工作中,不被失敗和沮喪打倒,而是從中學到東西,那么光明和溫暖就會逐漸把我們包圍起來,我們的力量也會漸漸地強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