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何謂“判斷力”

在一個美麗的夜晚,源賴朝正在師父朗侯的花園里漫步,傾聽一些明智的勸告,這些勸告是他熟知的賦予寓言吸引力的方法。這時,他突然間停下來去討論那塊被園丁略微忽視的地方。

就在這塊地上,寄生植物需要依附其他植物生長,憑借卷須攀上灌木叢、緊緊捆住花的關鍵部位。

只有少數的寄生植物能觸及一束密密麻麻的秸稈的中心,或者延伸到長在墻上結小葡萄的蔓生植物的內部。

有一株植物是單獨生長著的,它的花開得有些寥落,葉子生得很粗糙,即使在精力旺盛的野生草木附近依舊茁壯繁茂,由于它的骨子里散發出一種堅忍不拔、無所畏懼的生命力,它看起來有效避開了那些危險有毒的寄生植物的騷擾;同時它的蔭庇也不受那些有毒無用的蔓生植物青睞。

看到這些,源賴朝說道:

我的孩子,仔細看看吧,學著怎么接受大自然所賦予我們的智慧。寄生植物代表著一種疏忽大意,這種疏忽大意與意圖中最好的部分所喪失的力量相互抗衡著。

然而,力量可以有效地克服那種與日俱增的障礙;力量規劃出在糾結里掙扎求存,在重重困難的中心崛起繁榮的過程,這個過程驚艷而強大。

在穿越艱難險阻、克服眾多困難以后,野心與膽識就顯露鋒芒。

“判斷力”并不需要努力追尋,它會在平和的氣氛中彰顯出來,遠離難纏的障礙和網羅的紛擾。

它的花朵并不像其他植物那樣招搖,但它絕對不能容忍自己被野生的枝子所埋沒。

它很容易就產生了鶴立雞群的效果,因為它與烏合之眾保持距離。

它很謙遜,但很獨立,小心地避免被卷進阻礙植物開花生長、有可能減少壽命的紛爭當中。

有一種荒謬的偏見認為“判斷力”所展現的內心素質很差。

這種錯誤認識來源于這種現象:“判斷力”可以調整心態去適應高貴的觀念,也可以習慣最基本的思維方式。

對于那些被賦予判斷力的人來說,他們得到的是一種可將任何事物歸類的能力。

判斷力也并非低估感情的影響,沒有夸張地將感情的作用歸為虛無。

判斷力允許我們帶有保留意見去考慮假設的原因,果斷地拒絕采用虛偽的武器作為手段。

培養判斷力的人不會拒絕承認錯誤。

人一般可以斷定,有判斷力的人很少走歪路,因為他們將明辨是非的能力鍛煉純熟,可以控制自己不偏離心中的看法。

這時,源賴朝沒有再用他最喜歡的論證方法,而是換了一種象征的手法來對我們說明:

判斷力應該怎樣定義:

判斷力是中心意識。判斷力的目的是把所有的印象聚集與聯合成一種情緒——對真理的渴望。

對于一個有判斷力的人來說,一切都可以歸結為一種思想:直接而單純的愛。

所有的思想都是有關聯的。這兩種情緒的優勢就是可以使一個人下定決心,尤其是在兩種情緒表現出來的時候,更加使他們內心堅定。

判斷力允許我們逃避那些使決定左右搖擺不定的恐懼感。除去使意志動搖的消極情緒,而且還會準確無誤地指出應該培養的態度。

源賴朝的心中也豁然開朗了,他接著說:

判斷力因個人的性格而異,與此人的周圍環境與所受教育有關。

一個階級中人們的判斷力與相鄰階級人們的判斷力不是一樣的。

某種習俗在日本看來十分正常的,但對于那些西方人來說可能頗有攻擊性,即使作為日本人的我們也會有這樣的偏見,也許歐洲人會適應某些習慣,但我們卻會感到不舒服。

具有判斷力的人,會小心不去強烈地攻擊那些將自己的傳統視為原則的人。

然而,如果批評直接針對的是那些信仰,會導致自己的判斷力看起來不合適,那么這些批評就要有所保留,并且需要以謹慎的態度去對待,因為這些批評只是一種帶有建議性的責備。

判斷力因外在的表現不同而有差異,這種不同產生于個人受教育的程度。一個日本王子對某事物作出的判斷不可能和一個來自社會底層的人的判斷相同。

同一個對象由于所屬的階層不同而變得可取或者不可取。

人們必須相信判斷力要被排除在兩個這樣的不相容意見之外嗎?

不是的。一個想法按照不違反公認的最合乎邏輯的原則,可以由判斷力決定拒絕或者接受。

如果正如經常所見的情形,一個想法遭到拒絕只是因為它已經屬于過某個特殊環境群體,那么判斷力根據群體的法則,認識到想法被接受之前,這個觀點必須先得到糾正。

另外,源賴朝提醒我們注意一種特殊的環境。

判斷力,是一種解決問題的藝術而不是制造問題的藝術。

很多人發明出獨創的設計,卻很少對這種設計進行試驗。

但是,一旦實際需要,這種科學家和天才們發明出來的獨創的設計,就會以最令人振奮的、決定性的方式介入。

判斷力是辨別力的主要因素。

因此沒有判斷力,就不能對一個主題的問題或者重要性作出評判了。

只有通過判斷力的幫助,才能夠辨別問題的實質,尋求合適的分析,獲得一個對問題精確完美的解析。

最后一點是至關重要的,在生活的任何情況下,判斷力都具有裁判的功能。如果沒有準確性,那么判斷力就不能得到令人滿意的開發,因為判斷力會被錯誤頻繁地打斷,這是由于缺乏在表達方面的精確性而引起的。

如果我們想知道形成判斷力的主要特質是什么,我們就要翻幾頁讀一讀:

判斷力是眾多情緒因素的合成,許多的情緒匯集在一起就形成了判斷力。

第一種情緒因素是推理。

然后是自制力。

在以上的基礎上還有——

洞察的能力,始終如一的毅力。

然后就是智慧能使我們從經驗教訓中獲利。

還能加上其他情緒因素,來構成判斷力。但是,其他情緒因素雖然重要,也只是我們所列舉出來的因素的附屬物而已。

推理是真正不可缺少的健全思想的預測。

推理方法應該是從最微小的細節采取詳盡的研究,我們稍后將會討論。

現在,我們將用列舉的方法來看看“推理”這個詞到底什么意思。

推理是安排事物相對關系的藝術。

通過推理的手段,就可以區別對待事物,以及指出事物是屬于哪個類別的。

推理的習慣決定做什么事情是明智的,從而使我們能夠判斷什么事情應該放在一邊。

如果沒有理性之光的燈塔,我們用什么做生活的指南呢?理性之光穿透了社會無知的黑暗,它幫助我們模糊地分辨出之前被投入朦朧中的事物,這些事物對于那些沒有準備推理能力這一必不可少零件的人來說是隱藏的。

那些在黑暗中冒險、隨便亂走的人,突然發現自己陷入無法預見的困境中。

他發現讓自己恐懼的對象的性質無法確定,還誘使他覺得刺客的輪廓只不過是樹枝的影子而已,他沒有認清那個站在森林角落里正在盯著他的真正的罪魁禍首。

人生與最荒涼的原野一樣,總是布滿荊棘的。想將其迅速檢查一遍,卻沒有稱為“推理”的火炬幫助,這樣就會使剛才我們提到的那個人陷入險境。

很多事物只是海市蜃樓而已,讓我們將模糊不清的影子當成令人焦慮不安的現實,除非我們仔細地檢查,否則我們永遠也看不出其中的真相。

某些事件,乍一看似乎是無足輕重的,當我們使用推理的手段解釋這些事件時,才可能看出事件原始的真相。

如果要了解一件事的原因,就要在正式接受之前、遵從之前、拒絕之前從各個角度仔細分析檢查。總之,分析一件事的原因就是按照自覺的意志力行事,意志力是習得判斷力必不可少的階段。

這一原則被承認之后,才會成為一種可供認真研究的推理方法,以下是我們對推理方法所提出的建議,但前提是要承認以下事實。

沒有推理就沒有判斷力。

源賴朝教導我們,雖然自制力不是最重要的,但對于習得判斷力是不可缺少的因素。

自制力促使我們能夠控制急躁的情緒,使我們的厭惡之情平息,使我們止住狂熱的行為。

當暴風雨折斷了樹枝、撕裂了正在攀爬的葡萄蔓、將花朵的花瓣散落、將盛開的鮮花蹂躪,你可以對園子此時的模樣作出評價嗎?

源賴朝喜歡借助故事來描述他所傳授的內容,現在,他接著給我們講故事。

一天,一位日本王子一覺醒來。他懶洋洋地問,今天天氣如何?但是他不讓仆人掀起遮陰的涼棚,那個涼棚使他房中光線黯淡,避免刺眼的陽光直射他的眼睛。兩個仆人將他扶躺在長沙發椅上,然后走到隔壁房間,隔壁房間的彩繪玻璃窗上沒有掛窗簾。

其中一個仆人,把他的臉貼近黃色的玻璃窗前,他欣賞到美麗的花園,沐浴著清晨的陽光,不禁感嘆起來。

第二個仆人,他的目光被引到藍色的玻璃窗前,從中心處向外望去,對他的同伴說,自己看不見陽光,天氣陰沉,烏云在地平線處投下陰霾的影子。

他們每個人都回去訴說自己對天氣的印象,王子很驚訝他們截然不同的觀點,不能明白其中的緣由。

因此,這位幕府將軍得出結論,這就是沒有將自制力鍛煉純熟的結果。

那些單憑一腔熱忱看事物的人們拒絕承認他們可能被人剝奪了輝煌與壯麗。

另有一些人從消極的角度看問題,從來沒有從自身挖掘潛力,這倒也省去了給聽眾編造悲慘遭遇的借口了。

人們發現自己受到具有迷惑性的事物吸引,有的人向著錯覺倉促行事,而另外一些人則不想承認有成功的可能性,這兩者都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現,他們從一個錯誤的前提出發,得出了可悲的結論,因此使將來成功的可能性落空了。

根據這位日本哲學前輩的觀點,洞察力并不總是天賦。他說:

這是一種少數高素質的人才會擁有的品質,但是應該通過磨煉意志以及不斷地訓練來增強。

人們可以努力地嘗試預見當前事件的解決方案,用這種方式就能輕易獲得這種品質;或者至少可以試著解釋事件背后隱含的起因。

很多時候明顯的效果是由看來不起眼兒的緣故引起的,因此需要持續不斷注意的正是對這些重要細節的深入洞察。

幾乎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可以充當仔細研究的對象,政治事件或者使家人朋友感興趣的事件都可以當成話題來認真地分析考慮。

如果我們將這些思考局限在去分析那些我們自己并不感興趣的話題上可能效果會更好,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習慣冷靜而又無私地對人和事作出判斷。這種特質對于完善洞察力來說是十分必要的。

如果由于某種原因,熱情使思緒產生混亂,那么理解力的清晰度就會受到嚴重的影響,這樣不斷惡化下去,判斷的頑固性就會逐漸消除判斷力的顯現。

始終如一的毅力更難以把握,因為它是前面提到的各種特質的綜合體。

始終如一的毅力是從推理能力中得到的啟示,沒有自制力它就不會存在了,而且始終如一的毅力意味著需要某種程度上的洞察力,因為始終如一性一定要在確信是對的基礎上才會發揮作用。

如果你長時間擊打一片鐵皮最厚的地方,不久后它就會變得像精美的字畫一樣薄。

我們無法給始終如一的毅力下一個準確的定義。

始終如一的毅力與持之以恒的精神有著緊密聯系,但是又不能與之混為一談,因為始終如一的毅力有著自身的邏輯,這個過程不是產生一個簡單的行動而是產生一系列的優勢相互依存,但總是彼此具有推斷關聯的行為。

始終如一的毅力摒棄了所有與問題中主題相悖的想法;完全是內心授權的情緒,集中于一個獨特的目標。

因此目標很重要,可以通過多種手段實現這個目標,可是主導思想將會永遠指向連續的成就,在其不同表現形式下——盡管有時各種表現相互矛盾——其實不同的表現形式有著一個共同的主導思想,這個主導思想的最高權威性與決定性的成功緊密相關。

這位哲人繼續說道,我們在這里也要說說智慧,因為智慧是我們分析以前經歷的先驅者。

正是生活這個永無止境的課堂把歲月賦予人的智慧教給了我們。

但是為了從經驗中獲益,達到衰老的時刻是真的很有必要的過程,經驗在當時沒有用,因為它是一個犧牲后的戰利品。

趁著自己頭發烏黑心存希望,這時候努力實現愿望不是更好嗎?

為什么把智慧和經驗的特權給了年長者呢?

這是與明顯錯誤斗爭的最好時機。

讓這樣的天賦顯得一文不值,這不是最大的諷刺嗎?

如果從經驗中所獲得的智慧不能保護我們年輕時免遭種種的不良誘惑,那么智慧又有什么益處呢?

為什么智慧的美麗只對那些無法從中長久獲益的人顯露?

這是源賴朝的觀點,他說:

我們會怎樣看待一個在戰爭中失去雙臂但是卻很自豪自己擁有手鐲的人呢?

因此,很有必要鼓勵年輕人從智慧和經驗中有所收獲,但更重要的是,向他們闡明怎樣做會導致這些教訓。

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擁有漫長回憶的長者會比一個年輕人更清楚生活的陷阱。

但是,他總能進行公正且毫無偏見的判斷嗎?

這個人難道不會為自己曾經的錯誤找借口掩飾,或者夸大自己的成就嗎?而這些成就可能只是由于機會或者環境因素而造成的。

因此,年長者不能判斷他在二十歲時的情緒,除非有記憶的幫助,也許稍縱即逝,否則他只是憑借一種程度上已經被無限減弱了的感情再現來回憶。

這種對情緒的感知能力很容易逐漸變弱,記憶的完整性也會越來越不精確。

然后,在蕭條的日子里,一些關于最初想法的細節漸漸變得不再生動清晰,因此削弱了推理的力量,這也是行動的借口或者根源之所在。

雖然我們很崇尚年長者的智慧,但是,如果我們可以將這種智慧習得,使其成為生活的助力并且實踐出來就再好不過了。

對于那些堅信什么都無法與個人經驗相比的人,我們需要再次展開討論,提醒他們考慮一下我們前面說的幾句話,請他們注意只有在討論時拋開個人偏見才能夠形成公正的看法。

那么,真的有必要經歷痛苦才能避免痛苦或者使以前經歷痛苦的傷口痊愈嗎?

大多數心理學家本身并沒有患上他們所處理的心理疾病。

這個事實不是可以說明,利用與疾病作斗爭的方法能夠預防疾病嗎?

而且既然我們在講判斷力,那么就應該毫不猶豫地及時使用判斷力,我們也會很快看到它的效果。

那么,既然生理上可以用這種方法抵御疾病,精神層面也可以。

首先是從書本,然后從生活經驗教訓,醫生才會學到疾病的基本知識和治療方法的原則。

真的非要先使自己中毒才知道某種植物是有毒的,而另一種草藥可以解這種毒嗎?

如果我們愿意相信其他人的經驗與我們的教訓一樣有用,那么其實我們也許已經擁有智慧了。

源賴朝提到,我們周圍發生的事件對于當事人來說,都可以是開發他心中完美的推理能力的機會,機會的開始就是從各種前提得出所有分析結論的時候。

知識就是從反復出現的事件中、相互的關系中、等效的事例中、相類似的情況中獲得的,它可能會產生美好的結果,也與任性的情緒被克制的程度成正比。從經歷中獲得智慧的過程比較緩慢,判斷力會以平靜而顯著的方式彰顯出來,判斷力總是致力于圓滿的成功,同樣,它也為變成力量與和平的化身付諸努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渝中区| 阿拉善盟| 通城县| 平利县| 奈曼旗| 犍为县| 新和县| 兰西县| 宁远县| 万宁市| 南丹县| 营山县| 吴川市| 湖口县| 晋州市| 介休市| 布拖县| 北海市| 会昌县| 赣榆县| 呼伦贝尔市| 诏安县| 廊坊市| 洞口县| 宽城| 龙川县| 福海县| 团风县| 秦安县| 宾川县| 营口市| 名山县| 藁城市| 唐海县| 宁城县| 来宾市| 潼关县| 大同县| 广饶县| 城口县| 泽普县|