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最后的建議
- 快樂的人生(套裝共6冊)
- (美)戴爾·卡耐基等
- 906字
- 2018-11-27 14:36:14
丟掉怨恨,消除不良的抵觸心理。
如果周圍環境或者某些人在我們心里引起了怨恨或者抵觸,我們不用去管它們,直到我們平靜下來。我們僅僅不受怨恨或者不健康抵觸的影響還不足以完全獲得自由,自由也來自于我們對這種適應強烈而持久的關注。關注與放松互相依存,使人們的神經穩定——就像離心力與向心力保持地球穩定一樣。
隨著心中有利于健康的關注和放松不斷增加,我們的觀念會變得清晰,那么我們就能區分正確的事情,并有力量去做。當我們不再受其他人影響的時候,我們與其他人的關系也變得更為融洽,更為和諧。然后我們會逐漸意識到一點——說到底,那就是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自己的怨恨與抵觸——我們受困于此——與周圍的環境和人一點關系都沒有。當我們發現這一點,并照著做的時候,我們就真正自由了。伴隨著這份自由,一種清晰的感覺與信念逐漸形成,那就是聰明的愛的力量。這力量給予我們自己自由的意志,也會一直給予我們引導。
如果沒有親身經歷過,沒有人會真正相信一件事情。我們可能認為自己相信所有完美的真理,但是除非自己親身經歷證明了那些真理,否則的話它們又如何才能真正服務于我們?直到它們融入我們的血液,我們才會完全相信——也就是說,在那之前,我們必須要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用真心去熱愛,在我們生命中一次又一次地實踐。
如果讀者重新審視這本小冊子,將會發現每一章內容在根本上都是有益健康的建議。是在不斷地重復同一個法則,這個法則適用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如果讀者能夠把這個法則銘記于心,并加以運用,就會發現自己越來越喜歡它,而且心中還會萌生一個無往不利的信條。
有人曾經描述過好教養和壞教養之間的區別,就像一個通常會去克服自己不足的人和一個對自己缺點不管不顧的人之間的區別一樣。
好的教養有心靈與自然之分,前者來自于個人品質的高低,依我們的喜好來表現,而后者是與生俱來的。
不受環境影響以及聰明地不受其他人影響是心靈上的好的教養,它賦予我們生活中每一件事以能量,并使我們與其他人更真實更親近地相處。只有當真情流露時,謙恭有禮才是真實可信的,而如果流于形式,那么它就失去了任何的意義。
據我所知,如果沒有萬能的主給予我們毫無保留的依靠,這種自由和良好的習慣就不能永久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